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柱·悬浮山
——张家界大峰林交响音诗之二十四
罗长江
1
我一次次走近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的著名景观“乾坤柱”。
峡谷的云雾生动极了。一会儿云生雾降、雾缭云绕、山在虚无缥缈间;一会儿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一会儿云雾蒸腾与氤氲,将一座座“乾坤柱”托举着、簇拥着、悬浮于空中。
灵动!飘逸!奇峻!唯美!梦幻!
美丽得犹如思想的影子,犹如影子背后散发的气息,犹如婴儿的体肤,犹如没有重量的呼吸,犹如时而欢笑时而哭泣的硕大的泪滴……斯特内斯库的诗句,用在乾坤柱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走遍全世界,往哪去找悬浮得如此奇异、奇幻、奇绝的绝版风景啊!
乾坤柱式的三千奇峰,孕育出万千气象。在这里:奇山与异水、奇松与异石共生共荣;乔木、灌木、藤本、草本与苔藓共生共荣;岩鹰与飞狐、孤独的豹与奔跑的香獐共生共荣;枯叶与枯叶蝶、龙虾与龙虾花、鸽子与鸽子花、猕猴与猕猴桃共生共荣;鲤鱼飚滩、角雉发情与岩蛙叫春共生共荣;巴附在岩壁上的古藤,象形文字般书写不老的欲望,与有着一颗坚实而饱满的心脏的岩峰共生共荣;峰峦倒映水中的影子与月亮映进鸟兽瞳仁的影子共生共荣;石板道上随处可见的角化石、鹦鹉螺化石截面,与星光下发出婴孩般啼唱的孑遗动物娃娃鱼共生共荣……
2
张家界不啻风景的绝唱,旅游的神话。
走近“乾坤柱”,便是走近多年前那场轰动国内外的“阿凡达事件”,走近一出活色生香的,旅游神话版的当代传奇

图53:乾坤柱·悬浮山(陈文升摄)
“阿凡达事件”源起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海报上的悬浮山,原型明明是张家界的景观乾坤柱,导演卡梅隆却说成是黄山。 “土记者”邓道理凭着职业敏感,闪电出招往网上“发难”,批评卡梅隆“张冠黄戴”、“信口雌黄”,迅即引起一片哗然。有网友声援道:“明明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却不明不白、冤里冤枉地随了别人的姓、还管别人叫爹,你高兴吗?”二○一○年元月四日影片上映的当天,邓道理发布悬赏令:只要在张家界以外的任何地方(包括黄山)找到与《阿凡达》海报“悬浮山”相同的山,经鉴定属实,他个人愿出资十万元奖励——于是“张家界大战黄山”“邓道理悬赏十万元”,迅即成为网民热议的“集体狂欢”。接下来,邓道理与乾坤柱所在地人士携手制造“民间行为”,将乾坤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此举如同原子弹爆炸,全球知名媒体竞相报道,众说纷纭,第三波浪潮汹涌而至。
三波浪潮,成就了“土记者VS洋导演”的“阿凡达事件”。
是年三月五日,美国NBC品牌栏目《今天》播放了张家界“阿凡达之旅”专题:《“哈利路亚山”——电影〈阿凡达〉里的现实的山峰》。解说词对张家界砂岩峰林风光不吝赞美:“山是不会悬浮起来的,但是,在中国有一块神奇的土地,那里的山却几乎可以就要悬浮起来。阿凡达的摄影师正是从这里找到了灵感。”卡梅隆与邓道理,一个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导演,一个是基层“土记者”,原本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人,为《阿凡达》与张家界的关系隔空“交火”。这会儿因了美国NBC“撮合”,两人同时现身该节目。卡梅隆和该片布景师迪伦科尔接受访谈时,确认片中的“悬浮山”原型地在张家界。邓道理发博文:“看着我与卡梅隆同台‘演出’,心里充满了成功挑战洋导演的喜悦,成功宣传家乡的喜悦,四两拨千斤的喜悦。”
借力发力就势造势,二○一○年成了张家界的“阿凡达年”——
各大旅行社推出张家界“阿凡达”之旅。每个月都会产生与《阿凡达》有关的新闻事件。张家界入选“二○一○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的游客量超过二百六十万人,和上年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乘坐百龙电梯探访乾坤柱的游客超过一百万人,和上年同比增长接近六成,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境外游客同比骤增八成。不少欧美客人远涉重洋前来一探究竟,感受现实世界的潘多拉仙境……
3
《阿凡达》远去,张家界依旧。
如今人们只要一提到张家界,马上联想到这里是《阿凡达》的外景原型地;只要一提到《阿凡达》,马上联想到影片中的景观取自张家界。阿凡达事件,成就了张家界旅游营销的光荣与梦想,成就了中国旅游营销史上的经典!
