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背着行囊去远方
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 邢介进
2023年伊始,我的梦想就在前方,我的歌声在飘扬,我背上行囊,迎着一束光,点燃心中的希望,用一腔热血进课堂,挑战未知的远方,奔向披满荆棘的路上的梦想。

用“智简”引领课堂
“智简”课堂已走过七载,“智简”课堂的理念已深深地根植于心间,自学、互学、展学、促学的模式已在课堂上精彩展现。作为“智简”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名参与者,有责任秉持理念继续践行,有义务运用模式坚持教改,有信心克服困难行远自迩。为此,这一年,在研究上有了新突破。
01.教研有了规则。制订了《学校教研公约》,让活动落地生根,做到了 “真教研”,教师得到了“真实惠”。
02.“智简”课堂有了样子。有“蓝本”,有趣味,有简化,有套入,有顿悟。
03.“智简”课堂有了味道。运用“观单”,把真实地问题亮出来;运用“清单”,把“老·毛病”摆出来;运用“问单”,把盲点露出来。
04. 教师评课有了立场。需要基于“我你他”三个立场进行评课,即授课者的立场,我是这样上的;评课者的立场,你是这样上的,第三者的立场,他是这样上的。
05.教师思课有了方向。“点”,反思一堂课;“线”,反思一段教学经历;“面”,反思当下的教学模式;“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05.《自学任务单》,让学生学习先行一步。知道自己的学习起始点,寻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感知生活的联系点,发现情感的共鸣点,解答思维的困惑点,化解知识的矛盾点,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抢占思维的制高点。
06.评价老师有了“门道”: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奏曲,上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功,听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说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评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分水岭,思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炼丹炉,“优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功德碑。
……
如此如火如荼的“智简”课堂。作为一名“智简”课堂的参与者,面对教学改革,须有一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须有一面“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须有一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机智,更要有一腔“绵绵细雨,润物无声”的热情。
让心灵走进深处
教育的真谛就是“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学生需要的正是老师的这种“实诚”,需要老师的一片爱心滋润童心,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
老师是最无私的,不会像“猫叫老虎一样,留一手”在教育教学中,我平等、真诚地善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浇灌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有被看见的感觉。彼此用心灵进行互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关心和爱护,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会种下一粒爱的种子。
我走近学生,用学生的视角去看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去想,用学生的眼睛去看,用学生的耳朵去听,从而真正理解学生。我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倾听他们的心声,拉近彼此距离。我了解了学生的内心,知道了学生的所需、所求、所好,无形中就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一条路。

用示范作为标杆
老师在学生面前,形象是高大的、完美的,好似无所不能、无所不及。
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学生的“样子”,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为此,我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也有不放弃任何一个“没有希望”的学生念头,更能行得正、坐得端,一条大路走中间,在学生面前摆出谱,亮出像,让学生崇拜我的满腹经纶,让学生心信服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简而言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用细节决定现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哲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将其用到工作生活学习上,必须先从细节做起。
这一年,积极撰写“小短文”。
我紧紧围绕教学一事一议,将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紧紧围绕工作一事一文,让工作真正具有了实效。上半年主要结集了《智简课堂》,全书15万字;下半年,则在“智简课堂”公众号上连续推送文章160多篇。“小短文”短小而精悍,据“小”谋局可成篇,据“篇”谋局可成章,据“章”谋局可成书。
这一年,厚积薄发有收获。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初探》《孩子期末复习,家长咋办》《点亮孩子生命的底色》《槐奶奶》等4篇文章在《孝感教育》等刊物发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益尝试》一文,获2023年山东省“百佳”论文评选三等奖;另有多篇文章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济南头条等媒体发表。
2023年,我背着这四个行囊,如一只蚕,教像“吐丝”,学似“吃叶”,写如“结茧”,就这样“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