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耀邦的清廉家风
辑文:申甲斌
1985年7月,胡耀邦同志病重的消息传到家乡,其74岁的哥哥胡耀福老人决定赴京探望。行前,他用一个小铁桶装了自家产的茶油,还装了一小袋红豆,这是弟弟最爱吃的家乡味产品。那时候,还没有身份证,为出门方便,他临行前在村委会开了一张介绍信。

在长沙火车站,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购得一张长沙开往北京的车票。进入拥挤的过道。由于天气炎热,他将油桶塞在别人的座位下面,将装红豆的布袋放下作櫈,坐在过道里。由于妨碍别人过往,过往人的鞋脚不知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多少印记。无奈,他移动到厕所门口倚门而坐,但可没舒坦多久,又被上厕所的旅客所排挤,有时侯他只能委屈地倚厕所门而站。
不久,一位女乘务员见他一副乞丐盲流的可怜模样,便上前问道:“你是哪里人,去哪里?有证明吗?”胡耀福立刻说:“有有"。便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证明信。女乘务员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兹有我大队社员胡耀福同志前往北京探望生病的弟弟胡耀邦,因其年大体弱,请沿途车站旅社给予提供方便。特此证明,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人民公社苍坊大队委员会。”
女乘务员看完,大吃一惊:“什么,你是胡耀邦的哥哥?!” 女乘务员的惊叫声吸引了周围旅客的注意,众人的目光一下投向这位苍劲的老人身上。这还用看证明吗?哥俩的相貌长的一模一样!顿时引起了一阵小骚动,旅客们纷纷起身让座,女乘务员一把牵着老人的手说:“胡大爷,您跟我来,先洗一洗再到卧铺上睡一觉。”

胡耀福摇了摇头,说:“洗一洗可以,这卧铺就不用了,我没有那么多钱。”旅客们纷纷捐钱,女乘务员说:“大爷,您只管放心,不用您掏钱!” 老人闻言,颇有几分惊恐地挣脱女乘务员的手,说道:“啊,那不行不行,如果… …” ,他立刻打住没有说出口。那“下文”是——如果弟弟知道了会生气的。
1992年9月,胡耀福因病辞世,享年81岁。乡间农民送上一幅带着泥土气息的挽联倾吐心中感慨:
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作赤子;
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

凡看过的人,无不为胡耀邦同志的清廉家风所感动,他才是中国属一属二的真共产党员,向胡耀邦同志致敬!

申甲斌,甘肃省镇原县人,中国双钩书协理事、甘肃省书协会员、南粤作协会员、军队退休干部,参加越战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