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饮过往 举杯未来
俞荣斌
暮然回首,又一年。
二0二三年,是我从十七岁离家求学、参军的近六十年来,在老家住最久,走的地方也最多的一年。
我的一个朋友,学校毕业就在义乌工作,曾到过十多个乡镇,数个市局任职。这次他专程陪我先后游览了市内几个大水库,大陈马畈,还深度接触了"村八味"红运果的企业老板。深切感受到,义乌这方热土越变越美了。美在乡村里,美在山水中,美在心灵上。正因这种前所未有的震撼美,让我记住了二0二三,更向往即将到来的二0二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朋友先陪我走进枫坑水库。站在水库大坝望水面,碧波荡漾,阳光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辉。风平浪静时,仿佛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天的蓝、云的白、山的青都倒映在水里。山风拂来,吹皱了一库春水,揉碎了天与云,也荡漾了山和树。这是空旷的静,这是灵动的美。
这种静与美,给了你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转身看大坝的外面,只见片片青绿,袅袅炊烟,几声犬吠,几声鸡啼。置身与此,仿佛来到天与地的接壤处,弥漫着几分烟火,几分仙气,还有几分乡愁。
从大坝下来,离水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乡亲把我们迎进他的家。带着发自內心的笑意,大声招呼,”书记和北京来的贵客,乡下没好的招待,好在你们不是外人。我用下山笋,出园莱,起塘鱼,还有散养的老母鸡,自家酿的酒,让你们品尝这地道农家菜,也体会一下农村人的日子”。落席后他举起酒杯对陪我的朋友说,"这第一杯酒敬党的好政策,敬政府带领我们修了这个大水库。才有了今天的好光景。说实在的,当年让我们搬迁,是真舍不得啊!舍不得自家的那几间屋,舍不得自家的那几亩地,也舍不得那祖坟呐。多亏你们挨家挨户做工作,把政策讲透了,把赔偿与补助款落实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腾出了库区。也多亏你们带我们大干快上如期峻工。你看,这个水库的水,不仅能灌溉,能发电,还能提供优质饮用水,库区也成了旅游胜地。一举多得啊!这才是真正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哪!真是一方水土养了一方人!"我的朋友也举起酒杯,深情地说,”也要感谢乡亲们,当年舍小家为大家,舍故土为水库。没有你们当初的舍,哪来今日的得呢?尤其要感谢您这个村支书,带头扒房子,带头迁祖坟。"我被这一杯酒,两番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欣赏这水库美景背后得有多少人的付出,有多少人的奋斗啊!
此后,我们又相继去了巧溪水库,八都水库,柏峰水库还有高山之上的古寺水库。这些水库大坝有的高耸峻峭,有的坚实壮观;库水有的曲折绵长,有的辽阔浩瀚。千姿百态。不一样的水库给了你不一样的美景,但却给了你同样的哲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无中生有"的美,美到了心里
今年我们与儿子一家在朋友的陪同下,有幸到大陈马畈一游。到了马畈才发现,马畈就是景区,景区就是马畈。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这是一次充满乡土气息,村园合一的全新旅游。有芳香之旅,嬉水之旅,登山之旅,美食之旅。仅仅一天是完全不够的。刚上初中的孙女,说什么都舍不得离开。乘上复古的小火车,从鲜花次第绽放的花海中穿过,遇上油菜花开,那连片的金黄,不仅让你沉醉在芬芳里还陶醉在丰收的喜悦里。更别说,滑草场上彩虹滑梯的惊艳与刺激;卡丁车的速度与激情;特别是夜晚呈现给你的灯光秀。用孙女的话说,这哪是乡下的夜景啊,就是在北京也难得看到如此流光溢彩的灯光秀!太炫了!太酷了!还有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乡村景区举办的汽车赛和端午节龙舟赛,居然能轰动全国。你信吗?反正我信。因为,在北京的家里我看到了央视对这两场活动的现场直播。

