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 视 斑 斓 世 界
——读董宏量散文集《六色谱》
钟钢 (中国作协会员 冶金作协副主席)
2023年10月28日,秋阳朗照,武钢一号高炉遗址公园广场宽阔。众文友簇拥《武钢文艺》原主编董宏量来到高炉陈列室出席他的散文集《六色谱》(武汉出版社)首发式。

望着四周当年的老照片,年届七十的他泪湿眼眶,感叹年华似水,钢铁沧桑。
50年前,董宏量还是一名冶炉厂筑炉工人。在这里连夜抢修后,他喜欢攀上高炉的铁梯,眺望钢城的晨曦,诗意常常溢出心房。一号高炉是他文学梦开始的地方,诗,一首接一首写出来。1980年,他的诗集《钢城黎明》出版。从此,仿佛炉火为他添加动力,热风催得他一路迅跑。文学创作50年,他勤奋写作、孜孜求学,诗集、长篇小说、散文集、长篇报告文学一本本地出,最终成为武钢和中国冶金文学的一面旗帜。

《六色谱》的篇什大多为董宏量近十年创作,分成山水吟、寻根记、钢城情、踏歌行、书华录五辑。作者在后记中说,想汇编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书,“可像基因图谱一样一目了然,留给亲友和后人观看。”于是取《六色谱》,寓意人生的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
从物理学上讲,当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折射后所形成的一系列谱线被称作色谱。那么,当生活之光穿过董宏量的笔端,他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文学色谱呢?
寄情山水,感悟生命价值。董宏量的生活是多彩的:山中听鸟声,江南观风景,探访老街道,湖边赏鲜花,坐看风云起,漫步卵石路,海边等日落......他徜徉其中,感触毛茸茸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和痛痒,深刻领悟生命的价值,精心构思、谋篇立意,在不经意的述说中给我们许多启示。《春山听鸟》既让我们感受笼中鸟歌声的无奈和哀伤,又写出山间鸟自由奔放的歌唱。同为鸟类,天空任我飞和囚禁笼中,哪一种歌声更美,哪一只活得更有幸福感?不由得令人共情,自由多么宝贵。《洪湖石》结尾处,在对朴素的洪湖石与各类玲珑剔透的石头相比之后发出五点感悟,其中第三点是:“只要美在,总有一天是会被发现的,即使你只是浩如烟海的卵石中一颗卑微的铺路石。”这也是作者的价值观和做人的行为遵循。
董宏量就是这样的铺路石,凭着甘当铺路石的精神,他为武钢和中国冶金文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他主编《武钢文艺》长达30年,抓服务、促和谐、当人梯,开创了武钢文学最繁荣的时代。早在1985年,在当时的《冶金报》支持下,他作为骨干牵头成立全国冶金系统文学编辑协会,创办《铁流》文学杂志,开展卓有成效的笔会、采风、作品擂台赛、评奖等文学活动,加深了钢铁企业之间的情谊,有力地促进了新时期全国冶金文学创作的发展和进步。以后又在编辑协会基础上组建中国冶金作协,加强与中国作协的联络,提供平台,惠及作者作品。2010年,中国冶金文学艺术协会成立,中国冶金作协归属旗下,董宏量又挑起重担,任中国冶金作协常务副主席,第八届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他在健全中国冶金作协组织机构、创办《中国冶金文学》杂志、开展创作活动、培养优秀作者、设立冶金文学奖等方面洒下无数汗水。
追根寻祖,反思命运变幻。《笔与称的轮回》《咸宁董氏寻根记》这两篇是我非常喜欢的。前者讲了作者家族在武汉的数十年往事,几代人中多位人物命运多舛的故事令人唏嘘;后者对董氏大家族追根溯源,探究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两文从小到大,从个人到家庭,从具体到宏观,对国家、民族、家族的历史变迁认真思考,对众多人物命运变化深刻反思,引发读者对整个民族命运诸多反省。两文互相呼应,可当做同一主题的上下篇来读,充满哲思的力量。
深爱钢城,永葆生活激情。1971年,18岁的董宏量走进武钢,1973年开始在公开报刊上发表诗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在当了10年工人之后他被调到《武钢文艺》做编辑、主编,直到60岁退休。董宏量热爱脚下这块热土,对钢铁和红钢城满含深情,这次首发式的主题便是:“以文学名义向钢城致敬”。他在钢城情这辑中写钢城烟云、青山变迁、江边渡船、《武钢文艺》、昔日工友等,视野开阔,激情澎湃,在形式上也作了多样的追求。他力避刻意捕捉所谓“美”或“诗意”,用美丽的字句、诗性的调门煽情,而是从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时代精神,以及人物在某一时期的思想感情方面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因此,这几篇表现钢城人和事、思想和情绪的散文给人厚重的感觉。
2013年10月,董宏量退休,武钢文联授予他“特殊贡献奖”,颁奖词由我撰写,酝酿多日得以完成: “他是一位真正的歌者,在高炉之巅纵情放歌,工人永远是心中的主角,钢铁总是充满了似水柔情。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扎根钢城这片热土,辛勤播撒文学的种子,精心培育诗意的花朵。40年创作历程,30年编辑生涯,承前启后,矢志不移,为业余作者搭台架梯,为武钢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作出了令人尊重也令人感叹的特殊贡献。”其实,他还有两项特殊贡献未写进去:武钢两首厂歌《武钢人》《钢铁颂》词作者;中国武钢博物馆主要策展人之一。“宝武”重组前,两首厂歌传唱多年;博物馆如今仍开门迎宾,广泛普及钢铁发展史和钢铁知识。
董宏量在后记中写道:“人生无常,祸福难测。2022年开春,从未住过院的我突生重病,开颅手术死里逃生。醒来后看到自己的基因图谱,就像一本五彩斑斓的画册......”字里行间表达出董宏量的乐观、坚强。他出院后与病魔打起阻击战、拉锯战。因了对文学的守望,他迎难而上,终于编定此书,让我们从这一新文本中看见他富有诗意的钢铁人生和坚守理想、宠辱不惊的主色调。
(原发《武钢文艺》2023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钟钢,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冶金作协副主席。原《武钢文艺》杂志主编、宝武集团武汉总部职工文学协会主席。
有小说被《传奇•传记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和一些作品集转载。曾获《芙蓉》《当代作家》等杂志小说征文奖、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报告文学短篇一等奖、中国冶金文学最佳作品奖。出版《延伸生活》《张寿荣院士-钢铁人生》等。省、市优秀文艺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