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河
我到鄂州工作、生活,掐指一算,三十七年了,人生几乎佔了一半。上街过早、买菜,到机关办事,一开囗,人家说你是巴河人吧?
我说是,真是乡音难改。如果碰到正宗的巴河人,那个親热劲更没话说。如果过早吃牛肉粉,也多加几块卤牛肉。如果吃热干面,也多加一勺芝麻酱。还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巴河是我们的故乡。我毕业于巴河的闻一多中学。巴河,因河得名。
巴河古称巴水,是西阳五水之一。巴水水系源于湖北与安微的交界的西峰山,流经鄂东的麻城市、罗田县、团风县、浠水县、黄州区,在浠水县的巴河镇汇入长江。上述地区都归黄冈市管辖,所以巴河也是黄冈地区的母親河。巴河全长148公里,流域面积3489平方公里。
巴河的水,浇灌了万顷良田,巴河的水养育了二百多万人口,其中不乏杰出人才、英雄人物、将军元帅。一大代表包惠僧、陈潭秋,还有离巴河不远的董必武,一大代表巴河地区佔有三人。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是巴河沿河人。
我们巴河现代的名人,最出名的就算闻一多,他是著名的学者,也是革命家。我就读的巴河中学,80年代更名为闻一多中学,校名由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题写校名。闻一多纪念馆由原总书记、國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
清朝状元郎陈沆,是正宗人的巴河人,喝巴河水的长大的。孩提时代我们给长辈拜年,跪下拜年后,大人一开口就说好好读书,长大后戴顶子。什么叫顶子,我一脸的朦。后來看清代电视剧,知道了戴顶子,就是戴顶带花铃,身着红色的状元袍。
说到状元,不得不说我们小时候向往的状元郎陈沆。因为他离我们巴河中学不远。状元的学问那儿來?肯定是勤奋读书。陈沆在清嘉庆十八年中举,嘉庆二十四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
陈沆出生在小官僚家庭,口才了得,人也长得仪表堂堂。民间传说,陈沆殿试时,嘉庆皇帝问陈沆家住哪里?陈沆不怯场,从容答道:背靠火龙岗,门向望天湖。嘉庆帝嗔道:好大的口气!还不赶快把殿试的文章递上來。陈沆低头,双手递上他写的文章。这嘉庆帝由嗔转喜,遂把文章递上众考官,众考官也都面露喜色,点颌称赞。
传说陈沆殿试时还附有一小诗,名为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漁舟,一个渔翁一钓勾。
一腑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这两句一字诗,形成了韵律和节奏的效果,他用十个“一”字,巧妙的描绘了我们巴河人在巴河垂钓的江景图,富有诗情画意。现在鄂州人、黄州人开着小车,背上钓杆,到我们巴河口钓鱼。巴河沿岸没化工厂,没工业污染,他们说巴河里的魚汤甜。每到周末靠黄州这边的巴河,垂钓的人众多,形成了一道垂钓风景线。那一腑一仰,一钩一杆,那一江秋,再现了陈沆笔下的风景。
文/万重山
2023年1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