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服务到群众中间
——追寻习近平福建足迹(七)
1988年6月,习近平一到宁德赴任,就一头扎进基层。他以深入基层调研起步,逐步建立“四下基层”机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服务到人民群众中间。
(一)
那时宁德经济总量全省倒数第一,
群众上(信)访量却是全省首屈。
习近平认为我们工作是为人民服务,
就必须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
为方便领导干部到基层接访群众,
他首开“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
第一次他们接访了上百位上访群众,
受理问题案件86件,现场群众无不动容。
另外还推出“书记、专员接待日”制度,
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排难解忧。
“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引起全省反响,
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
习近平调任福州后仍以调研开局,
提出“四个万家”要求干部关心群众疾苦:
“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并对此提出四条具体的要求:
一是要深入扎实,不搞形式主义,
二是要到困难地方去,解决群众急难问题,
三是要讲求工作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精神,
四是热情接待来信来访,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同时还发动了一次全市大调查,
急着解决城市建设八大问题;(注一)
推动市委、市政府每年办好二十件实事,
年终公布完成情况要获得群众满意。
(三)
习近平不仅自己积极接待群众上访,
还抓制度改革,改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大量工作是解惑、答疑、引导、说服,
得到广大群众理解、支持、感谢、赞扬。
有一天习近平率领县市领导来到永泰,
一位村支书要求拨款修筑机耕路,
他便传授自已当年和社员筑路的经验,
使这位来访者深受启发心悦诚服。
来访者感叹“领导干部回归大地找到根”,
习近平感慨“共产党和群众本该血肉相连”。
接待群众像镜子照出工作差距薄弱环节,
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未然!
(四)
习近平对老百姓有天然的亲近感,
他时刻把人民群众冷暖放在首位。
对政研室刊发的“一事一报”非常重视,
每报必看大部分都作出详细批示。
他提议把信访工作列入市委政府议事日程,
凡是群众来信一律过目做到“四个亲自”。(注二)
在福州任职期间批阅各种来信一千余件,
福州市民都称赞他是一位亲民的好书记!
(五)
习近平平时还经常进行随机调研,
有一次他冒雨来到福州传染病医院。
看见院舍低矮破旧通道狭窄,
他便敦促该院修路建楼使之旧貌换新颜。
另一次习近平到闽浙边界杉关调研,
得知群众看有线电视打长途电话不便,
他要求两省协商对这二项实行全覆盖,
很快解决了边界群众生活的急难。
又一次习近平到福州检查节日安保,
在公园看到一座建筑精致环保,
得知是新建的厕所后连声称赞:
“厕所不可小觑,外国游客可不会再烦恼”。
(六)
1985年漳州首次设立了110报警电话,
赢得“远亲不如近邻,亲邻不如110”赞誉。
习近平写下“人民的保护神”的感言,
对“漳州110”高效的工作方法深感满意。
漳州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开后,
获得中宣部授与“时代楷模”的荣誉。
此后“ 148”的公共法律热线平台,
也在习近平的关心过问下搭起。
习近平常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历来是我们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
才能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取福利!
注一:“八大问题”是卫生、绿化、交通、水电、菜篮子、住房、服务、治安。
注二:“四个亲自”是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批阅、亲自查办。
(维我中华2023年12月2 4日晚欣然命笔,敬祈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