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勤斌
第四天一大早,我们又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中缅第一寨——勐景来景区。
勐景来是一座神奇的中缅两国的跨界村寨。村寨古朴、典雅,精美的建筑和佛塔,鳞次栉比的傣式吊脚楼,家家户户门前,果树成林,空气中飘散的花果芬芳,萦绕在耳边的傣语和灵雀婉转的啼鸣,一切都如世外桃源般美丽、和谐。
祖先流传下来的古法榨糖、曼轮制陶、傣锦制作、傣纸制作、传统酿酒、打铁、傣舞等传统技艺,完美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清澈的打洛河,从寨子的西侧流过,以缅甸隔河相望。以江为界、还有229号界碑,形成了天然的国境线。
整个村寨虽然不是很大,但村民原始、淳朴和傣屋的风貌,依然向我们展示着其特有的魅力。
下午1时,我们又前往5公里外的独树成林景区。
独树成林,顾名思义就是,“一棵树变成树林”的意思。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树难成林 ”,这里咋就“独树成林”了呢?

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独树成林景点,只见一棵近千年树龄的榕树,树高有50多米,树幅面积约120平方米。榕树两侧的树枝上,有36根粗细不一的气生根,从树枝上垂落而下,并扎入泥土中,生长成新的树干。30多棵树向两侧生长,枝繁叶茂,树阴满地,成了一片林子,形成一树多干的独特景观。
近距离看,像一道篱笆或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其树根之奇特、树形之优美、犹如千手观音,尽显热带雨林中大自然那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
当地居民称其为“美龙卡”,翻译成汉语是“独树成林”的意思,景区也因此而得名。
我们顺坡而上,来到一座山坡上,便可看见中缅友谊大金塔。
这座气势非凡的大金塔,建于缅甸境内,是中缅边民,为了两地的和平、繁荣而共同筹资建造的。大金塔看起来触手可及,却在另一方土地上。但是打卡、拍美照却是一个理想之地。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走向山的深处,便看见中国远征军抗日英雄纪念碑和远征军司令部遗址。这里记录了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支援抗日的那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
爬上坡顶,来到220号界碑地。界碑一面写的中文,另一面写的缅甸文。站在这里,有一脚踏两国的真实感觉。
从山的侧面顺坡而下,山腰处,可观看具有东南亚风情的“红艺人”的精彩演出。还可以看到,让你惊叹而又奇妙的“上刀山”、“下火海”、“脚踩玻璃池”和“用舌头舔烧的赤红的钢板”等异于常人能力的表演。偷闲,我们与这位艺人闲聊起来,艺人用生硬的汉语告诉我们,他是缅甸人,景颇族,家就住在山的那一头不远。新冠疫情前来到这里,以艺谋生,挣钱养家。刚到这里不久,便遇到新冠疫情被封控。边境也因疫情防控而架设了铁栅栏。现在证件等也过期失效了,暂时不能回缅甸了。他还告诉我们,中国物资很丰富,村里人人有医保,老年人也都有养老保险。他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挺好的!在与艺人浅浅的交谈中,我们看到了艺人眼神中流露出羡慕的目光。瞬间,我们不禁感受到,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由于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要返回,我们不舍的停下疲惫的脚步,返程回酒店。蓄积精神,准备明天的旅行。


作者简介:王勤斌,中共党员。从小热爱文学,爱好体育。为人正直善良,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虚心向各位同仁学习。闲暇之余,提笔写写游记、散文,抒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现客居四季如春的花城——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