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工程兵三线建设运输忙
一一四川大渡河畔转运原木的记忆
作者/李云全
文章推送/何林 (世界华人作家)
主播/海河儿女
根据军队建设和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一九六九年四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1部队,以下简称一支队)在四川省的重庆、成都、内江、温江等地、市、县征集6000名新兵,我有幸从四川省内江地区的简阳县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基本建设工程兵战士,现已五十四年了。在一支队的1969年4月四川籍战友应征入伍54周年之际,把我和一支队后勤部汽车营五连的战友们于1971、1972年两次在四川省峨边县大渡河畔转运部队施工急需原木的亲身经历记叙于后,回首往事、浮想联翩,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支队(建字01部队)于1966年8月1日在四川江油由工改兵组建成立,全体指战员在军旗下庄严宣誓,该部队参与并完成了江油长城特殊钢厂等国家的三线建设任务。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1971年的6至9月间,原一支队在四川省江油县长城特殊钢厂的施工任务中,急需6000立方米原木,此批次原木需要在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原始森林中砍伐,由川南森工局驻大渡河畔的峨边县汽车队从峨边县原始森林的川南林业局611、612、613、614林场转运到260公里外的峨边县火车站,再由峨边县火车站用火车皮发往驻江油县的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支队建设长城特殊钢厂的施工现场。

四川省峨边县的原始森林
由于川南森工局的汽车运力紧张,一支队后勤部翟启坤部长、田德占政委根据一支队牛利民支队长、张文秀政委的指示,命令后勤部汽车营王先文教导员、李相卿营长在6~9月必须把大渡河畔峨边县原始森林的6000立方米原木转运到一支队在江油县建设长城特殊钢厂的施工现场,以解决部队施工中的急需。为圆满完成此次大渡河畔的原木转运任务,后勤部汽车营教导员王先文、李相卿营长根据后勤部首长的命令直接给汽车营五连(汽车教导连)下达了从四川大渡河畔的峨边县原始森林转运6000立方米原木任务,同时要求汽车五连在6月初进山,9月底必须安全无事故、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汽车五连连长齐玉春、指导员杨庆利接到转运原木任务的命令后,立即成立了“转运原木小分队”,由指导员杨庆利兼任分队长,并挑选了我(李云全)和吴成信、罗承楷、杨明华、曾庸欽、张瑞才、吴明新和邱新昌等8名驾驶员每人驾驶一辆解放牌汽车去峨边县完成任务,并指派两名汽车修理工郭恩元、曾孝江携带维修工具和汽车配件随同前往,同时请求后勤部总仓库支援一辆解放牌吊车和两名吊车驾驶员(韩殿才和罗良礼),后勤部汽车三连又根据汽车营营长教导员、营长李相卿的指示选派一名吊装技术过硬的老工人解师傅担任吊装原木的技术指导,汽车营还指派安全助理员马仁杰担任”转运原木小分队”特别安全助理。
1971年6月初,由杨庆利指导员带队的转运原木小分队,一行14人驾驶8辆解放牌大货车直达峨边县,在峨边县委招待所稍事休息后,杨庆利分队长安排两名修理工和吊车驾驶员在县委招待所停车场对转运原木的8辆解放牌大货车和1辆吊车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其余人员乘坐杨庆利分队长驾驶的解放牌大货车直奔距县城260公里远的川南森工局611、612、613、614林场查看转运原木的道路、地形和林区道便状况。
经过沿途查看,其中大渡河畔悬崖峭壁道路(距大渡河水面1500~2000米)100公里、徬山险路60公里、还需要两个小时才能翻越上下坡各20公里的一座解放岗大山、易落石路段20公里、乡村道路30公里、林区便道30公里,还要经过两座危桥和3个彝(族)寨。

