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天桥
文/雷斌
无论你走多远,身后总有一盏灯为你点亮,做你坚强的后盾,那就是我们的家乡!
我的家乡--天桥,是一个被四面的青山所包围的小山村,这里空气新鲜、景色宜人,较之大城市的喧闹笙箫,家乡更显宁静安逸,是一个让人感到倍儿踏实,倍儿舒服,可以随时随地就能睡上一个安稳觉的好地儿!
(一)“天桥”的由来
家乡名讳“天桥”的由来是有故事的,相传天桥系天上神仙鲁班及徒弟赵巧修成。昔称天仙桥或天生桥,以其东南方的营盘山和西北方的卡子山连接自然成桥得名。天生桥全长50米,宽150米,高50米,桥下有清渡河自北向西流经孙家坝在邵家桥镇的赵家坝注入乌江。关于天生桥自然天成,巧夺天工的喀什特地貌景观所产生的自然美,后人无不惊叹连连,成了天桥乡最为靓丽的一条风景线。
(二)春 耕
家乡的春天是让人心情愉悦的,不冷也不热。当乡亲们褪去厚厚的棉衣,身上的衣服也越穿越薄的时候,就标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风她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仿佛一刹间,村庄就被拂面的春风,熏染成了象征着生命的颜色,田间的野草偷偷的冒出了新芽,嫩嫩的、绿绿的,让人忍不住,就想用手去掐几下的欲望;钟山脚下的梨树林也开了花,一朵,两朵、三朵、四朵......朵朵都是乳白色的,远远的望去,像极了天上下凡的七仙女,身穿白色凤袍,风姿绰绰,优雅的躺在哪儿,静静的望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子民,满眼尽是温柔。
家乡的春天是美好的,但也是勤劳的,是乡亲们一年中播种希望的季节,这时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迅速行动起来,爸爸扛起滑口(一种农村犁土的农具),牵着牛;妈妈背着大背篼,拿起镰刀,来到自家一亩三分地开始辛苦的劳作着:犁土、除杂草、整理土边土脚、给玉米下种等,乡间的农耕生活就这样正式拉开序幕......;随同的小孩儿也不堪寂寞,就一个人在土坎旁边抓土玩,逮蚂蚁,和昆虫做起了好朋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小孩儿被蚂蚁儿咬了一口儿,坐在土坎边疼的哇哇直哭,还不忘用沾满泥土的小手去擦拭眼泪,泥土和泪水交织,在小孩儿圆润的小脸两旁,分别形成了三条细长细长的线,有点像猫咪的长胡子,土里卖力耕作的妈妈仿佛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亦或是母子连心,飞快的朝小孩儿跑来,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一边喂奶,一边温柔地清唱着催眠的小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真美丽”,在妈妈甜美的歌声中,吃饱喝足的小孩儿瞬间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寻找着属于他的童话世界,熟睡的脸庞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当生机的太阳慢慢地从天际滑到山那边的时候,勤劳的乡民还在土里忘情的刨着,谁也不甘落后,一颗颗汗珠从脸颊掉落到土里,湿润了黄土,似乎孕育着乡亲们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期望,孕育着乡亲们心中的金砖银砖,孕育着乡亲们对秋天硕果的魅惑,颇有春景美如画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三)嬉水记童年
