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校门
白 水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看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欣喜、振奋又惊异。上面有一个样式独特的大门,如崇高的大山,耸立云端,令人神往。大门上端是山峰,下部中间为通道。大门前面,一群身着红、蓝等颜色学位服的青年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活力四射,灿烂笑容如亮丽阳光。那山峰如红宝石般闪烁光辉,这大门里面,就是被称为象牙塔的校园,里面有琼楼玉宇,是一个澄澈明亮的世界,一个知识、学术的殿堂。
来到山大报到,我亲眼看到这座校门,从山峰下的门口进入校园。图片上看时,感觉最多的是个性突出,新颖奇特,挺拔俊朗。当亲身来到大门前,感觉最强烈的是沉稳厚重、坚毅崇高,把人一下子压倒、征服似的。好高啊,看不到顶,两侧的斜线向上延伸汇聚,又合力上指,直达苍穹,与天空融为一体。
走近大门,那似乎无穷巨大的体量向你压来,感觉自己如一粒尘埃,就要被吸附到她的身上。其实她又那么虚怀若谷,山峰下面空间很大,让你觉得宽敞阔绰,悠游自在,有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在这样一种既诧异、震惊,又轻松、愉悦的感觉中,通过校门来到里面。不由得要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回想刚才那奇异美妙的感觉,这真是非同一般的建筑。
等开始上课学习的正常生活之后,我便进进出出,经常走过这个大门。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每次走过这个大门,就像刚来时的那样,常常又让我欣赏,引起非同一般的感觉。大门两侧墙体宽厚,门卫室隐在其中,更感觉这高山的宽厚、大度、沉稳、坚毅。看到逐渐向上的更长的几道线条,刚直有力,俊朗洒脱,显出果敢雄强,气势磅礴。而且,并不是像常见的山的形状,两侧是同样的线条,延伸汇聚于顶端。而是西侧线条仰角稍小,一直向上,东侧线条仰角大一些,伸到对侧长线条的上半截地方,交汇起来。两侧线条主次分明,显出主导、支撑的力量。因此,从此处竖直向上的山峰更显峭拔、锐利。好像力量汇集到尖刃上,更显强大而集中。
而从交汇点竖直向下,正好和下面大门的东侧墙壁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上下贯通,集中了两边斜线的力量,也从脚下涌起来自大地的力量似的,激情昂扬,向天空伸展,追求无限。高山一样的大门,有力量,有气势,但并不显得单调呆板、笨拙沉重,相反倒显轻盈灵活,意味丰富。大门的正上方,有个镂空的圆形,其中间上下又有一段墙体,显得既通透又不空洞。东侧斜线的上半截只有边缘的线条,和尖顶往下的墙体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这个空间和大门上方的三角形墙体形成映照、对比,既显出高山的体量,又给人自由遐想的空间。
在山峰的最高处,竖起一段直线,伸向天空,引领人的思绪飞向广阔无垠的苍穹,那里更让人尽情驰骋想象,天马行空。遐思、想象的力量来自山的体量,来自横竖斜线交织的形体,也来自这些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方形显出刚强有力,三角形感觉稳定坚固,圆形感觉灵活轻盈,这些感觉丰富多样、明显确定,有机融合在一起,汇聚融合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味。
遐思、想象的力量还来自大门通体的红色。红色是火焰的颜色,给人温暖和光明;红色是花朵的颜色,是活泼强健的生命的表现;红色也是革命精神的象征。红色激动心灵,振奋精神,产生强大力量,去追求无比美好、崇高神圣的目标。这大门的红颜色并不明亮耀眼,稍暗一些,显得有更深沉、凝重的内蕴。如黎明霞光中含着沉沉夜晚的痕迹,如灿烂花朵中有大地泥土的气息。因此,这校门的红色既让人心情振奋,又让人深思、沉静,行稳致远。中国人喜欢红色,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娘子的红盖头,过年的红春联,还有春天的红梅花等,红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后来听说这种颜色和曲阜古城墙的红色相近,那么就既具有“仁者爱人”的鲜活心灵,又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了。