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一阳生,家人又团圆
文/李会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于今日11点27分交节。
冬至既是节气,也是时间一个节点,古时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代表着新的循环开始,包含希望与生机。站在时间交替的路口,我回眸一年走过的路程,有坎坷泥泞、有宽阔平坦,心中酸涩、甘甜五味杂陈,看寒风中摇曳的树枝,无意间慰了风尘。
一大早,我出门准备包饺子的食材,手机微信响声不断,有亲朋好友祝福冬至快乐的,有送来饺子的。看着这些文化盛宴,我不由想起已故的父母。数九寒天,天堂冷吗?你们今天可吃饺子?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回家我一边包饺子一边吟诵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一会模糊了视线。擦拭眼角,我把包好的饺子下到沸腾的开水锅里,安慰自己:珍惜生命,过好当下!火呼呼地燃烧,锅里饺子“咕咚、咕咚”地往上冒,我坐下来独饮一杯酒,敬自己一年里为家人、为朋友、为梦想而奔波的辛苦。这时的《月下独酌》正合我意: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邀月对影,千古绝句,触动我的灵魂,心里隐隐作痛。每个人都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累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此时的酒,不再是酒,而是一种生活的信念与支撑。
老伴、儿子、儿媳下班回家,孙女“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家里又热闹起来。正好,热腾腾的饺子出锅,六个凉菜摆上餐桌,家人围坐,阳光可亲,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孙女喜欢吃饺子,一口一个,吃得津津有味,还不停地夸赞:香,奶奶真是大厨师!看着、听着我心里暖暖的。
孙女吃饱喝足去做作业,还没坐下,猛然抬头问:奶奶,今天饺子是啥馅呀?大家哄笑!她却眨眨眼睛:怎么了?笑啥?老师让写作文《冬至吃饺子》。唉,你这个马大哈。我抚摸着她的头提醒:就是你和老奶奶最爱吃的馅!孙女一下明白了:白萝卜、大葱、肉。接着她问:给老奶奶献饺子了吗?我说:你来看!孙女看见供桌上老奶奶、老爷爷的像前、两碟饺子,三柱香冒着袅袅青烟,赶紧磕头作揖!然后神情严肃地说:老爷爷、老奶奶,你们慢慢吃吧,我做作业去了!我也与老伴、儿子、儿媳一起举杯,敬逝去的亲人冬安!
冬至一阳生,人间又团圆。时间如流水,已经流逝的光阴一去不返,好在它连续不断,每天每年都有头有尾有节点,这种仪式感让人生出许多美好的期盼,让我们活得更幸福,更有质感。
窗外地冻天寒,屋内温暖如春,我打心眼里感谢这种小团聚。虽然忙点、累点,毕竟一家人能在一起,比起那些因地震灾难妻离子散;病魔夺命天各一方,要幸运得多。能在地球上正常地活着,就是幸福!愿时光不老,家人不散,相敬如宾,相爱永远!

题图诗-冬湖
文/李会芳
冰冻水面一道痕,
平湖未改旧时身。
姐妹岸边舞蹁跹,
欢声笑语化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