河是天桥人的大澡盆,是农村孩子的水上乐园。一到暑期,村里的小伙伴就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舀上一碗蒸子(农村一种蒸饭器具)里的冷饭,再配上雷簸(农村一种制作辣椒酱的器具)里仅有的蒜辣椒,狼吞虎咽的吃上一碗后,手拿砍柴弯刀,迫不急待,下河去了。来到河边,首先不是洗澡,而是到河边两岸山坡上砍柴。砍着...砍着...,在烈日照射下,小伙伴们都汗流浃背,双眼也被汗水打湿了,口干舌燥,热的难受,不一会儿,每人都砍够了今天所需的柴火,心里想着回家也不会挨骂了,于是听小领队一声吆喝,全部放下手中的砍柴弯刀,脱下衣裤,从河岸边的巨石上排着队,有秩序的往小河里跳去,一排排,一个个,好像参加奥运会的跳水健将,顿时,扑通扑通的跳水声,河里戏水的笑声,及小伙伴们口里不停喊道的“好爽啊,好凉快啊”的呐喊声,在山谷里回荡着......有的小伙伴还在河里的石洞里面摸了几条桃花鱼和几只螃蟹.用水思丫枝条,串成一串串的,真是羡煞旁人......当太阳的余晖向河上面家的方向移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该扛起柴火回家了,尽管还有的小伙伴还没玩够!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稀的记得孩提时,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太高,物资匮乏的时候,这里山水养育着我们,就如,长在河岸两边的茂密的山坡上的植物来说吧,有的可以砍回家用作家庭燃料,有的可以用作药用 ,像:野生板蓝根,野生金银花,在2003年非典时期,乡亲们就会来到这儿采一点回家,用来熬药,也抵御病毒的传播,又或如河里的桃花鱼,一种蛋白质含量极高的鱼种,要是有哪家的小孩生病导致身体虚弱,到河里抓上几条,用来熬汤喂小孩儿喝下,小孩儿苍白的小脸蛋没过几天,也变的红扑扑的精神起来。
(四)秋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父老乡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好时光。瞧,玉米地里一根根粗壮的玉米杆子上,都长着两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玉米棒子长到一起了,像及了双胞胎;看,稻田的水稻金灿灿的,一片金黄,好像是大地里长出的金子。稻子成熟了,农民伯伯蜡黄色的脸上一脸的喜悦,在收获粮食的季节是最忙的,劳动力弱的家庭就开始犯难了,这时候村里劳动力强的家庭就主动上门帮助收割粮食,主人家也好不吝啬的,将自己家的腊肉香肠、腊肉猪脚、盐水鸭蛋等好菜统统拿出来招待热心帮忙的乡邻,那个亲哟,“远亲不如近邻”互相帮助的和谐景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忘!
(五)冬的瑞雪
“瑞雪兆丰年”是对寒冬的最好谬赞!在我看来家乡冬天的雪景,也是美的不可方物的。
冬天的夜晚寂静而寒冷,记得小时候村里唯一拥有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伯伯家,每晚都是坐无缺席,老老少少都跑到这里,围坐在铁炉子旁边,观看当时的流行剧目《新白娘子传奇》,剧中“白娘子水漫金山与法海斗法”的桥段,惹得乡亲们惊叫连连,这时候热情好客的伯伯一家,就会抓一把家里夏天储藏的野生苦丁茶,丢在陶瓷的大茶罐罐里,放在铁炉子上烧着,不一会儿茶煨好了,乡亲们就你一杯我一杯的尽情喝着这寒冬傍晚的热茶,就着秋天采摘的花生,谈笑风生......有的大人还半开玩笑的说:“小孩不能喝茶哈,喝了要长胡子呢”,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不知是谁?想出屋去上厕所,开了伯伯家的大门,大门一推开,大家都惊呆了,整个村庄被大雪覆盖的白茫茫的一片,路上,阳沟里,木屋的瓦片上,田间地头,远处的青山,都是白的,美极了。天空中还在飘着鹅毛般的大雪一片,两片,三片,四片.....
小伙伴们兴奋跳起来,嘴里闹腾着“下雪了,下雪了”,二话不说,就开始打雪仗了,我捏一团,他抓一把,手脚麻利的向对方投去,你追我赶,实在高兴...
