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先生一周词作选
清平乐·周末,与海对话(十二月廿三日,上周六)
灏茫人晓。举目天公好。浪把金光揉碎小,谁怪海龙王了?
去多休少来时,这潮强说高低。心动怦然依汝,雪涛千万声儿。
注:“灏茫”,水阔苍茫状,出自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中“你看海色灝茫,潮声澎湃,果是洋洋大观”句。
前调·过思明区,遂答主人元法居士之不遇(十二月廿四日,上周日)
古街翻晓。岸外汤汤好。出洞峥嵘天似小,都被老榕缠了。
碧漪幽海争时,朔风吹帽饶低。惭我诉柴求暖,拾它榕下枝儿。
注:“汤汤”,shāng shāng,广大状、浩浩状,出自南朝. 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中“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句。 “碧漪”,清澈水波,亦泛指绿水;出自唐. 李贺《河南府应试十二月乐词·四月》中“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句。 “朔风”,指冬风、寒风等。出自三国. 魏. 曹植 《朔方》诗中“仰彼朔风,用怀魏都”句。
前调·点校清代中期闽台某史籍,乏后作(十二月廿五日,周一)
道何通晓?乃至明方好。打破黄金规律小,讪笑我疲些了。
劫灰余烬燃时,墨枯犹渍笺低!今捋案前心事,唤回青史雄儿。
注:“道何通晓?乃至明方好”,化用荀子“晓然以至道” 句,即知晓事之起因,明白规律、道理;出自《荀子·臣道》中“调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句;原“注”:“明喻之貌”。 “雄儿”,好男儿、好汉,出自《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中“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晋. 张华 《博陵王宫侠曲》(之二)中有“雄儿任气侠,声盖少年场”句。
柳梢青·海边,赠内(十二月廿六日,周二)
疏宕如流。还尝跣足,哪管鞋愁?对海思乡,问涛索句,万浪为筹。
踏沙寒粒柔柔。拓影后,云光尽收。衣似披霞,心飞有翅,趁月当头。
注:“疏宕”,放达不羁,出自《北史·薛憕传》中“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句。 “跣脚”,赤脚,出自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中“首冠金冠而跣足”句。
生查子·拂晓登小岛(十二月廿七日,周三)
朝阳暹耀眸,恍惚沉绿月。客夜已吞潮,浪软清如雪。
闽舟徐亦徐,摆渡无声笛。日艳海滨多,花攒千家宅!
注:“暹”,此字源于会意,从日、从進,“日”、“進”为“暹”,本义出自《广韵·监韵》中“暹,日光进也”句,其次出自《集韵·廉韵》中“暹,日光升也”句;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之二)诗有中“卧送秋月没,起看朝日暹”句。 “攒”,韵部:寒,但古汉语中可平可仄,此仄、作“卷曲”,出自清·方以智《物理小识》中“提其耳而四足攒者良,以长则懒也”句。
鹧鸪天·集美学村逗留(十二月廿八日,周四)
翠岛琅玕美不空。白沙滩见妪扶翁。我羞观错黉宫畔,海峤虚为浪阵中。
天呵护,理寒容。闽街长活老残松。宁猜学子勤开卷,焉读云烟万古风?
注:“琅玕”,喻佳肴,出自《文选·张衡》中“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句,李周翰注:“羞,饮食也。琅玕,玉名,饮食比之”。“海峤”,海边山岭,出自唐. 张九龄 《送使广州》诗中“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句。 “焉读…”句,化用唐·韩愈 《出门》诗中“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句,真羡慕学子们读书乐、乐读书,见贤而思齐也!
附:
《出门》
韩愈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
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
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
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
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
卜算子·再乏,远离电脑,信步行至浅海湾(十二月廿九日,周五)
且行懒说来,觅石随心坐。卷卷舒舒放白云,想效游天卧。
海是梦耕潮,客是闲招我。止棹渔人扎网绳,细滤鱼缘过?
注:“扎”,捆绑、缠束、拴、系,出自《水浒传》中“抄扎家私,分俵众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