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价涨跌的背后
特约作者:饶晓辉
我相信,有车一族最关注的事情,非燃油价格的涨跌莫属了。

年末岁初,关于汽车燃油价上涨的一则信息,可谓是给“有车一族”,即将到来的2024这个新年,添了个堵。而且涨幅之大,令人咋舌。难怪有网友口吐芬芳,把它形象地比喻“hismother,老子啃了一夜瓜子,抵不过人家吃囗地瓜”;“现在的油价,就像看穿吊带裙的美女一样,大家都希望它掉下来,可当它快要掉下来的时候,人家往上提了提。”
是啊!相比于年末的“几连微跌”,都不及一次上涨,不骂娘才怪呢!那么,为什么汽车燃油价总像在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官方的权威说法:国内油价的调整是由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调整全国加油站的柴油、汽油零售限价。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汽、柴油价格不涨或少涨;低于每桶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国际油价在每桶40~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因此,国内油价的调整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密切相关。如果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油价也会上涨;如果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国内油价也会下跌。国内油价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税收政策、市场竞争格局、供需关系、政治因素、能源转型和环保要求等等,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油价调整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看着官方这深不莫测的措词,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难以理解”,为什么考虑到那么多的因素,就没有考虑过老百姓的感想?做为一介平民百姓,只是真心希望这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燃油价格,能够“风平浪静”,别玩这些“神一阵鬼一阵”让人心跳、心疼的东西。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