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春花菲芳尽、秋草枯黄叶飘零。寒燕南飞去凛冽,北风严冬临,似在不经意间,岁月悄悄在生命之树的年轮上,又画上一个时光流转的圆圈。
在波澜不惊的平淡岁月里,元旦已近,新的一年来临。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我国历史上“元旦”之名称指的“夏历”(即阴历、又称农历)正月初一。有关“元旦”一词历史最早记载出现于“晋书”。
民国元年始用国际通行的公历,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新中国成立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阳历年,公历年”。
“ 元旦”一词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
这是一个拥冬蕴春的时节,处处春眠轻梦,冰封地寒下潜伏着入梦的春生,岁月由此转折一元复始。
往年的元旦佳节将临之际,街上节日气氛渐浓,摆摊的商贩也较平日渐多。城里不长的街道两边各个单位的楼房也插上一面面彩旗,挂上彩灯,扎上苍松翠柏,大门装饰一新,彩旗招展,彩灯闪烁。
单位的司机老左开上那辆半新不旧的工具车,拉上我们一帮爱热闹的年轻人,坐在空荡的车厢里,寒风拂面,大伙也不感觉冷寒,兴奋的说笑着,到山上林间采摘松柏树枝。
胆小的小金,一个不小心一脚踩空,跌进一个黑漆漆的坍塌的墓穴中,慌乱中手摸到干枯的骨头,吓得哭爹喊娘,被拉上来后坐在车上,脸色煞白,老半天回不过神来。
我们又从有“金门竹韵”之称的老家的竹园中砍来几棵高大修长的绿竹回去。
大家把翠竹捆扎在单位大门两边,松柏树枝一枝枝插好,上面插上几面红旗,彩门上方贴“欢庆元旦”、挂上两盏大红灯笼,左右贴“采百药医疗百病,集千方广济千家”对联,松柏翠竹在大红灯笼映衬下,倍感节日喜庆氛围甚浓。
我们年轻人在楼顶边沿间,扎上一面面红旗,扯挂上彩灯,把刷上各种颜色的灯泡一一试过,有坏了不亮的再换上新灯泡,然后,拧在几大根灯座串连起来长长的粗电线上。
恐高的我战战兢兢,爬在楼顶边沿不敢向下看,从临街楼顶边扶着低矮的边墙放线,胆子大的小卫,站在边墙外侧沿边,将彩灯电线横放固定,再将长线沿楼两边放下去,至二楼外侧沿固定,彩门上两盏灯笼里串上灯泡,绕彩门两边放好。
随着暗夜降临,为迎接阳历新年元旦,单位排练多日的姑娘们,身着绿裤红袄,一排排身背腰鼓站在大院里,随着指挥的手势载歌载舞。为明天的欢庆元旦游行做最后一次彩排。
在红黄绿蓝各色灯光的映衬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愈显漂亮,一招一势,锣鼓咚咚,欢笑声声,彩带飘舞,煞是好看。
飞雪迎春,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回望岁月往事,凝望花开花落,容颜倾尽了花容,时光沧桑了皱纹。
如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常常让人们感到疲惫和焦虑,导致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过去,人们通常会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朋友一起庆祝节日,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很难抽出时间来享受节日的快乐。
忆那纯真年代,一张张欢快的笑脸,一声声喜庆的腰鼓,彩带飞舞间,人们扭着秧歌迈进新的一年!尽情欢笑庆祝元旦佳节!

作者简介:雷晓军,微信名称“朝花夕拾”,洛宁坡头人,供职国企,闲暇种花植草不精,写散文杂记乱语。一枕梦境,盛开出暮雨初晴的朝花夕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