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重温《沁园春.雪》,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作者:明月
今天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30周年诞辰纪念日,在这个举国痛悼毛伟人的日子里,重温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有着特别的意义。
这首词是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时应柳亚子先生的索句而发表的,毛泽东在1949年4月29日发表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也提到了此事,诗中的头两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头一句是指1925年冬到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与柳亚子先先的交往。柳亚子又于1941年作诗寄毛泽东、吳玉章、徐特立等人,诗中有句云:“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饮茶句正出此。第二句:“索句渝卅叶正黄”,是指1945年重庆谈判时柳亚子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叶正黄”则是说当时正是秋天。但这首词的真正创作时间却是在1936年的2月。
回顾历史,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经过千辛万苦,冲破蒋匪的重重阻力,付出了巨大牺牲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从11月起,又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发起的几次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的高涨。为了进行抗日,毛泽东率部渡河东征进入山西来到清河县,于1936年2月5日,驻进了袁家沟。2月7日恰好是元霄节,又下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大雪,毛泽东望着眼前这纷纷扬扬的雪景给陕北革命根据地带来的瑞气,情绪激动,诗兴大发,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哙炙人口的巨篇。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展开了长达45天的谈判,毛泽东明知这是一场鸿门宴,但为了国家民族大义,没有顾及个人安危,以大无畏的精神赴会,经过会议桌上的谈判与战场上的较量,终于取得了胜利。在重庆谈判其间应柳亚子先生的索求,《沁园春.雪》才得以问世。
1945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结束返回延安后,《沁园春.雪》在重庆《新民报》“西方夜谭”栏目首次公开发表,立即引起了巨大轰动,好评如潮,有人曾这样比喻,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当于十个军,甚至是一枚原子弹,其威力十分巨大。人们从这首词中看到了毛泽东的才情与气魄,更看到了中国的光明与希望,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颂。但却令国民党惊慌失措,蒋介石组织御用文人填写《沁园春》词牌,妄图将毛泽东的词比下去,但终归徒劳,相反地是这首词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毛泽东的这首词,借咏雪抒发了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哲学家、大诗人所寄托的伟大情怀。诗一开首就显现出了大气磅礴,气势如宏的壮美景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雪后的北国,被雪覆盖的山峦好像是银蛇起舞,起伏的丘陵好像是白腊色的象群在原野上奔跑,即使在冰封河面,水流凝滞的严冬季节,雪仍给人们带来了无所比拟的壮美景色。
“须晴日”,话峰一转,描写雪后的景色,更加靓丽:“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以拟人化的形象,赋予雪后祖国的山河的壮美,酣畅淋漓地进行了歌颂。也隐喻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苏区,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有着像雪后美人一样的娇颜靓色。
紧接着回忆历史,由于江山像美人一样美丽,引无数英雄为此顷倒,为此争霸疆场。举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大英雄人物,在历史上或文或武,或吟诗作赋,或为个人和家族争霸江山,但这些风流人物和今天代表人民,代表新时代、代表要推翻一个旧一世界,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世界的革命的英雄人物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因此得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论。高度地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革命军队,和为建立一个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赴汤蹈火,洒热血、抛头颅为之奋斗的一切革命的志士仁人。这首词以雪而得,以雪冠名,借雪言志,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情流露。
综上所述,伟人毛泽东的这首词,真正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伟大的军事政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历史上咏雪作品数不胜数,其中影响深远的有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和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传世之作,但所有的咏雪作品都达不到毛泽东这一伟大领袖人物咏雪诗的高度、广度和深度,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诞辰日,怀念毛泽东,敬仰毛泽东,记念毛泽东,谨以此篇敬献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他的光辉思想,继承和发扬他的革命传统,砥砺奋进,开拓未来,使祖国的江山变得更娇艳,更壮观,更靓丽!
注:重庆谈判的时间是1945.8.25一1945.10月10日
2023.12.26

作者简介:明月,原名李秀英,青海乐都人,青海河湟文学学会会员。曾就职于青海卫校,兰州大学,现定居西宁。曾在《河湟》文学杂志,中国诗歌文学精品平台《作家美文》、深圳《都市头条》、北京《都市头条》,青海驼铃岁月《都市头条》等,发表多篇诗歌、散文,出版有《望海潮》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