马畈地处偏远的山区,原来百姓生活比较贫困,因环境脏乱差被市里点了名,罚了款。有个别人甚至叹息"马畈真麻烦"。但就在这个时候,镇党委与村支部,下决心穷则思变,做一篇乡村旅游的新文章。村支书带头自掏费用出去考察学习。那时,家家都不太富余,拿自己的钱办公家的事,谈何容易?男人想干一番事业,自掏腰包也还可以理解。那他老婆呢?一个农村妇女,支撑一个家,要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掏出来,该多纠结,多心痛啊!但她倾其所有,无怨无悔地选择相信丈夫,支持丈夫。她也希望这块贫脊的土地出现"无中生有"的奇迹,造福乡邻。陪我们到马畈的朋友,当时就在大陈镇党委工作,至今说起这些往事仍感慨不已。"但凡成就一件大事,需要多少人的付出与担当啊"

一个以花海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娱乐度假区建起来了。有的主张外包给专业旅行团队来运营,村民仅从流转土地中分红,日子就可以过得很滋润了。但村支部却认为,既然我们能无中生有把景区建起来,也一定能把景区经营起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用心做事,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他们组成专门团队,成立管理公司,用专业的手段,自己管理自己经营这个景区的所有项目。家家户户都可以为景区出人出力。一年下来,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的所得,还有参加管理和劳动所得,许多村民还配套景区旅游,做起了土特产买卖,办起了农家乐、土菜馆。有的村民说,来旅游的人都赞美这里村美,景美。而马畈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更美,这种美,美到了心里。

红运果,鸿运来
不少义乌人大概知道大陈有个九都酒厂,生产九都清香酒。因品质好,包装大气,成了当地标志性礼品。然而,今年在这个酒厂冒出了一个名为"村八味"品牌的"红运果"。红果是极具当地特色的传统食品。用糯米包裹着芝麻糖馅,外表沾滿染成红色糯米粒。我们家乡逢年过节,尤其是喜宴最后一道必然上一盘红果。既香甜可口,又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这也是我的最爱。一见到它就像回到了家乡,一入口就又尝到了妈妈的味道,孩时的味道。那天到他们企业参观,酒席上也上了一盘红运果。不怕别人笑话,一连吃了五个。乃至于临走时,老板又特意送了我两盒。还专门交待"喜欢吃,尽管吃。吃完了我给你寄!"弄得我非常不好意思。我为什么这么不顾形象,一次吃这么多。因为这个红运果无论是糯米还是馅,都比一般的红果好许多。
做红运果的蒋总,是九都酒厂的老板娘。当她想做这个食品时,首先遭到了她老公的反对。"做一个红果要费多大工,又能挣几个钱?","不,我就要做,不为挣钱,就为挣个吆喝!"。夫妻俩,一个不屑,一个坚持。"村八味"的红运果就这么悄然起步,越做越红火。先是到了寻常百姓家,后进了市里酒店,又上了杭州等大都市的菜单上。各地订单象雪片似地飞来,甚至大城市酒店的老板,研究美食的专家也慕名登门造访。仅端午节,老板娘和她女儿三天三夜没合眼,带全厂加班加点、保质保量仍供不应求。但料想不到的是这么火爆的生意,半年下来,厂里纯利润为零。老公十分不解,老婆仍春风得意。"图啥?就图个心安,就图个感恩"。蒋总如是说。
找了个空闲,我单独问她究竟咋回事?她慢条斯理地道出了原委。她说,"凭借党的政策好,我们办了企业,富了起来。可还有些没有富。尤其是看着我长大的大嫂大婶们,家务多,文化少,出不了远门,挣钱不容易。一大帮妇女在村里有时还闲出个家长里短。我就想把他们拢在一起,一方面做点事,挣点钱。另一方面,大家一起干活,你和面,他伴馅,沟通多了,合作多了,误解少了,成见少了,心平气和了,日子就过得舒坦了。我虽然把挣来的钱都分给了来做工的乡亲,但他们开心了,是不是我们也就开心了?好心总归是有好报的。"说完,她爽朗地笑了起来。我顿时对她肃然起敬。一个乡村企业的老板,一个普通妇女,不仅把一个品牌做响做强,还为乡里乡亲想得这么细,做得这么多!这一个小小的红果啊,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香甜可口的美味,更带来了心灵的美好,自然也会带来鸿运。
义乌人,疫情的三年挺过来了,疫情后经济恢复的今年也闯过来了,明年呢?毫无疑问,策马扬鞭,永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