(六)卡子山拜佛
卡子山是坐落在天生桥上的一座高山,全山气势恢宏,怪石嶙峋、巍峨非常、草木葱郁,是一座有灵气的山峰。
在孩提时光,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日男女老少都会买上香烛纸马一步步地攀登这座高峰到山顶的山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自己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保佑一年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记得那是一九九六年的夏天,我早早地就起床,洗脸刷牙后高兴地拿着奶奶给的两元钱和伙伴朝着卡子山去了,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去乞求菩萨的保佑,而是这一天在卡子山的凉亭里会有很多小商贩去卖好吃好玩的东西,就拿吃的来说吧,就有:西瓜,凉粉,魔芋豆腐,牛肉汤锅,油炸小鱼等,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应有尽有,想想都流口水。
一会儿,我和小伙伴就来到山脚,想要上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站在山脚向上看,仿佛卡子山就在云端,烟雾袅绕,仙家之地,一步步石梯子见头不见尾,活像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蜿蜒盘旋在卡子山上,日夜守护天桥人民平安吉祥。古人云:“路再远,行则将至”,又或如“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虽然我们很瘦小,每走一步都是大汗淋淋,口干舌燥,但是美食的诱惑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心里想着美食,也就不累了。在拐过九道十八弯后,终于来到了寺庙的山门,我们也把带来的香纸点燃,学着大人的模样给菩萨们磕头,心里还不断念念有词的说法:菩萨保佑我数学考一百分,其实在求学期间我的数学从未考过100分,现在想来也是十分童真......拜过佛后,我们便来到凉亭,这时候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人插人的景象,有点像雨后的春笋,但是人们脸上的高兴劲是掩饰不住的。这时候,一个售卖冰棍摊位吸引了小伙伴的眼球,我问到:“冰棍多少钱一枝(个)?两角钱一枝(条)”,看着卖冰棍的阿姨熟练的从泡木箱里取出了三根冰棍递给大家,我们迫不及待地吮吸起来,啊!好甜啊!好冰啊!有的小伙伴还被冰棍粘了嘴动弹不得,看他狼狈的样子,在场的人都被惹地捧腹大笑。乡亲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卡子山翠绿的美景,偶尔吹来一阵凉风,似乎吹走了攀登卡子山的疲倦,吹走了平时心中积攒的不快,留下的却是为前进道路的打算。
听大人说香灰有六畜兴旺的神奇功效,于是小伙伴们也用火纸包了一小包,带给自己家的猪崽吃,希望过年能杀大肥猪,就这样大家在夕阳的黄昏下,又一步步的朝山脚走去,就像我们起初上山一样,头也不回的走了,那样的义无反顾,直到消失在了时间的晴雨表里。
(七)童年赚钱经历
在自己看来,大人赚钱是为了养家糊口,小孩子赚钱则是为了糊嘴巴,因为贪吃,所以才会利用业余时间赚外快,从而达到满足食欲的目的,赚钱的动机是简单的,是纯粹的,甚至可以说是被理解的,因为在那个生活还不算富裕的年代,一个个都像是饿鬼投身,一天上下没有不饿的时候。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找到了很多赚钱的好方法,虽然每次赚的很少,但也乐滋不疲。就拿去山上摘金银花来说吧,从医书上来说,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当年晒干的金银花收购价格就达到了每斤六元,真是价格不菲啊?于是在金银花开花的季节,我和小伙伴们就化身成勤劳的小蜜蜂,漫山遍野地寻找金银花的影子,有时还会出现几个人抢夺金银花的现象,新鲜的花朵要放在太阳光下晒干了才能售卖,在至少要存够一斤以上的干花后,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到乡卫生院田医生那里进行售卖了,老田医生人很好,每次看到他都是笑眯眯的,是一位慈祥的老者,这样我们就很踏实,因为我们相信老田医生不会对我们缺斤少两,克扣我们的劳动成果,“你的6.5元,你的5元,你的3元”,你一定不知道我们拿钱的时候快乐,心里美滋滋的感觉,溢于言表。
除了摘金银花售卖赚钱外,其次就是在乡里赶集天拾桃核果仁了。和金银花一样桃子果仁也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乡卫生院也在收购,也能卖钱。于是在桃子售卖的旺季,满大街的桃核等着我们去光顾呢?刚开始在众露葵葵下弯下腰去捡桃核,觉得很丢人,有点面子上过不去,觉得自己像是丐帮的,活脱脱的一个拾荒者,但是金钱的诱惑又让自己不能自拔,深陷其中,最后索性这样自我安慰,老师告诉我们:劳动是光荣的,懒惰是可耻的,于是为捡核桃赚钱找到了完美的理由。