山体校门两侧,还有同样颜色的短墙,好像周边起伏的山峦,增添校门苍茫巍峨的感觉。在大门上方三角形竖线的左侧,是“山东大学”四个竖排金色毛体字,遒劲有力,雄伟豪迈,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每次进出校门,看看周围的楼房,再想到见过的各处城市乡村的建筑,常又增添心中的惊异、崇敬的心情。因为这座建筑真的是那么奇特啊!哪有这样如高山一样的大门?哪里有这样特立独行的大门?哪有这样如火焰一样燃烧、如旭日一样升腾的大门?相比之下,其他建筑那么普通平凡,没有个性特点。只有这一点就已让人赞叹、喜欢。忽然之间,我心里不禁觉得好笑,这山大的校门,是不是有点像山东人的形象?个子高,气魄大,心肠热,还性子倔。那这样的话,这个大门就更让人喜欢了。
这是学校大门,更是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经常从这个大门进进出出,真能润物无声,变化气质,陶冶性情。每次走过,我总是忍不住仰望,忍不住思量。我注意到不少人和我一样,常常抬头看,回头看,脚步和身体姿态都发生改变。许多人骑自行车,到大门跟前自觉下车,步行推车通过。还常见到在大门前拍照的人们,高高兴兴,更有几分庄严崇敬。
记得那时,我正年轻,容易感动,忍不住写出一些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每当走过山大新校大门,我仿佛感到重任在身。脚步不由得坚定沉重,心中涌起庄严肃穆的感情。我不禁回头端详,看这力量来自何方。它像一座巍峨屹立的山峰,人们就从这山下大门中穿行。底部的根基沉稳凝重,通体的颜色浑厚又热情。而那高高的顶峰,那昂首傲立的尖顶,它指向无尽的苍穹,引人们向更高处攀登……”
这大门不只影响人们的日常心情,引发感动,也有专家学者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高论。有一次听文艺理论的讲座,一位学者说,山大新校的校门具有后现代风格。既有古典主义的象征性,代表追求崇高的精神,又有现代主义的理性精神,是用钢筋水泥现代材料建造,由几何图形结构而成。而且以我为主,个性突出,自成一体,我行我素,超凡脱俗,也超越自我。
对于西方艺术上的这主义那主义,我向来不大感兴趣。因为固然新颖、独特、深刻,但自然也有更突出、明显的局限性,远离生活的普遍本性。这些概念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拿来安在中国建筑,特别是在这座学校大门上,不大合适。现代、后现代主义是当下时髦词汇,但这个校门早已矗立多年,更不是按西方的什么概念来建的。不过,对于校门有超越自我的个性的说法,真的感觉“于我心有戚戚焉”,确实根基深厚、力量雄壮、追求崇高、不断超越。
毕业的时候,和许许多多的人们一样,我和几个同学特意到校门前拍照,让这高山一样的校门成为背景,成为强大的精神后盾,永远给我们以支撑、鞭策的力量,让我们不断追求崇高,超越自我。
2011年,山大中心校区建起新校门,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大门两侧各有两个塔楼,中间连以弧形柱廊,如张开的臂膀,广纳四方学子。
怀念以前的在山大读书的快乐时光,怀念老校门。山大的发展让人骄傲,大门里建成大成广场,图书馆正后方是高大的知新楼,真高啊,直上云霄的感觉。看着看着,心里更觉欣喜,新校门和老校门在精神气质上息息相通,而且更加弘扬光大。新大门的两个塔楼、图书馆和知心楼,不仅正好构成一个“山”字,也在视觉上上连为一体,实实在在形成巍峨高山的样子。140米高的知新楼就是山峰,指向苍穹,与天合一。
站在大城广场上,看新大门的塔楼,看图书馆和知新楼,感觉自己就在山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情激荡。“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温故而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秉承中华传统文化“参天地赞化育”的精神,“为国家图富强,为天下储人才,”山东大学与时俱进,承担使命,守正创新,追求卓越。
这是知识、学问的高山。站在大成广场上,心生感动,精神振奋,涌起无穷的力量,永远追求崇高,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