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驿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打造“6+6”产业链群培育体系,锚定“三个坚持”,实施“七大行动”,推动“四大建设”,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
“三个坚持”夯实产业链基础
1、坚持全局性谋划。驿城区委、区政府研究出台《建立驿城区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制”》文件,坚持化点为珠、串珠成链,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多元布局、重点突破,企业主体、政府引导,谋划“6+6”链群建设总体布局,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等6个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动车、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绿色建材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筑驿城区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吹响新时代新征程驿城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集结哨”和“冲锋号”。
2、坚持战略性布局。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重点产业链,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驿城区2023年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方案》《驿城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2023-2025年)》《驿城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5个行动计划》,并在分群分链深入研究“省内外”“上下游”“左右岸”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培育壮大6个重点产业链“一图谱七清单”,逐链明确了总体目标、战略布局、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
3、坚持整体性推进。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驿城区培育产业链群的主要抓手为培育壮大6大产业集群、6个重点产业链。每个产业链由1名区级领导担任链长,以1个区直部门为责任单位,以1个盟会长单位为重点依托,按照党政机关、重点企业、专家学者“三三制”共同参与原则,一体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11月11日,区委、区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区“万人助万企”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大会,会上区政府主要领导对产业链培育做出工作安排。11月以来,6个重点产业链推进专班逐链召开推进会议,产业链培育工作如火如荼展开,工作重心转到推进“大落实”、夺取“大突破”、实现“大跃升”上来。
“七大”行动锻造产业链主体
1、实施“项目固链”行动。 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重点项目,找准薄弱 环节,补齐、补好、补全发展短板。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 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 每年谋划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链项目。
2、实施“龙头引链”行动 。对产业链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 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3、实施“业态延链”行动 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精准实施产业链前瞻性、引擎性、创新性项目,重点引进一批省内外重点产业领军企业,开展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4、实施“数字强链”行动。 分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广实施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组织电信运营商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调研,深入挖掘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企业量身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
5、实施“人才兴链”行动。重点畅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三大渠道,引进 一批产业链领军人才和尖端人才。探索校企合作,委托全国知名院校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继续办好旅游“金 牌讲解班”,开设“金牌旅游管理班”“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探索培养“旅游定制师”等未来稀缺人才。
6、实施“金融活链”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加大企业信贷等支持力度。研究设立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发展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资本实力。7、实施“品牌塑链”行动。深入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完善区域品牌、品质标准、市场认证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实施品牌推广工程,提升品牌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推进开放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共建产业链、共享价值链。
“四个建设”拔高产业链高度
1、突出规划引领推进产业链建设。一、加强产业链全链条调查研究。持续深入对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产业、龙头企业、全国产能及需求、技术装备、研发力度、市场前景等全方位研究,把握整个产业链发展趋势,加强对国家、省、市政策研究研判,深度契合全市、全省发展大战略,做好产业链的谋篇布局。二、加快编制产业链建设系列规划。加快起草驿城区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和6条产业链各自的3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科学规划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优势产业链,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科学合理确定目标任务。三、加快形成产业链建设“五个一”工作框架。“五个一”即“一个产业图谱、一个实施方案、一个保障政策、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机制”。推进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2、突出企业主体推进产业链建设。一、加大企业培育帮扶。深入围绕优势产业链建设,聚焦提高龙头企业的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的专业化优势,继续运用好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精准制定促进企业发展务实管用政策,重点加强企业融资、人才招聘、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和完善“一月一调度、一月一交办、一季一考核”企业集成服务机制,集中帮助企业化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住市场主体这座绿水青山,并使之根深叶茂。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开展重点企业对口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大做强一批重点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支持力度,在细分市场和专长领域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
3、突出精准招商推进产业链建设。一、明确目标,靶向精准。围绕“链群配+双高”招引项目,“链群配”即优势产业链、集群、配套,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优势产业链,围绕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推进精准化靶向链式招商,加快建设相互配套的产业链体系,推动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有规模的产业集群。二、创新方式,解放思想。创新项目包装设计,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创新项目招商方式,强化产业链建设,围绕补链强链建链,大力开展领导招商、定向招商、敲门招商、企业招商等新途径、主途径,提高招商的精准度,提高项目的落地率,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三注重实效,落地投产。持续积极跟踪好意向性和已签约项目,促进早日签约、早日落地、早日竣工、早见成效。下好服务的先手棋,加强融资、水电气等要素的保障,为项目建设“开路”“清障”,最大程度减少影响项目建设的“绊脚石”。
4、突出夯实平台推进产业链建设。一、建好园区承接平台。加强专用车零部件产业园、新能源电池产业园、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等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力争通过5年努力,基本实现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建立起满足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要求、满足园区高质量发展要求、与新型城镇建设相适应的服务保障体系,切实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就业吸纳力和人口的容纳力。二、建好金融服务平台。围绕产业链建设,构建普惠金融与企业、产业链建设协同发展体系,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持续提升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为企业发展、产业链建设增添制胜的砝码。三、建好人才服务平台。持续加大懂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导帅才”、懂技术的“技术英才”培育和引进,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等方式,点对点满足企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把产业链建设与促进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相对接,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商丽娜 臧璞光 )
编辑:天中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