最后一种赚钱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甚至有点道德的缺失感。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奶奶平时很忙,我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家里采购物品的小小经理,于是我就在这方面动了歪心思,但也不会每次都凑效,还是有露马脚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奶奶命令我去街头三奶奶家购买一把面条,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奶妈给的五元钱飞速的来到了三奶奶家的商店,本来面条是两元一把,三奶奶补给我了三元钱,但回家路上我藏了伍角钱,还非常镇定的告诉奶妈面条涨了伍角,奶奶也未起疑心,于是我通过自己聪明的头脑,赚了伍角钱,心里暗暗地高兴着。以后每次叫我去购买东西,我都说涨价了,精明的奶奶感觉到了异样,就亲自跑到三奶奶家去询问商品的价格。回到家非常严肃的告诉我,以后不要撒谎了,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赚钱要赚干净的钱,于是我低头不语,羞愧难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赚过那样的钱。每当金银花盛开的季节,我偶尔会寻着淡淡的清香,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去追寻当年的路,追寻过去的欢声笑语。
(八)儿时的玩伴
当下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组叫“闺蜜”,小时候我也是有闺蜜的,他就是我的本家堂哥文强哥,虽然他比我大两岁,但是我从未叫过他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劳动,一起玩耍,一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其中片段,至今忆来也是十分的满足,十二分的感动。
作为长在农村的孩子,除了每天上学完成功课外,参加家庭劳动是每天的必修课。每天下课后,我都会要腰莂镰刀,手拿捆绳,快步的来到文强哥家和他汇合,然后一起朝月亮山去了。常言到:“磨刀不误砍柴工”,深知这个道理的我在磨刀的时候也是格外卖力的,但同时也尝到了快刀砍柴的甜头,从来就是一刀砍倒,从不用第二刀,有点像电视剧中的侠客,身法和兵器都是一流的,很是得意,潇洒,“导致”我每次砍柴都是第一名,不过在得意的同时,狼狈也常常伴随着我。记得有一次夏天砍柴遇到蜂巢的境遇就曾让自己十分狼狈。那年夏天,我和文强哥像往常一样,吃过一碗冷饭就匆忙的来到月亮山了,这里的森林很是茂密,不时还传来鸟儿的叫声,唧唧哇哇的,为山林的安静增添了几分灵动。我们说干就干,在自己选定的小地方忘情地砍着,不知过了多久,感觉自己的后脑勺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紧接着两下,我被一群野蜂追着满山跑,疼的我哇哇大哭,这时候文强哥听闻哭声赶了过来为我赶走了野蜂,第一时间拔出了我身上的尾刺,还用口水涂抹在我伤口上不停地按摩着,顿时疼痛感减少了许多。古人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月亮山对面的云海泛着的晚霞是真的美啊,于是我们平躺在草坪上,用手撑着头,远远的欣赏着充满仙境的美景,微风时不时的吹过脸庞,让人清凉极了,或许这一刻是大自然对我们砍柴时的辛苦,亦或是被野蜜蜂蛰的疼痛地补偿和安慰吧!时隔多年,我和文强哥再次提起这件事,也是用哈哈大笑来回应,说实话更多是感动和庆幸吧,更是对彼此纯真友谊的最好印证吧。
“ 靠天吃饭”是对农耕最原始的解读,然而全然也不是空穴来风,也有几分道理藏在里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庄稼收成几乎都与一年的气候有些密切的关系,气候应季,则风调雨顺;反之则收成难料,颗粒无收,导致农家人食不果腹,十分困难。在我看来,人与自然永远都是对立统一的,也不是全靠天,因为善良的人们是智慧的化身,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想到办法,更相信事在人为,于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在政府的资助下,全民皆兵,老弱妇孺都积极的参与沟渠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桥人靠天吃饭的局面,有的人还半开玩笑的说,只从修建了水渠,天桥儿的光棍都变少了,年轻的小伙都娶上了漂亮的媳妇,逗的大家笑不拢嘴。
由于我和文强哥家的稻谷田离沟渠的出水口很远,几乎是沟头沟尾的距离,在加上沟渠年久失修,所以灌溉稻田的水很难进田,稻谷的收成也变得被动起来,那么放水员的责任就落到我们小孩身上,虽然很累,却也勇敢承担,觉得爸妈没有养一个废物,小小年纪就能为家出力,光荣极了。
