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天排鹤远,唳云作弦歌 1035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山水鉴寒月
错落逸林阁
杳杳送残日
悠悠见蹉跎
晚情忧意多
银烛昼卷说
极天排鹤远
唳云作弦歌
黎风抚窗,温婉灵动;曦色清明,若隐若盈。昔言,人过七十古来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所以从四十至五十岁是我们生命的黄金阶段!此时人生阅历已经深厚,原始积累基本完成,未来方向已定,一路没有了太多疑惑。但五十天命之后,应该做些什么?

一要看破放下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个年龄不允许你继续幼稚,当你无力把握命运中的某种情感,某些缘分,某种现实,就学会放手吧。给自己身心一个全新的开始,信心还在,勇气就在;努力还在,成功就在;智慧还在,晚节就在。我们在不能少年得志时,就学得大器晚成。
二要储仁蓄德。 虽说生命是一次孤独的旅行,但机缘巧合之时,总会有人相伴。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温暖的一件外套。情谊是靠你的仁义道德打造的,在这个年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用心储存,施恩勿念,有恩必报,而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三要播种善良与智慧。 我们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带着任务轮回尘间的,这个任务就是向亲友报答有缘之恩,向社会播种良风善俗,向自然学习宇宙智慧。我们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及之事,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这样的善良常常是播种,不经意间,就会开出最美的人性之花,同时将智慧与良善留存人间。
四要享受雅乐。生存的价值不是衣食住行无忧无虑,而是少私寡欲,知足而足,并身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音乐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无尽幽径,它可以陶冶情操,又会洗涤身心。要学会享受雅乐,给灵魂休整放假,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全身心地投进优美的乐章之中,给生命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音乐是日子中的味精,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滋味。
五要避开两苦。尘间有两大苦楚,首是求之不得而苦,其次亲崩情离之苦。生命的修练过程就是一次次超越自己,在你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当作一场赌,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世间最苦莫若情,亲情、友情、相思之情,人过中年之后,经历过无数次生死离别之后,如果在这时候还有这样的情愫,一定要象打扫灰尘一样,把它从心屋里清出去。
六要学会承受与接纳 。生老病死,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但往往祸不单行,福不双至,幸福来到时,学会承受,懂得乐极生悲;凶祸降临时,学会接受,懂得否极泰来。没有永恒的幸福,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终身的痛苦!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历一事,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跌倒一次,就智长一次。 能承受风霜雨雪与寂寞难耐的人,也能承受彩虹鲜花与众星捧月之荣。
七要感恩人与自然。我们生存的时空就是人生环境与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馈赠与施舍,宇宙大自然的规则是互助共荣,相依为命。人生于世,应该道法自然,感恩报恩施恩之心一定要时时保留,它不仅让你怜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还会在人文自然中学会互利互赢,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人生自然的和谐共生会消除我们无形的压力,平抚生命的欲望和争斗,平淡如水的幸福就来自于此。
八要在工作中奉献。劳动既是义务又是权利,也许它绝没有喝茶、聊天儿那样惬意,但它检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是我们生命价值和一生成就的必备体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通过工作创造财富的目的不仅为了自我生存,更是为了他人生存,一定要全心投入劳动,惠人惠己,有劳有得,方有公正;不劳而获,则为耻辱。
九要终生坚持文化学习。文以载道而化己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非是学生的专利,灵魂需要充实,修养需要提高,生命需要进步,一切读书和学习都在和智慧共舞,它不仅保证你的记忆力、感悟力、思考力、应变力与众不同,还更让在文化自信、社会自信与事业自信方面从容不迫。我们的思想来源于学习,我们的自信来源于学习,我们的事业来源于学习,我们良好的社会关系来源于学习,当学习成为我们终生的习惯,这就是“累并快乐着”的源泉所在。
十要享受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中体现价值并生生不息的。运动没有具体目的,这是道法自然的体现,不要认为自己胖、自己丑、自己矮而去运动,“一阴一阳之谓道,往来不穷谓之通”,日月运行,四季嬗变,一寒一暑,昼夜相推,宇宙的本质就是运动变化!与其节食减肥,不如去享受运动、享受自然。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生命成长就是为自己建立起宏大的舞台,用独立的视角去看世界,不要用权力财富去衡量对比,在心中建立“天人合一”的大格局,以及“知行合一”的大视野,建立起“道法自然”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不要随波逐流,社会人生有其独特运行规律,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吃亏,甘享清福。子曰: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人过中年,应用平平淡淡之心,过平平常常日子,不再祈求云天之虹,不再索取五洋之珍,淡然看花开花落,悠然观云卷云舒。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3年12月16日晚上2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