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红枫】2072 冬至话饺子║天民(辽宁)诵读║沈水之北(编辑║荆枫)

【诗与大地║红枫】
主编║阿春、天民
冬至话饺子
作者║天民(辽宁)
诵读║沈水之北
编辑║荆枫

每逢冬至,都要吃饺子,这种习俗,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遗留下来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其中"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可见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饺子,重温"救民良医"医圣的义举,令人敬佩。他弃官从医,救治百姓,医者仁心,苍天可鉴。由此联想到,在防控抗击疫情时,党中央发出"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号令,不惜物力财力,积极组织领导中国人民防疫抗疫,正是异曲同工——体现了中华民族"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传统医德。
事实胜于雄辩,有政府科学的亲民政策,有奋战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无数抗疫工作者的努力,有广大民众的积极配合,我们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可喜成果!
2023-12-22 冬至

【作者简介】
杨天民,网名(天民)68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当知青。71年回城后,考入夜大中文系,进工厂到机关,从事文秘,诗文作品常发表报刊。06年退休。喜欢写作,愿用文字抒发家国情怀,充实晚年生活。

【主播简介】沈水之北,一个从小到老都一直热爱朗诵艺术,而却未能作为专业的企业管理者。
学校示范教学的课堂;军营欢庆节日的舞台;企业万人聚会的礼堂等都曾留下过我的影音。
退休后, 才有了全身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与空间, 秉承自娱自乐,陶冶情操, 以诗会友, 玩出品位之宗旨踊跃参加各种朗诵活动并获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
【诗与大地·诗意阜新】
【诗与大地·驼铃】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诗评】
【诗与大地·红枫】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