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鹰
不读王羲之,也许就无法走进“魏晋”;不习王羲之的书法,也许就无法领略中国古代书法的巅峰之美……原来,在中国群星璀璨的书法艺术王国,屹立着一座可心摹手追亦可孤案静守的伟岸灯塔,那就是《兰亭集序》!

大约由于爱屋及乌,书画家熊继雨的书桌案头,就放着一本翻阅的有些暗旧的《兰亭集序》……
薄薄的一册,读了又读,临了又临,爱不忍释……担任着《齐鲁油画院》的院长,看上去似乎要将毕生之精力献给他所钟爱的油画事业,但他对中国“方块字”的热情与挚爱,已然到了生死相守命魂相依的境界,以至“一日不习则一日如三秋”,“一夜不习则一夜如长年”,因而也使他对“字”与“画”有了大道至简的顿悟:
“好画”必有“字功”,“好字”必有“画魂”!

于是乎,为了“画好画”,他就立功练字,醒来醒练,睡前睡练,酒后酒练:不误其时,不费其功,不舍昼夜……常言道“功到自然成”,以至诸多看到他那“气韵字正腔圆、立意四平八稳”书法的大家, 一致叹服他笔力的圆润与深厚,其实,那也不过是他“书画生涯”的一个缩影!

“书”有“书道”,“画”有“画道”,“人”有“人道”……一个人一生能“悟而得道”是非常不易的,而作为书画家的熊继雨,却能在日复一日的孤耕苦作中,领悟出“书道”与“画道”之间的辩证之道,——也就是“书画之道”,着实难能可贵!

一个“道”字,千人千解,万人万说,有人读作“世界观”,有人释为“方法论”,更有人理解为“万事万物的运行之道”……但在熊继雨的眼里,无非是“大道至简或万道归一”的简单之道,或如“书画之道”,必先经“笔冢墨池”之苦,之劫,之攀,而后有“高山流水”之和,之畅,之乐……

熊继雨甚至将“字”与“画”的关系,比喻成“白日”与“黑夜”的连贯,独守一端的偏执,注定均不可取,唯有将“白”与“黑”珠联成时光,“字”与“画”璧合成艺术,才是一个人之于人生,一位书画家之于艺术的“快乐之道”!

不然,打开那册薄薄的《兰亭集序》,走进魏晋时期那个写《兰亭集序》的地点……不过是迁客骚人的一次寻常笔会,又不过是古代诗友觅欢煮乐的一次小小行动,读来也不过是煮酒咏诗结集而成后的一个序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就文字而言,也并无惊天拔地之力,亦不见横扫环宇之势,用硬笔去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中国汉字而已……但换作竹杆丝毫的毛笔,拿在一位叫王羲之的书法家的手里,加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氛围,又有“把酒临风,不醉不归”的半痴半醒……“浩浩汤汤,其喜洋洋者矣”下的《兰亭集序》,便就成了烛照千古的“书法圣典”!

其实,搜索网络,关于王羲之的介绍也十分有限,不过是这样一段: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在一般人眼里,也许看到的只是一段介绍一个书法家的文字,而在书画家熊继雨的眼里,却通透着一个非同寻常的真理,那就是真正的神来之笔,绝非信手拈来,而是信手拈来之前的“笔冢墨池”之功,并由这“笔冢墨池”之功所练就的“人笔合一的手技”,加之“酒酣神飞后的心计”,碰撞融合后而达到的“天地无计”,也才成就了《兰亭集序》的千古风范!

也许是处于对《兰亭集序》独到的心感与神悟,熊继雨的书法中,才融入了他“心摹手追”后所独创的“茂林修竹”与“惠风和畅”,看上去既可“养眼”,更可“养心”,仰观有宇宙之大,俯察多品类之盛,成为流淌着无限欢乐与无尽风光的墨宝之乡!

艺术家简介:
熊继雨,油画家、书法家。齐鲁油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文化部授予影响中国50位油画大家,系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山东分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市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宁市书画协会副主席、太白湖区书画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首届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济宁市分会主席,北京瀚海千艺画廊、北京珍品天下字画行、山东艺心苑画廊签约画家。

202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