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26
暑天里
房前的山坡重新绿化了,先是垒石堰,后是换上新土,再是栽上草木,前前后后折腾了两个多月,施工期间正值伏天,最热的时候。
干活的是一帮特殊的人,说特殊,是因为他们多是老年人,男男女女,年龄在七十岁上下。偶尔也能看见一两个三四十岁的女性,是人群里面靓丽的倩影。他们自带干粮,早来晚归,头顶烈日,披星戴月的一干就是一天。
天,一天比着一天热,正逢这帮人干活的关键时期。他们必须抢在大雨到来之前把堰垒好,把树栽好,否则雨水将会无情地把他们的劳动成果冲垮,前功尽弃。垒堰最紧要的时候,他们从早干到晚,男的弯着腰挥锤砸石,女的用锨端着泥灰一路小跑,让人想起战争年代民工抢修交通要道的场景。干活时,无论男女,脖子上都围着一条黑乎乎的毛巾,干一会儿活,擦一把汗,衣服透湿,毛巾也是湿的,看上去粘乎乎的。垒高处石堰时,动用了两台吊车,吊厢在空中转圈后,在人的接迎下,石和灰会稳稳地落在山腰上,然后他们一拥而上,默契配合,很快就把一条长长的石堰垒好了。在石堰垒好的当天晚上,大雨倾盆,整整下了一夜,但运上去的新土未被冲走。
大雨过后的第三天,天出奇的热,是闷热,坐在屋里一会就是一身汗。透过中厅的落地窗,又看到那帮老人们忙碌上了,他们在栽树种草。用吊车吊上去新土,女的平整坡面不平整的土,男的挖树坑。随后,男的栽树,女的种草,最年长的负责用塑料管浇水,男让女,强帮弱,一个个身影晃动,一片米黄色草帽在阳光下闪耀。仔细看,在忙碌的过程中,他们不时地直起腰说话,离他们太远,听不清在说什么,只是从那一张张绽放的笑脸上,看出来他们很开心。不过也有拌嘴打仗的,是从个别怒气冲冲的脸上读出来的。嗬,一个驼背的老女人正挥舞着铁锨追打一个老男人,老男人躲闪着,周围人一阵大笑。干着活,不时会有一两个人离开群体,应该是去解决内急了。男人会一转身找个隐蔽的地方,站在一棵树旁或墙角解决,而女人则相对复杂一点,会躲开人群一段距离,蹲在灌木丛里露着半个人头,一蹲一站,把内急解决掉。
中午下楼买饭,我顺便看过他们所带的干粮,大都挂在树枝上,也有的放到楼角处,大包小提的,有的只是塑料袋里躺着几个干巴烧饼;旁边放着一个个超大容量的水壶,从这一点上可以判断,他们干活时是不喝水的,等着中午歇工时一块喝。有的还带着小凉席,肯定是用来午休的,说是午休,其实就是找个地方躺下眯一会,歇歇各自的老腰,十二点收工,不到一点再下手,能躺几分钟啊。
“多大岁数了?”我冲着一位刚坐下的老妇人问。
“七十二。”她答。
“七十多,按说不该出来干这活了,吃不好喝不好歇不好的。”
“哼,按说的事多了,没办法啊,多少地挣点总比看人家的脸子好吧。” 我心里明白,这个“人家”应该是指儿媳妇。
“一天能挣多少?”我又问。
“80,一天一结,来回车费均摊。”老妇人答。
“那到手的也就六七十块钱了?”
“谁说不是来着,这比起那些晚上干活的好多了,俺庄里一个在隧道里干活的,一头从架子上栽下来人就没了。”
一个老头插话道:“俺不明白,城里这么多活没人干,还得靠乡下人,而大批的年轻人又找不着工作。”
“你说的是脏活累活,好活轻活挣钱多的活,就不找乡下人了,”我答。
“怪不得听俺儿说,现在是五个正式工看着一个民工哪。”这位又黑又瘦的老头说。
“你啰啰啥,人各有各的命。”老妇人窝窝着嘴冲着老头说,老头没再吱声。
老妇人之所以窝窝着嘴,是因为门牙掉了,一说话就漏风,两颊往里塌陷着,更显老态,两条腿罗圏着,就像一幅明式的椅子把。可能考虑到她体弱,让她负责在山坡最低的地方铲土,所以收工就早。刚才那位老头,实在是瘦,比铲土的老女人还瘦,身上没有四两肉,瘦得只剩下一根杆,感觉一阵风就能把他刮跑。不过这个人走路极快,快得也像一股风。瘦,黑瘦黑瘦,是这帮下大力人的统一相貌,在他们当中几乎看不到一个胖子。尽管男人们用草帽遮挡着头,女人们用布裹着脸,但依然看得见露在外面部分是黑的。在一年最毒辣的阳光下,路面都能被晒软,人能不晒黑?在阳光的作用下,或许他们不缺钙,或许没有“三高”,或许不会失眠吧?仅仅是或许。
傍晚时分,我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场面,两位又高又胖的年轻人叼着烟,一边看着手机,一边看着又矮又瘦的老头在砌砖,其中的一位年轻人嘴里喊着:“抓紧一点,争取天黑前垒到头。”我侧身一看,年轻人手机里也是农民工的画面,农民工下巴处滴着汗,说:“我这辈子没想活多久,只想把养我的人养老,把我养的人养大,其他交给时间。”
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搞了一次突击,干活的节奏明显加快。那是一个夕阳蒸烤的黄昏,一中年男子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嘴里骂骂咧咧:“妈拉个*的,谁耽误事办谁。”骂声里,磨石的、运灰料的、传树苗的、栽树的……都是一溜小跑。那天气温创新高,热且闷,干活人的衣服是溻了又溻,人就跟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一阵忙碌,太阳落山时,堰面全都磨平,所有的树苗都栽好。收工时,老人们一个个蹲在地上,把头埋进胸口,有的甚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其中一位老头缓缓地抬起头说:“不行了,不行了,快递给我水壶!”
就在这帮人加班赶工的第二天,整个绿化工程到了扫尾阶段,需要把一棵棵新栽的大树固定下来,除安装立体三角形支架外,还要用一根根铁丝把树牵到山坡上。干这活的就是先前那位特别黑瘦的老头,只见他就像一只山猿,在六七十度的山坡上窜上窜下,身轻如燕,脚步如飞,肩上扛着一根长长的铁管,手里拿着一把锤子,不一会儿就把一根根铁丝拴好了。
重新绿化后的山坡大大地变了模样,干净漂亮,错落有致。最低处是冬青,第二层是藤蔓,第三层是雪松,第四层是白蜡树,大树底上是毯子般的草坪,坡上坡下宛然一个绿油油的世界。之后,再也不见那些干活人的身影。
(《济南时报》)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国家二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兼会长。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一眼望不到边》等九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2023年,散文《龙鼎滨水公园侧记》被镌刻于龙鼎滨水公园景区。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特型演员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