夏日炎炎,蜿蜒盘旋的沟渠犹如一条水龙将家乡围了起来,好像时不时还发出几声龙吟,保佑着天桥的子民平安顺遂的意味。于是我和文强哥,早早地就起床带上干粮出发了,我们首先来到沟渠的出水口将缺口用石头和泥土封死,让主流的水朝我们稻田的方向涌动前进,我们沿着弯弯水渠一路赶水,遇口就封,饿了就吃两口干粮,勉强充饥,从清晨到晌午,清清的流水终于到田了,受流水滋润的稻谷秧苗瞬间精神了起来,充满了活力,在夏风中快乐的摇曳着,像极了一个快乐的舞者,为当今的太平盛世助兴,美丽极了。我和文强专心的守在自家大田边,围绕着稻田魔力转圈圈,直到每个角落都满水了,这才放心下来,当稻田的水放满之后已是傍晚,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朝家的方向走去,瘦小的身躯消失在了乡村幽静的小路上。
时间如指间沙,不停的在沙漏中流动着,多年过去,我们友谊的小船从未翻船过,每年春节我和文强哥都会一起小酌一杯,然后晕晕的回忆着我们小时候,我们一起经历过的纯真年代,我们一起奋斗过的小时光。
(九)小水井
天桥街上共有两口自然造就的水井,一口位于天桥下街的天生桥旁,而另外一口则位于天桥上街的钟山脚下,由于路程的就近原则,多年来上、下街的人们都各自到离家近的地方进行取水解渴,是天桥人民夏天消暑的天然冰库,更是一代人的记忆。
夏天,水井的周围长满了淡白色小黄花,把水井围了起来,似仙女头上的王冠招风引蝶,经过自然的一番装扮,小水井也变得更美丽可人了,很是让人亲近。晚饭过后,通往小水井的小路上提凉水的人儿络绎不绝,有老人也有小孩,提水的器具也是种类繁多,“温瓶,可乐瓶瓶,军用壶,铝制的煨壶等或是常见的,当然我也是提凉水大军中的一员。每每赶到小水井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两张肥厚的叶子现场制作成简易的绿色杯子,向小水井里舀水,不停的往小嘴里灌,直到满瘾为止,有时候提凉水的老爷爷,还不忘开两句玩笑:“斌,你吃腊肉嘎嘎吃多了吗?或者是你们家的盐巴不要钱吗?水井要是被你喝干了,井的小螃蟹,小虾米可怎么活啊?惹的大家哄堂大笑,将一天的疲劳都留在水井旁。天黑了,我和提水的人群匆忙的往回赶,艳丽的彩霞映红了半边天,一片宁静一片安逸,此刻乡政府的广播里隐约传来了一首流行的校园歌曲,我也不自觉的哼唱了起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惬意的歌声仿佛传到了山那边。
(十)年三十吃猪头肉
风俗是一个有特点的词组,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是不尽相同。就拿我生长的地方天桥来说吧,在年三十就有祭祀四官菩萨,吃猪头肉的风俗,这样的习惯也一直延续至今,备受人们喜爱。小时候的年三十好像显得隔外浓烈一些,没有攀比,人们脸上的笑脸都是真的。每当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成群结队的到邻居家相互吃猪头肉,喝高粱酒,并送上新年的祝福语,庆祝丰收的喜悦。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成为奶奶的小帮手,帮忙张罗着年夜饭。洗猪头可是个技术活,要用小刀将猪头的每个角落都刮干净,然后用清水清洗至少三遍以上才能下锅熬炖,然后要用柴锅熬上三个小时才能使猪头肉全耙,吃起来才香软可口,耐人寻味。当鞭炮声响起的时候,说明祭祀开始了,这时候村里儿的人就开始活动起来,你一杯,我一杯的喝起来,高兴极了,邻里关系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啊!这时,我总爱问奶奶,我们家的猪头肉熬了那么久怎么还没熟啊?祭祀的活动都快结束了,奶奶这时候总是敷衍我说道“忙什么啊”?猪头肉熬耙才好吃呢?直到祭祀尾声,奶奶才将猪头从锅里捞起来,这时候邻居们都吃饱喝足各自回家了,独留我,爷爷,奶奶慢慢地享用着这人间的美食。事隔多年,有一次聊天的时候,我把奶奶当年年三十奇怪的举动,告诉了冬霞姐,她替我解开了藏在心里多年的谜团,她分析说“因为那个年代物质生活紧缺,肉是过年才能吃到的荤腥,十分珍贵,如果那家先把猪头肉起锅祭祀,叫人们来吃肉喝酒,结局就是猪头肉被一扫而空,如果等大家都吃饱喝足了,再请大家来吃猪头肉,喝酒,结局是大家都已经吃不下了.......这是你奶奶的计谋.......,听完冬霞姐的分析,我也终于明白其中之味,同时眼泛泪光,这或许就是那个年代的苦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兴盛。我的家乡--天桥,较之二十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了小康社会,那些有关儿时的家乡记忆,犹如一首首经典的老歌,被自己封存在了记忆的磁带里,偶尔翻出来,忆苦思甜!
我爱我的家乡, 愿我的家乡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变的更加富饶,更加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