基建工程兵一支队战友执行长途任务时的情景
杨庆利指导员兼分队长在查看转运原木的沿途道路状况后开会动员说,因部队施工急需原木,我们14个人和8辆解放牌汽车,必须加班加点、同时,每个人要有思想准备,有时候还要两天跑三趟,由于道路路况复杂、林区气候多变,我们必须统一发车,以车队方式行进和管理,车与车间距1公里,大家相互照应,有难大家帮,加之这260公里的路程有五多(急弯道多、悬崖峭壁多、陡坡多、川南森工局运木材的车辆多和彝族老乡赶牛羊的路段多),切记做到主动避让彝族同胞的赶放的牛羊群,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在往返途中的每一处急弯道,每一个陡坡,每一个悬崖峭壁的地方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必须坚决做到安全无事故、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当年我们每天都在大渡河畔的徬山险路上(距大渡河水面1500~2000米)转运原木
从六月初到9月底前,我们每个战友各驾驶一辆解放牌军车(每天,每辆车装运7~9立方米原木,每根原木长6米),每天早晨6点钟从峨边县委招待所发车,趁中午装载原木的空隙,在林场学习(学习伟人著作老三篇的有关章节、学习山区道路和林区的便道汽车安全驾驶知识及林区安全防火知识)、开会、吃饭和休息2个小时,晚上11点前返回峨边县城,为确保安全,我们坚持每周利用一天(星期天)时间,在修理工的指导下,检查维护保养车辆,在原木转运期间我们每个人坚持做到”人不带思想情绪开车、车不带任何故障上路”。
大渡河畔的徬山险路上(距大渡河水面1500~2000米)
峨边县与马边县交界处的原始森林林区气候多变,早晚穿军大衣,中午穿衬衣 ,我们还要遭受毒蛇、蚊虫、蚂蟥的侵害,14个人中有11个人被蚂蟥叮过,蚂蟥一般叮咬人的腿肚子,一旦被蚂蟥叮咬,必须狠劲一巴掌把蚂蟥打掉,挤压出蚂蟥叮咬处的污血。还有7人被毒蛇咬过,战友杨明华、韩殿才的脚被毒蛇咬伤后,伤情比较重,脚疼痛红肿厉害,军用胶鞋都穿不上,只好把胶鞋布面剪开并用布带子把胶鞋捆绑在脚上,两个战友从不喊一声痛,从不叫一声苦,照样坚持工作。
林区便道是每个林场的伐木工人用推土机和人工修筑的简易道路,我们的汽车行驶在这些便道上不是车轮打滑就是汽车陷入泥坑,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就用树枝、杂草垫在车轮下,用人推出湿滑路段,如果原木重车陷入泥坑时,就借用川南森工局的推土机把装运原木的汽车拉出来。
为了完成原木转运任务,我们经常在林区过夜,有时半个月洗不了一回热水澡,在运输途中每天都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翻越上坡20公里、下坡20公里的一座解放岗大山,在上坡途中,因重车原木超长超重,有时在急弯或陡坡上换挡(当年我们开的解放牌大货车都是手动挡)“排挡“操作不当,前轮就离开地面,后边的原木着地,车辆原地空转打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都齐心协力相互帮忙,4个人站在车头上大家用力往下压车头,另外4个人在车尾用千斤顶把原木一点一点的往上顶,直到恢复汽车正常行驶为止。在下坡的20公里途中,因常用制动,为避免杀车毂/。烫而杀不住车,我们都要在下坡途中两次加车轱辘的淋水,以确保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记得1971年8月一天的傍晚,吴明新、张瑞才战友各驾驶一辆载运原木的重车刚过峨边县河西堡镇的一座危桥后,该危桥轰然垮塌,我们后面的6辆重车受阻,我们6个战友即刻与西河镇政府联系,并与镇上老乡一道扛来枕木和木板,用1个多小时在原垮塌的桥基础上搭起一座便桥,我们的6辆重车终于依次慢慢通过,到峨边县火车站储木场卸完原木后已经是下半夜两点钟了。
我们每天行驶在260公里的原木转运运输线上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大渡河畔云雾缭绕的半山腰行车,同时我们驾车还要经过大渡河上由木方铺就的一座汽车铁索桥,空车还好,重车通过时铁索桥摇晃非常厉害。记得我当时写了两句打油诗
白天、夜晚汽车行驶在云雾缭绕的大渡河畔半山腰。
峨边县大渡河上木板铺设的铁索桥,当年我们每天行驶在铁索桥上。
尽管当年气候、环境恶劣,道路状况差,但是,我们还是按时、保质保量、安全无事故的圆满完成了6000立方米的原木转运任务,解决了部队施工中的急需,为国家的三线建设,为四川江油长城特殊钢厂的建设,为打赢国家钢铁翻身仗贡献了一份力量。

1971年9月,转运原木任务完成后在峨边县合影。
1971年9月末,我们汽车营五连转运原木小分队完成任务后,受到了基本建设工程兵一支队牛利民支队长、张文秀政委的通令嘉奖,在原木转运期间,修理工郭恩元,吊车司机韩殿才因表现突出,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21年7月李云全(左1)与当年转运原木的吴成信战友在大渡河畔的川南森工局(现为四川省林业局)614林场办公楼前合影。
1972年2月,我们汽车营五连转运原木小分队又按照一支队首长的指示,原班人马继续到四川峨边县大渡河畔的原始森林转运原木,同年8月底,我们汽车五连转运原木小分队又安全无事故、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部队施工急需的6000立方米原木的转运任务。

2021年7月在大渡河畔的川南森工局(现为四川省林业局)614林场办公楼前合影(左起李顺超、李云全、吴成信、刘成江)。
此次原木转运任务完成后,我们汽车五连转运原木小分队告别了告别了峨边县的原始森林,告别了川南森工局,告别了峨边县的大渡河畔,告别了峨边县的父老乡亲,返回一支队建设长城特殊钢厂的驻地——四川省江油县,休整3天后,随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支队移防辽宁省鞍山市,为扩建鞍钢继续贡献力量。

当年李云全在峨边县留影
作者简介
李云全,四川省简阳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4月应征入伍,1969年4月至1982年3月在基本建设工程兵一支队后勤部工作,1982年3月至1984年5月在基建工程兵鞍山干休所工作,1984年5月转业到四川省简阳县交通局工作,1987年5月在四川省资阳市公安局工作,2013年7月在四川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副处级侦查员退休,现居住成都市。

何林简介
【入伍时间】:1969年4月
【入党时间】:1971年5月
【籍贯】:四川省西充县人
【主要事迹】:服役期间参与西南三线建设,部队医院营建,河北唐山震后建设,新疆八一钢铁厂的扩建;1982年南下深圳特区建设,参加了深圳市电子大厦、船舶大楼、红岭大厦、深圳机场、市民中心、电信枢纽大厦、深圳地铁等工程的建设及材料物资供应; 2005年8月退休;2012年编写出版反映基建工程兵生活历史的《岁月情怀》画册、散文等著作,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全国一百多家主要图书馆捐赠收藏。2018年—2021年间,先后接受央视国防军事频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香港凤凰卫视,湖南卫视,深圳电视台,深圳特区报,深圳晶报,深圳晚报,深圳新闻网,香港大公文汇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和政府人员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