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五味杂陈》 肖焕新
隆冬的成都,天气阴冷。
从“一品天下”站挤进地铁二号线车厢后,才感到一丝暖和。
车厢里挤滿了人,我身边挤靠着不同口音的乘客。
迷糊中,旁边乘客小声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前面一位三十来岁少妇,小声问身旁的三十多岁的男人“快到年底了,你们发年终奖吗?”
“公司效益差,哪还有年终奖?老妈住院动手术己自费了不少,我是独子,这个无底洞啊…”中年人神情很沮丧。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是双胞胎,还有一个哥哥。女儿学钢琴,一次就要一千多元,一个月就要四千多元,我月工资才五千多元。”少妇眼神很忧郁。
“那你怎么办?”男人望着她。
“只能厚起脸皮向爸妈借。”少妇羞愧地说。
“借?你拿什么还?老人退休工资也不高,好像你爸妈是事业单位退休?”男人有点不滿。
“是的,他俩每人每月养老金五千元左右。哥哥单位效益也不好,侄儿在学画画,每月也要老爸老妈赞助。这样下去,真怕把俩个老人身体拖垮。” 少妇眼里己有了泪水。
“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太难过。”中年男轻轻拍了拍少妇的肩。
“人民公园”站到了, 他俩一边说,一边就跨出了车厢。
侧边一对穿着朴素的六十多岁老人,男人的头发己近花白,脸上滿是道道皱纹。女人身体有些单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手抓住吊环,一边靠在男人身上。女人轻轻问“昨晚你没睡好?” “儿子一家四囗一直住在家里,六个人的吃喝拉撒,孙子孙女的开销又大,全靠咱俩的养老金。我每月不到四千元,你也才近五千元,六个人平均每月才多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男人面露愠色。
“你妈的尿毒症,每周三次腹膜透析,有些药还不能报销,每月要留点备用金”女人小声地嘀咕。
此时,男人索性把女人的手握住,女人眼角含着泪水。
听到车上俩对乘客的小声谈话,心里感到五味杂陈,一股莫明的闷气湧上胸口。
到达“塔子山公园”站,三脚两歩就登上了自动扶梯。
走出地铁站,冬日的暖阳,挡不住寒风的凉意。
踏上一级级台阶,看到两旁翠绿的树木,路边盛开的黄菊花,心情顿时得到一种释放。
边走边想,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主办的盘点汉语2023热词,“振”、“危”分别当选国内,国际热词。
这些热词新句筛取了国人寻常的生活记忆,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変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万象。
“振”,说的是,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面对挑战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不缀,稳扎稳打,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当得起这个“振”字。
“危”,有媒体评论,国外到处都乱,都有危险,感觉是“危机四伏”。
有专家说,国内整体较稳,但经济生活方面也有不少乱像。如地方债务、房地产、股市大幅下挫、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重重,不能忽視国内经济存在的危机。
开年以来,疫情管控放开,经济恢复成人心所向。被国人寄予极大期望,都渴望能像2019以前那样,努力奔跑,努力干活,努力挣钱。
都期望能把疫情三年的损失找补回来,但由于各种原因,奔跑的人中途歇菜了,心也没有那么热乎乎了,似乎信心也逐渐减退了。
可每每看到公开的经济趋势,总是持续回升向好,回升态势持续稳定。一言以蔽之,似乎一切都很好。
可回想起地铁车厢里一少一老两对夫妇的对话,再反覌身边看到的現实境遇,如果有哪里不好,似乎是我们不“振”,或是我们的心态有问题。
很多时候,预期与現实的反差很大。你想得到的,也许就是你最不愿失去的。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党和政府提出新一年的工作方向是“坚持稳中求进”,进,其实就是“振。”
人民利益,是攻坚克难的关键。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克“危”。
登上塔子山公园十三层楼高的九天楼,看到李白的题诗“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寒风吹来,各种杂陈之气被风吹逝。
想到这里,风尽管寒冷,但心里感到不断湧动暖意。
2023年12月28日于成都

肖焕新简介: 硕士研究生 高级经济师 国际高级商务策划师
一个热爱生活的经济学人和用笔记录心迹的药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