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牙疼就是一种幸福
——略谈普通人生活上的幸福
王炳强

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舞台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坐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叠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不牙痛就是一种幸福!

2001年10月,去福建师大文学院参加教育部的培训班,上火车前突然牙疼,只好匆匆在车站南街的药店,买了一点止疼药服下。此后几天,牙与我相安无事。但是二十天后,牙疼突然向我发难,刀割样的剧疼像海浪一般向我阵阵袭来,锥心刺骨,直疼得我捶胸顿足,满头大汗,坐卧不宁,生不如死。真是应验了那句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刷牙也疼,喝水也疼。只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似乎坠入了十八层地狱。万般无奈,到福州街上的药店里买了瓶牙疼水,往病牙上喷,四五天后,竟然不疼了。不疼时,看天,天也格外蓝;喝水,水也格外甜;听鸟鸣,也觉得格外婉转;看晚霞,也觉得格外灿烂。那时觉得不牙疼就是幸福,不牙疼的感觉真爽呀!
由此我对人生产生了几点感悟:
其一、幸福时常陪伴着我们,就像不牙疼的日子,只是我们不觉得而已。
早晨起来,在柳绿花红的公园里打一趟太极拳,是幸福;傍晚和家人看一场激烈的球赛,也是幸福;医生看到患者出院时的微笑,是幸福;老师听到学生恭敬地道一声“老师好!”也是幸福; 农民们看到庄稼颗粒饱满,是幸福;工人们看到钢炉里钢水沸腾,也是幸福。母亲看到婴儿吸吮自己的乳汁,是幸福;老人们享受孝子贤孙的祝寿,也是幸福。其实,真正的幸福就是一捧沙,并不遥远,并不耀眼,它就埋在我们脚下,温柔地陪伴我们,只要稍微低下头,认真一点去寻找,就不难发现它的身影。
其二、幸福是相对的,正如不牙疼时相对牙疼时来说,就是幸福。

例如,现在没人觉得吃野菜是幸福,而过草地时的红军战士能吃上炖野菜就是幸福; 现在连农村娃也觉得面包牛奶是稀松平常的饮食,而上世纪五六十代的人们,认为共产主义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面包,喝牛奶;吃馍馍,蘸白糖”,那时我唱这歌诀时,连面包样子也未曾见过,不知道它和地瓜面窝窝头有何区别!当1973年第一次吃半块面包时,就觉得是神仙般的生活享受了。再如,坐在明亮的教室内读书的少男少女们不觉得有多么幸福,厌学的孩子甚至觉得是一种痛苦; 可是相对于在山西黑窑中,受奴役受摧残的童工们,难道不是天堂般的幸福生活吗? 还有,身体健康或只是身染小恙的人,相比较于身患重病的人,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其三、不应追求不属于自己幸福,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应适可而止。

(第九届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被宣判死刑)
古人云: 知足常乐。还是那句话,不牙疼就因该满足。可是有的人,不牙疼时不觉得是一种幸福,还希望把好好的一口牙拔掉,换上满口金牙。例如,胡长清、成克杰、王宝森、王怀忠之流,他们身居高位,待遇不菲,但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欲壑难填,利令智昏,用非法手段追求不属于自己的“幸福”,结果触犯刑律,有的成丧家之犬,亡命他乡; 有的受到严惩,命丧黄泉; 有的畏罪自杀,弃尸荒郊; 有的身陷囹圄,遗臭万年。连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也丢掉了,实在可笑,多么令人不齿呀!
为着幸福,我们苦苦寻觅。可是,幸福在哪儿? 幸福该是沙漠中一片清凉的绿洲吧?我们跋山涉川,望眼欲穿,最终却只见到几丛沙棘;幸福该是大海中的一颗闪亮的珍珠吧?我们涉江探海,寻踪觅迹,末了却只捡到几只贝壳;幸福该是旅途中的一座舒适的城堡吧?我们饥餐渴饮,夜往晓行,最后却只找到一处陋室;幸福该是山那边的一处桃红杏黄的果园吧?我们千辛万苦,气喘吁吁,终了却只见到几弯垂柳、几丛小草。其实我们不要把幸福太理想化了,世上本没有完美无缺的幸福。
人们啊,应该记住: 不牙疼就是一种幸福,应该好好把握和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当然这是一种普通人的生活上的幸福;作为高层次的幸福:一是像雷锋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像各界社会精英那样,在重要岗位为祖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最初写于2007年6月24日,2023年12月稍改)
说 明:
1. 现在山西煤窑雇佣童工现象,应该绝迹了吧!
2. 牙痛原因,最终发现是补的牙裂缝了。
作者简介
济南市历下区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新闻作品、教学论文发表在省市级报刊及微刊“济南头条”上,著有诗文集《两耕文集》,大型教辅丛书《解题思维导航》(北京新时代出版社)语文分册主编。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