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顶赞
张宗发
悠悠历史,义正神扬;传承积淀,力变沧桑。
明朝根基,温氏立庄;起造店铺,青砖瓦房;庙宇亭殿,画栋雕梁,恰,横沟古道,幽静绵长。上承雨点千年美谈,下载清波古桥端庄;中藏风物神韵玲珑,端俏圣贤韬略案纲;安居乐业兴隆,雄风阡陌谐觞。美哉,幽兰世风!
然,长勺之战,以弱胜强,典型战例,以示铿锵;宋杨良将,兵困硿沟;良策周全,易名固防。再者,馥郁香坛滋本色,不竭秀水润良田。好山好水,瀚养风情;天时地利,虎跃龙腾。此乃横顶村,安澜清末三行笑,名利双收四季忙;文武商行,孔栾邴业;腾云翼展,威震八方。
自古田园留守梦,魂牵阡陌慢徜徉。齐鲁古道,粹点成篇;桓台渔洋,透底穿帮。并非笔锋寻憾事,不用朱粉自鸢妆。如今横顶村,拥前车之鉴,封山造林,生活奠基;浴春夏秋冬,硕繁花似锦;虽无琼楼野菊到,也把温馨煮一锅。更何况“氧吧风光魂梦绕,激情桂冠沐春风”。
壮哉!盛誉齐岱宗,万古传扬!






附:
横顶村简介
横顶村,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政府驻地西10华里,现有耕地面积1120亩,园林面积1320亩。现村中共有16姓,其中邴姓与孔姓居多。
南矗燕子山,北耸碌碡顶,两山之间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相连,构成了淄河与汶河的分水岭。分水岭的东面平缓;西面是山涧深沟,东西走向,全长5华里,俗称硿沟,同时也是古代齐鲁之间的交通要道。
横顶村,环境优美,村风正气;历史悠久,文化雄厚;独具风格,惠济千秋。同时,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主要盛产水蜜桃、红冠桃、黄桃、苹果;山豆角、西红柿、土豆、大白菜;地瓜、花生、小米等。
这里,自古是商旅古道、齐鲁通衢、交通便利,自然是农副产品的交易所。后来,村集体看中了发展农业、振兴农村、富裕农民的商机,于2012年春天扩大了运营规模,建起了高标准的横顶村农贸市场。既方便了本村农业合作社收集、销售农副产品,也吸纳了十里八乡的乡民到这里来交易,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使本村及邻近兄弟村庄的农副产品都可以在这里搭上快速车道,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村两委达成共识,立足横顶村,面向全国,尽快融入“一带一路”的市场农副产品集散体系,采取“一基地+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模式,结合周边地区绿色农副产品和物流资源,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延展扩大农业产业链及目标市场、共建信息化及交流平台、共享人才及金融资源、衔接政策体系,打造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交易配送、信息发布、价格发布、会展服务等一体化的集散中心。
张宗发简介

张宗发:山东省济南市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退休。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万松浦》杂志俱乐部会员;济南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理事;莱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莱芜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中国长城学会研究员;齐长城(莱芜)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济南市民俗学会理事。
业余撰写论文上百篇发表或获奖;散文、杂文、诗词作品多散见于《诗词之友》《香港诗词》《齐鲁晚报》《江北诗词》《莱芜日报》《鲁中晨刊》《校园(作家摇篮报社)》《凤鸣》《望月文学》《赢在周刊》等报刊、杂志。
于2012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个人诗词专集《古槐》;2017年1月,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了故事集《青石关的传说》,事迹多次在《中国文明网》《大众网》《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莱芜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于2022年参加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山东卷(三)》的编纂工作,其中收入了关于青石关的部分传说。
另外,热心于无偿献血事业,从1998年开始献血,直到2023年,总献血量名列全莱芜区前茅。曾于2017年作为原莱芜市的代表,参加赴香港、澳门参观学习;2019年被评为全市最美献血者;2022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终身奖。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