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曹兄去世的噩耗传来已经是8月29日下午了。当天上午葬礼完毕,按当地风俗下葬了,就不能赶过去悼念了。心情一直沉痛哀思,始终念念不忘这位益友兄长。我们初次见面是书法家王国华介绍认识的,曹树江他年长我5、6岁,善于诗词、书法、山水、花鸟画,作为草根艺术家在黄石地区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对于他的去逝,黄石、大冶的文人墨友们深感惋惜,他的族弟书法家曹树干当场挥笔写下以“树江”为题头的哀联“树木含悲飞翠泪,江河哭泣泛青波。”以及七绝诗“瘦小个头身半残,诗联书画冠文坛。痛君撒手辞尘去,家族筹谋谁掌盘。”来缅怀这位多才多艺身残志坚的族兄。

认识不久就听说他中风了,他很痛苦但痛苦的不是患病中风了,而是他的右手再也不能拿笔了。看着朋友们在写字在画画,自己却无能为力,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这成了他最大的心病。其实,能够与曹兄结识不仅仅是因他的字画算得上好的作品,而且他待人很真诚,没有虚情假意。我每每带着画友去他所在镇的乡村写生,他总会送来烟茶,一路热情照顾,还时不时问需要什么尽管说。平素一旦有空闲,我俩就会结合书画艺术互相交流学习。

曹兄中风虽经多方求治,但右手无法治愈恢复。这对依赖右手实现书画艺术梦想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时的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我曾跟他讲过费新我的故事,毛主席曾评价“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曹兄的工作室虽小,却满屋的书香气息。待他中风以后,我便常去他的工作室,不断鼓励他,并带(约)他去参观、欣赏大咖们的书画工作室、优秀作品,再加上他身处书画家云集、艺术氛围本就浓郁的大冶,一来二去,他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从头拿起笔来学习书画。
曹兄对我画的牡丹画赞不绝口“花儿似乎在对人笑,叶子在伸着手儿迎接着你的到来,一切感觉有一种生命……”,更常常与我请教如何画好牡丹画,我则和盘托出一遍又一遍讲授如何启笔、发墨、上色,示范了牡丹画要领等等。因他的行动非常吃力,走起路来只能左脚一甩一甩向前慢慢的挪动,旁人看着都着急,用左手写字画画的时候既缓慢生涩,又一笔一画甩着,久而久之,“甩哥”的绰号便在黄石书画文化界传开了。也许是他老先生的悟性极高,也许是他背后的努力我无法看到,他用左手一点一点的、一笔一笔的书画,渐渐到作品雏形有模有样,看不出是一位残疾人士所为。我禁不住想起来先父王又之生前撰写的一副联语“身残不倦学,体废研奇文。”正好应景曹兄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重新开始研习书画等艺术的当下。

右手不行就换用左手!说容易做则难。他说换用左手常常每写几个字,就要休息半天。几本喜欢的字帖从新翻到旧,从旧翻到烂,宣纸也是用完了一刀又一刀地买回来练写。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用左手练习了好几年,他的左手较之前更加灵活了,身体状况也慢慢趋于稳定,他的书画作品越来越好,越来越出彩,致使后来毎每我都能欣赏他书画中的一笔一画,一勾一勒,墨韵色雅,深浅相宜。“书画艺术世界里奥妙无穷,无声有形的绘画世界里胜过人间。”他的作品遒劲有力,造型愈发美观,题字富有诗韵,颇具文化底蕴,字体涉及汉隶、行草、唐楷,印章上下呼应,印面清楚可辨。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左手书法一度震惊到了黄石书坛,除经常获奖外,在黄石美协、黄石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的展览中还屡屡见到他的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甚至在《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上发表了书画作品,其作品曾被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收藏,其本人曾被黄石电视台采访报道过。
曹兄自担任黄石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大冶老年诗词楹联书画协会副会长以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竭诚发挥余热,倾注大量心血,忙来忙去联系工作,跑前跑后服务他人……他每天不但坚持练习书画,而且还要学习诗词歌赋,他所带领的团队也赢得了诸多荣誉。
曹树江这位偏瘫老人可谓走出了别样的精彩的人生。
人虽驾鹤西去,但精神永存。先生一路走好!
(王忆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