
心灵美造就家庭美和事业美 (上)
——记诗人书法家、独立学者潘来福先生
作者:作者/吕南生(武林一粟)
这天,许科军老师在《远航诗社》群里发了一个#接龙: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星光品读会第五期活动即将在12月17日(星期日)推出。本期活动的分享嘉宾是潘来福老师,主题为“浅草有情,治木知心”。这是年度最后一场品读会,较多地融入音乐、朗诵元素,欢迎大家一起提前来跨年!

1. 阮献宇
2. 俞小月
3. 陈洪刚
4. 诗人书法家、独立学者潘来福 +2
5. 松风寒
6. 王美芹
7. 宝珍2位
8. 香叶子
9. 王烈钢+2
10. 钟亮
11. 蓝天
12. 诸暨中学杭州校友服务小组副组长屠柯威
13. 金永顺
14. 杨立新
15. 王宏彦
16. 陈铮
17. 诸暨浬浦中学杭州校友会张春晓18. 林晓非
19. 石明亮
20. 赞成物业楼利明
21. 翁建飞
22. 谢继雷
23. 西门子橱柜陈树武
24. 凤凰艺术馆赵良
25. 钟慧惠
26. 许科军
27. 章一峰
28. 刘秀
29. 火眼金星
30. 飘渺2
31. 徐丽红
32. 张春晓
33. 张建江
34. 王小青
35. 季杰(聚福才能聚富)
36. 易慧敏
37. 余磊
38. 郑文恺
39. 行云流水
40. 语萱
41. 张一良
42. 王春杰
43. 罗言杰
44. 浙大李老师
45. 宁伟
46. 安好 2人
47.吕南生(武林一粟)
我一瞧,这个星光品读会还是蛮别致的啊,各类人才都有,虽然,这50多人的会议中,我仅认识许科军老师,其他人都不认识,决定赴会去见识一下,杭州市文学界的各路英雄豪杰。欣然地在#接龙写上我的名字。
出了和睦地铁口我懵了,分不清东南西北。瞅见一位头带鸭嘴帽、一幅眼镜架在鼻粱上,低头扫码开锁共享单车的老头,“请问,汉之昀商业中心,怎么走?”隔着眼镜玻璃片,他眯着眼睛仔细打量我,“你是去参加星光品读会的吧?!”“是的!”我回答他,此人头脑很灵光耶。于是,我认识了季杰(聚福才能聚财)诗人兼养生专家,我俩结伴而行,一路上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老年人养生知识。
这是汉之昀商业中心二号楼,三楼中的一间会议厅。我环览了一下周围,选择了一个角落坐下,一位美女送来一杯茶,我慢慢品茗观看着。
首先,星光品读会际献宇秘书长致词,欢迎各界的文学家们莅临治木体验中心。接着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诗人书法家、独立学者潘来福先生演讲论文,《对于诗歌学习与创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及“新韵古风体”的创新与践行》,生动、激昂的演讲,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
潘先生从了解诗歌体裁,又从古典诗、古风诗和近体诗(平仄格律诗词)的概念,以及古典诗歌中古风和近体诗的联系与区别。引经据典,以史鉴今把中国的诗歌发展史的脉洛清晰,演讲解释得一清二楚,并接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创作经验,以及出版专著《浅草诗词集》过程和艰辛历程阐述,博得大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潘先生赠送书法,并与治木体验中心何海文会长合影。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宏彦老师(笔名秋凝浅浅)对诗集《浅草诗词集》高度评价和赞美点评。杭州著名文学家评论家陈铮老师对潘先生的“新韵古风体”学说点赞。乌托邦文学社余磊社长发言。《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副主席徐忠友先生发言。松风寒(俞国强)老师洞箫独奏。王美芹老师和松风寒老师琴箫合奏。
更值得赞扬的是潘先生一家三口,生动激情朗诵他的诗歌佳作《品味》,哈哈,这真是很有趣的家庭!夫唱妇随,父母做啥,女儿也跟着做!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可爱的家庭!也一个很值得尊敬的家庭。作为家庭的户主潘来福先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茶歇时间到了,际会长宣布休会十分钟,大家相继离开座位,活动和放松一下。我正走在前面,下了-个台阶步出会议厅,偶尔侧脸一瞧。随后的潘先生也下了台阶,忙返身去搀扶着妻子和女儿,并吩咐着她俩当心脚下的台阶。
其实这是一个很平常的细节,我被这一幕动人的画面惊呆了,深深地为这暖人的情景,感到心灵上的震撼。换位思考,如果是换作我自己,马大哈的性格,会像潘先生这么细心体贴地关心家人吗?我略一思索,决定去采访潘先生,了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
这时他正忙着给大家散发亲自书写的福赐。我礼貌对他说,“我是《都市头条》的签约作家,准备写一篇文章,能在一起合个影吗?”他爽快的点了点头,彼此留下了微信联系方式。