“土记者”邓道理,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主导《阿凡达》事件的时候还是一介农民。应了“力学之父”阿基米德之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借力《阿凡达》营销张家界,一时间搅得满世界风生水起,让张家界旅游红透半边天,既是邓道理新闻写作的跨越式“蜕变”,更是壮丽人生的一曲华彩乐章!从邓道理身上,令我由衷感叹旅游业给张家界人带来的变化,是如此深刻,巨大而不可估量。
邓道理的家,与我居住的小区一墙之隔。他跟我聊起不幸的童年,聊起当年贫穷岁月的种种记忆,聊起高考失利后回村务农的艰辛,以及迷上农民通讯员的酸甜苦辣。他说他上高中的时候,买到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青春诗历》,里面有我的诗和半身照。尔后,手机将那一页拍了图片发给我。一端详,空白处写满了钢笔字,墨水颜色都发黄了,笔迹无疑是当年的。想起他说念高中三年,因为没钱坐班车,往返学校的近百里山路,都是步行。他该是花了多长时间,每天从伙食费里节攒一点,才买下这本诗历的啊。若不是改革开放,若不是张家界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发旅游,高考落榜的邓道理将无可逃逸地重复“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旧式农夫生涯。跟村里众多贫苦人家一样,入秋,上山挖两米深的坑采蕨取葛以充饥肠;入冬,则伐薪烧炭以换回油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千多年前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一介现代版卖炭翁而已。哪里轮得到他来叫板大名鼎鼎的洋导演啊?
4
我一次次走进3D巨片《阿凡达》。
思绪在现实版的乾坤柱与电影版的悬浮山之间,在电影版的潘多拉与现实版的张家界大峰林之间交织、穿插与跳跃。
影片中的外星球“潘多拉”,是导演卡梅隆精心设计的伊甸园:巨树参天,声势浩大的瀑流,群山飘浮空中,飞龙上天入地,动植物到了晚上会斑斓发光……土著部落纳美人与大自然相依为命,剽悍而健美,有着与大自然通灵的本性。他们踩在树枝上前行,足迹所到之处绿光莹莹;灵树种子飞落身上,会有银色微光闪烁;人从高空可以借助一片片树叶轻盈滑落,骑着巨鸟可以钻天入地,哗啦啦飞翔。当杰克的身体被闪着神异光芒的灵树种子所包裹,那些种子就像轻盈飘浮的杨花柳絮,像大海里浮游的透明海蜇,发着内源的光。当杰克在纳美人祈祷下突然睁开眼睛,我看到无数的灵树种子汇聚到一起,光芒万丈,便也发出快乐的尖叫……
经过技术加工的那些悬浮于空中的巨石阵,被地球人称作“哈利路亚山”,是潘多拉星球的一大美景。3D技术的科幻大片,取景仍需借助张家界大峰林;几乎呈悬浮状态的乾坤柱,成了《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的现实版,真是太有意思了。有网友在百度贴吧用红笔勾画出《阿凡达》海报上的“悬浮山”,与张家界“乾坤柱”共有十一处相同的地方;该影片大量采用张家界风光元素达十三处之多!“第四十二秒出现袁家界的乾坤柱,第三十三分二十一秒出现黄石寨的玉屏峰,第五十五分五十三秒出现宝峰湖的瀑布……”
因此,每观看这部科幻大片,我皆有无法掩饰的自豪。
为张家界自豪!为现实版的乾坤柱自豪!
想象中仙境般美丽的外星球“潘多拉”,需得从现实世界的武陵源寻找灵感,需得植入武陵源的景观元素,足以说明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的风景品位之高。做为天人合一的生命场,做为生态文明的绩优股,张家界彰显的“共生共荣”,尤具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共生共荣就是爱。只有“共生共荣”,只有“爱”,才是拯救地球和人类,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二选择。共生共荣与爱,是张家界为我们点燃的自然之灯啊!
回归自然(Back to Nature)一直是地球人的“乡愁”。
卡梅隆的《阿凡达》更像一个寓言。影片一反科幻片总是人类遭受外星人侵略的模式,表现地球人为了资源而去侵犯和摧毁其他星球的生物种族的主题。卡梅隆试图让人类审视自身,倡导和睦相安、共生共荣的理念。
“或迟或早,你们终将醒来。”
影片中杰克的预言,是导演卡梅隆对异化了的地球人的痛切呼喊!
仙境般的外星球潘多拉,因了地球人入侵而陷入噩梦。地球上好些地方也曾有过这般的美丽绝伦,因了人类的贪欲,却一一毁于人类贪欲而种下的罪恶,原本资源丰饶、美丽异常的蓝星球,已是千疮百孔。五百年前,白人殖民者端着步枪,一波又一波,出现在地平线上。印第安人的弓箭无法阻挡殖民者掠夺资源、破坏自然的脚步。酋长西雅图写给入侵者的信笺,不啻是杜鹃泣血的绝响:“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将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5
虚拟的悬浮山太远,现实版乾坤柱很近。
虚拟的潘多拉太远,现实版张家界很近。
苍穹之下,群山回唱。珍爱家园,共生共荣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张家界大峰林给予人类的宝贵启示。寻找“阿凡达”的人们 ,不远千里万里奔张家界而来,除了一份向往和好奇,更是一次美妙的精神洗礼之旅。
——为张家界“阿凡达事件”十周年而作
作者简介:罗长江,一级作家,湖南作家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分会顾问。出版著作30种,有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获湖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奖、毛泽东文学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长诗奖等。代表作《大地五部曲》被誉为“关于大地的伟大交响曲”(谢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