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穿越到自己的童年时代
49年解放以后,国家很穷。71年以前,农村没有电,79年以前农村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加之各种运动,物质匮乏,生活条件极差,可那个时代的孩子,却有着快乐的童年时代。
在那个年代,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哪还能想着玩玩具。不过,那时的孩子,也有他们快乐的童年。只是他们玩的玩具,是自己做的或者是父母帮他们做的。有时他们就地取材,随处可玩。诸如顶四顶、摔瓦盆、跳房子等,都成了那时最流行的游戏。虽比不了现代的电子产品,没有游乐场,但是,他们照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顶四顶一一夏季树荫下,小伙伴们闲着无事,有人提议,谁愿与我来个顶四顶,自然有人应战。这时提议者,在地面用砖头块或者粉笔头,在地上横竖画四条平行线,就构成一个正方形的方阵,在方阵中,横竖交叉的线段形成十六个交叉点,就像一个棋盘。对战的两人各执一物,此物可以是小石子,可以是干柴棒,或者是别的什么,只要能区别开两人的棋子就行。一人放物于一交叉点上,另一人也放一物于其他交叉点上,如此轮流往交叉点上布物。规则是:当自己两物相连在一线上时,可顶掉对方一物,也可两物相邻顶去对方一线上的 两物,还可一物顶对方一线上的三物,(这叫冲一溜溜)。如果有幸在自己一线上布满四物时,就叫做成杆子,可任意去掉对方两物。这个顶法灵活多变,是个脑力活,要赢对方不易。有时战一个多个小时才能决定胜负,如果出现双方共布满十六个点的情况,那就要看谁的物或子多,物多的一方就赢了,若不服可再来一盘。
摔瓦盆。两个或多个男孩在雨后,聚到一起,随意在地上挖一把泥,在较为平整的石头或砖块上,像和面一样把泥揉匀,然后用双手捏成瓦盆状,一只手托着捏好瓦盆举过头顶,将瓦盆口朝下使劲向石板或平整的地面用力摔去,在瓦盆接触地面的瞬间,瓦盆里的空气向上冲击,会把瓦盆底顶破,同时发出“啪”的一声。看谁摔得声大,声大的会迎来喝彩声。摔瓦盆,往往弄得满手是泥,甚至脸和身上都是泥点儿,但是,乐在其中。
跳房子是女娃的最爱,在地面上画图(长约3米,宽1米多些),寻或砸一块瓦片,两人一组,分别进行。规则,两人比赛,猜拳竞先后。进行时单腿着地,弹脚跳行,按箭头指向踢瓦片,每格踢一次,不得踢出格子外,不能压线,另一只脚不能接地,如能环绕一圈并顺利回到原地,则可割地一块。下次经过割地时,双脚可着地休息一会,割地较多的一方就赢了。
打四角儿,是男孩子的最爱。用写过字的本子、报纸或牛皮纸,叠成四方形,两人轮流用自己的四角儿打地上别人放的四角儿,若能打得翻过来,别人的四角儿就归自己所有,对方再放一个,若没打翻,那就放自己的一个,让对方打,比谁赢得四角儿多。玩打四角儿往往是男孩子的最爱,胳膊腿都得到了锻炼。
另外儿时还有很多娱乐游戏,如叠飞机,丢手绢,打猴(陀螺),打弹球,跳绳,踢毽子,斗鸡,跳马,跳皮筋,下军棋,套知了,灌黄鼠,滑冰,摔跤,扳手腕,老鹰捉小鸡,挤热窝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那个年代娃们娱乐玩游戏,虽然与现在娃们玩的游戏无法相比,但是他们没有泰山一样的作业重负,他们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快乐多了。那个年代的孩子,现在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他们看到现在的孩子,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高档玩具,却没有像他们一样的快乐童年。真想带着现在的孩子,穿越到自己的童年时代,让他们好好享受一下那个时代的童年乐趣。
2023年12月24日
【作者简介】:刘正军,西安市临潼区退休教师,从教42年,记录生活点滴。临潼区影协会员,作品偶见于报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