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南最高峰第166期桂林都市头条
理稿融汇:韵芘胡桂芹
李叙明先生投稿授权发布
审稿组长李叙明先生扣人心弦《毛泽东与六峒茶的故事》
毛主席与六峒茶的故事
作者:李叙明
1934年12月初,红军中央纵队突破湘江后,经过打鸟界、牛塘界、胡子界后来到六峒河的三殿(今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地界休整,苏维埃主席毛泽东被安排到大埌的一位叫秦德荣的瑶民家里留宿。因为秦德荣平时走南闯北,见识颇广,了解红军是我们穷苦人的军队,见到红军并不害怕,毛主席一进门他就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六峒茶”请毛主席喝,他们一边喝茶一边拉起家常,由此引出一段关于“六峒茶”的佳话来。
秦德荣很健谈,他娓娓地跟毛泽东聊起了“六峒茶”的故事来。他说,秦统一六国后,集七国50万兵力,由屠睢率领南征百越(今广东、广西、越南中北部等地)。由于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广袤,森林里含有大量的带毒瘴气,阻碍秦军南征,但当地土著瑶民却能在大森林里正常生活。受瘴气所累,秦军与百越军队屡战屡败,屠睢郁闷不已,令暂时休战,命麾下将领伍粲暗中查访,求破解瘴气之法。
伍粲在暗访中遇到一个往返于百越与中原各地行商的伍宕。因二人同姓,于是相谈甚欢,在闲聊中伍粲问道为何当地人不惧瘴气。只见伍宕拿出一枚如鸡蛋大小的乌黑丸子,掰下少许放至水已沸腾的砂罐中,又煮了一会,待香气扑鼻,伍粲轻喝一口只觉苦中带涩,后而微甘,喉咙里一股暖流直下丹田,舒爽极了。一碗饮罢,伍粲顿感疲劳尽消,神清气爽,精神百倍。伍宕遂向伍粲介绍道:这是当地特有的圣叶丸,用六峒猫儿山特产的茶叶制作而成,具有消炎解毒、生津止渴、消除疲劳、提神解酒等功效,将“圣叶丸”碾成末外用还能治疗枪伤、疱疹、皮肤溃疡等。伍宕说罢拿出两枚“圣叶丸”赠予伍粲后告辞而去。伍粲回到营帐,用“圣叶丸”对有上述症状的军士进行治疗,数日众军士即愈。屠睢见之大喜,赞道:真乃神丹也!此后“圣叶丸”成了宫廷御用神丹,圣汤也就成了御用饮品了。

毛泽东听了秦德荣这个故事后,幽默的笑道:“秦军喝了圣汤南征百越取得了胜利,我们红军喝了圣汤长征也胜利在望呀!好兆头,好兆头!老秦,谢谢你的圣汤哦!”说罢两人相视而笑。接着秦德荣把家里一直舍不得杀的唯一一只竹林里放养的瑶家土鸡杀了,炖出一锅鸡汤,并且加入六峒人喜欢吃的笋干、香菇、木耳等,来款待毛主席。毛主席赞不绝口,直呼美味!饭后秦德荣见毛主席长途跋涉,甚觉疲乏,就用铁锅热了一锅水,又加了些“六峒茶”,用脚盆端出让毛主席泡脚。毛主席热情的拉着秦德荣一起泡脚,感觉十分亲密……
两天后中央纵队开拔,请了秦德荣及其他几个瑶民作向导,翻越老山界。老山界的雷公岩石壁陡峭,道路曲折,十分难行,秦德荣他们主动帮红军战士将重物扛往山顶,一趟又一趟,不畏劳苦。
由于走得匆忙,毛泽东在秦德荣家落下了一盏马灯和一叠资料。因为秦德荣不识字,又是一个“老烟客”,他把那叠资料做卷烟纸抽烟用了,那盏马灯也因为年代久远被锈坏丢失。1964年中央军委找到秦家,才知道这两样东西已经没有了,而秦德荣这才知道他曾跟毛泽东一起同饮“六峒茶”、同盆泡过脚。从那以后,毛泽东与“六峒茶”的故事就在这里流传开了。

中国华南最高峰(有声网刊)
办刊宗旨:打造桂林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有声网刊名片(篇)
主办单位:桂林诗词楹联学会
承办单位:桂林诗词楹联学会群
桂林都市诗社格律诗词群
桂林都市文学社群
广西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桂林办事处(桂林分会)
顾问:黄小甜 张次辉
编委主任:黄家城
编委常委副主任:阎天际 杨思海 秦健华
编委副主任:唐长日 李平华 林耀平 黄蓓蓓 文辉 吴昌明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水源 韦天喜 韦太芳 文长海 史凤颖 朱铭良 刘桂滨 李星明 李庆崇 李叙明 苏平峰 吴宏明 李正毅 李芳 何渭清 周信发 胡桂芹 欧铸辉 俸梓惠 郭敢 钱开胜 唐基凌 黄子曦 黄甄兴 梁聚福 阎军 龚志林 谢光辉 傅金纯 蒋铧 蒋淑玉 蒋江星
名誉主编:宿富连 廖德宇
主编:文长海 胡桂芹 韦天喜
副主编:李叙明 苏平峰
执行主编:胡桂芹
编辑:余文琴 易克难 赵淬 石仁庆 王永慧
统稿:蒋官军
插图供稿:王林
审稿组长:李叙明
审稿成员:尹林 唐基苏 敬新谱 张振球 韦天喜 廖家驹
复审:丹霞屋主
终审:黄家城
金牌主播文学顾问:
艳阳花开 虹 老革命 优雅的女人 一梦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金子 何伟生 美丽阳光(闫晓慧) 玫瑰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