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命的"起跑线″,你在哪里
陈希文
前几天,我的一位同事来到家里,久违了的兄弟见面格外亲热。我问他:"早听说你从县城已搬到咸阳新家,不知一切安顿停当没有,还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他却苦笑着脸说:"搬家早已安置好了,只是这一段为两个小孙子上学的事,把我俩口折腾的够呛"。"你买的单元楼是学区房,按规定就在当地的学校上学嚒?""政策是这么规定的,两个孙子户口都在咸阳,居住在学校对面,完全符合条件。但学校就以种种借口不给办理入学手续。后来我找了好多人都没有解决。经多次折腾,还是给学校实权人物送了高档烟酒和钱,才得到解决″。我听后气愤地说:"上面的政策对头,落实到下面怎么还是这么难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摊开双手无奈地摇着头。"孙子已上学了,这一段在干什么?"他说:"这一段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还要送校外的辅导班去上课,大孙子每周3节课,小孙子每周2节课,还不在同一个地方。两个孙子的上学、补课、吃喝拉撒全由我老俩口承担,一天东奔西颠,忙得焦头烂额″。我说:"孙子才上一二年级,就不要校外补课了。孩子年幼,学的太杂接受不了″。他说:"和孙子上学的小学生大都在校外补习。儿子儿媳坚持一定要补。不然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我给他递杯热茶,他忙喝两口就告别了,说孙子快放学了,要按时接回来,吃晚饭后还要送辅导班补课。
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我老俩口在西安经管孙女上学的情形。那几年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幼童们,在"择校热"、"补习热"的逼迫下,出了学校门,又进校外辅导班的门,大人和孩子都四处奔波,忙得不亦乐乎。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孩子不要输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此,我不支持上幼儿园的小孙女去上校外的辅导班,为此也与孩子们有过争论。
据了解,少儿的学前教育依然是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公办幼儿园少,入园孩子多,家長们为了孩子到龄入园,须提前半年或一年"排号",还要预交入园"门槛费"。上小学也有"梗阻″,符合条件的入学也不顺当。象上边提到的我的同事孙子上学的事。看来,上面的好政策要不走样的落实到下面,并非易事。
更让人烦恼的是,当下私人开办的各种辅导班培训班泛滥成灾。到处能看到贴广告的,发传单的,用小喇叭说教的,设点接待报名的,都是私营机构向世人宣传招收培训学生的。这些说教将培训班的功能吹得神乎其神,足以让家長和孩子们信服。往往在其的恣意宣传和热情鼓动下,家長就被"洗脑″,给孩子报名上辅导班。辅导班开设的课程名目繁杂,有英语,画画,音乐,钢琴,书法,舞蹈,游泳,还有武术,跆拳道等。这些单科每学期学费四、五千元至上万元不等。年轻的父母们,看到别人孩子上辅导班,也纷纷为自己孩子报名。当问其为何要这样?回答基夲是一致的:当今社会競争激烈,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了这样的理念,父母们舍得高额投入,一般让孩子上校外三、四个科目的培训。
这个所谓的"起跑线"到底在哪儿,为何有如此的认可?和年轻的父毌们交谈,谁也说不清。我看这个"起跑线″,看似无形,却似有形。说它无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说它有形,是年轻父母们互相攀比、人云亦云的一种心理障碍,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担忧,实质是套在人们意念上的一种精神枷索。启蒙教育阶段孩子的学习又不是百米冲剌,哪来的什么"起跑线"。我理解这个所谓的"起跑线",广义上讲,就是同龄或年龄相当的孩子,应当受到同等的学习和培训,一般具有相同的知识积累。狭义上讲,你的孩子上了5个校外辅导班,我的孩子上了3个,这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还须补齐未上的2个,这才叫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年轻父母受这种想法的驱使,经常打听别人的孩子都上了那些辅导班,你上我也上。成了跟风族。不管花钱多少,不顾路途远近,只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花钱受累也觉得值了。
且看孩子们校外辅导的效果吧。幼童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白天到幼儿园学习,晚上回家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上校外的好几个辅导班。天天如此,搞得孩子叫苦连天,难以承受。把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折腾得身心疲惫。幼童处在发育成长期,快乐玩耍健康生活才是最要紧的,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此的学习培训,幼小的孩子心里压抑,神情紧张,失去了童年的欢乐,甚或泯灭了玩耍的天性。从培训学习的效果看,大都是照葫芦画瓢,似会非会,似懂非懂。其实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大人们也只有跟随陪伴,劳心伤神,似乎白花了钱。
然而,年轻的父母们明知孩子在校外辅导班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还依然让孩子继续上辅导班,其根源还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想着让孩子多学点,为将来打个好的基础,从小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可见,这个所谓的"起跑线″象魔咒一般,牢牢地套在人们的心灵上,迷茫的父母们是不会轻易取掉的。
幼童的学前教育、初小学生的校外滥补,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历年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代表、委员们多次提出入学难、收费高、民办幼儿园不规范、校外补习班泛滥成灾等问题,教育部负责人也公开承诺,要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多建公立幼儿园,普查规范民办幼儿园,限制随意订价,过高收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夲活动,不得超前教学;要取缔非法的私营培训机构,等等。时至今日,这些政策规定落实得咋样,还是让人担忧的。
我企盼着教育的环境风清气正,让这个要命的"起跑线″不再束缚人们的心灵,使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彻底消除后顾之忧,心态归位。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