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关拾遗
巍巍秦岭隐才子,悠悠长河载墨客。古有药神孙思邈,踏遍终南尝草药;王维隐居山林间,田园诗歌生辋川;蓝关古道去拾遗,唐代韩湘与韩愈。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删)
秦岭深山,蓝关古道,蓝桥云水窟,因韩愈、韩湘而闻名。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韩愈著名的诗句,道出韩愈与韩湘的关系,以及韩愈晚年的悲凉。这句诗出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原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漳江边。”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这首诗中,叙述自己不幸遭遇的起因,是因为上奏《论佛骨表》,力谏皇上不要迎佛骨于朝堂,因而触怒了唐宪宗。皇上下旨将他贬往潮州,这是韩愈的第二次被贬。韩愈被贬潮州的途中,经过秦岭深山蓝关,却遭遇大雪封山,道路险阻,马不能前行。这时幸好韩湘赶来送行。于是韩愈写了这诗给侄孙韩湘。这首诗饱含诗人对世事无常,贫穷富贵一念之间的无耐。诗人年老体衰,贫病寒冷交加,他估计可能不久人世,于是向侄孙韩湘托咐了后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韩愈晚年的残酷现实和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
(一)
关于韩湘有很多民间传说故事。韩愈的侄孙韩湘是不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呢?人们说法不一。
有史书记载,韩愈侄孙韩湘,早年丧父。 韩湘父亲叫韩成。韩成是韩愈的族侄。韩愈与韩成年龄相当,且是好友。韩成病故,韩愈收养了他的两个儿子韩滂与韩湘。韩滂曾跟随韩愈第一次流放。年仅19岁的韩滂却病故于袁州。
韩愈的另一个侄孙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是唐代中央政府级的官员。他是个努力学习,追求功名的士子。这是历史上真实的韩湘。
神话传说中的韩湘子,字清夫,据说他长相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却生性放荡不拘,不爱读书学习,只好饮酒、吹箫。他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成仙。相传道教音乐《天花引》为韩湘子所作。这是古代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韩湘子有很多神话故事,这里不多列举。
由此可见,韩湘与韩湘子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
有很多传说故事,说韩湘是韩湘子。
传说一:韩愈过生日时,韩湘子回来了。他穿着道士服装,韩愈见到他又喜欢又不高兴地问:来给我拜寿很不错!你为什么不读书考取功名,去学道士有什么本事啊?韩湘子说,我有本事,您不知道啊。今天是您生日大喜,我给你变个花样,高兴高兴好不好?韩愈说:好吧!韩湘子仅仅几笔就画好了一盆牡丹花,摆在韩愈面前。韩愈看了甚觉奇怪,那个季节是不可能有牡丹花的。再仔细看看牡丹花上,有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不解其意。韩湘子说:“日后显验。”这个故事说明,这两句诗,起初出自韩湘子之口。也就是韩湘即韩湘子。
传说二:在韩愈被贬潮州,途经秦岭大山,不幸遇到大雪封山,不能前行。幸好韩湘赶来送行。韩湘问韩愈:您还记得牡丹花上的诗句吗?正是今天之事。韩愈恍然大悟,原来韩湘先知先觉,对他今日的不幸早有预知!于是韩愈诗歌引用了韩湘子牡丹花中的诗句。可见韩湘即韩湘子。
相传韩湘子曾多次想渡韩愈修道成仙,却被一向排斥佛教道教的韩愈拒绝。
以上传说故事,都是说韩湘即韩湘子。其实不然,韩湘与韩湘子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
这是因为韩湘与韩愈关系密切,传说故事甚多,所以,一些好事者难免进行一些蓄意敷衍和牵强附会,久而久之把韩湘逐渐仙化,韩湘就被塑造成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了。
(待续)
2021.5.27.发表于《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