会议继续着,一个个诗人纷纷走到前台,翻开潘先生赠送给大家的诗集,慷慨激昂地朗诵《浅草诗词集》里面的诗词,然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把整个会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回到家里晚饭后,忍不住地把潘老师的诗集拿出来翻看,看着看着,嗨呀呀!潘老师号称书法家诗人、独立学者,诗词的写作水平不怎么样哟,在诗词领域中就像个刚学走路孩子似的,越看越不对劲,心中的疑惑越来越重。联想到下午会议上有人讲他家祖辈三代都是书香门第,似乎有点过于夸张,名不符实。这二个问题在心头交织矛盾着缠绕着,想一探究竟的心情越发急迫。我掏出手机,不管潘先生同意或不同意,就说我明天下午1点到你那里去看看聊聊天。马上潘老师回复,坐九号线地铁,到邱山大道D出口左走800米,心路文旅传统裱画工作室既是。
这是一幢三层临街小楼,一楼是门面,面积不大,几节柜台橱窗里摆放一些古玩物件,墙上挂了几幅书法作品。一张大型工作台位居中间,房角码着三四箱酒。旁边一位类似员工的老先生摆弄着电烤火器,见我进去笑着说,潘先生在二楼等你。

二楼是一间装裱工作室,一张大桌子占据在房子中间,四周堆放一些大型古玩物件,几只架子上摆放着很多筒卷书法作品,二只柜窗里摆放着-些翡翠物件和名贵戒指,而且都上了锁。潘先生正在摆弄茶具,示意请我坐下,我忙说不喝茶,白开水一杯就行了。他略想了想,那就喝陈皮,就到橱柜翻找。他夫人也上楼帮忙拿来热水器。忙碌了一番,潘夫人下楼去了。
相互客气了几句,我就直奔主题说:“潘先生你那本诗词我大略地看了一下,充其量也就是二三流水平,与你得诗词论文简直是天壤之别呀?在品读会上有人说你家祖孙三代都是书香门第,我有点难以置信和理解!”话语一出口,我自已都感觉到咄咄逼人,有点太放肆了,一般人很可能会生气的。

潘先生略一思索,微微一笑,一点也没有让我难听刺耳的话语激怒,接着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他的故事。
我的家族是当地绵延六百多年的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从三岁学说话就开始接触诗歌,辟如一些当地传颂的童谣,“月亮光光,抬水缸缸,沙坡舅娘洗衣裳。”等。六岁就接触学习很多东西,临帖习字及抄写背诵一些唐诗宋词,在父亲的长期熏淘下,我的骨子里潜移默化地对诗歌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家中长辈们就让朗诵唐诗三百首、幼学琼林和古文观止。父亲为了磨练我的耐力,就允许我去钓鱼,钓不了几天鱼没钓着,还不如回家读书练字临摹习帖,我家祖上留下跟多线装本书籍,文革时期农民伯伯抄家时,唯一没有被抄走的就是书,因为他们不识字,见书本不值线,所以就保留下来了。因而使我能在诗词和书法的海洋里畅游,渐渐地养成了一辈子的喜爱。
那本《浅草诗词集》的诗词是我从成家后,在长期为生活而奔波的过程中,以古风体诗歌的形式为主,记录我的工作和生活,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感悟。在这种状态下,就起了积集成册出版发行的念头,确定整理出版自己多年的古体诗作。

从前面看当然会感觉很幼稚,人是从幼稚开始走向成熟的。很多人建议我出诗集时修改一下,我不同意,那是我生活的经历,成长的历史,所以造成了您的误解。如果整本诗集读完,意境就完全开阔,就有另一番见解。
这时热水器的水烧开了,潘先生给我倒了一杯陈皮茶,我俩以茶代酒互敬了一下,又开始他的讲述。
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的第二年正月,我的祖母去逝了。因为是家里的长子长孙,因此长辈们希望我能早点成家生子,延续香火。于是,很快地我就结婚了。婚后,随着两个儿女的相继出世,我就彻底打消了继续考研的念头,在茫然苦涩的处境中,为了生活而一头扎进了商海了。
2023.12.30.写于杭州丁兰臻品
作者简介:
吕南生,江西兴国人,男,汉族,195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6岁进江西进贤第二毛巾厂学徒做机修工作。历任值班长,共青团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厂办公室主任。企业改制后下海经商,先后在赣、湘、鄂、陕、川、鲁、浙打拼,杭州组建销售公司。《世界文学》签约作家,作品获得“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退休后落户杭州。习武健身养生,撰写文章怡情。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