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学生跑了?”
2005年,原学军到王台中学担任校长。开学第一天,他就经历了一场“追踪记”,20多个孩子因为厌学选择了逃课。
老师辛苦备课几小时,课堂上又是45分钟讲解,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差,表达能力弱,而且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原学军决心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什么课改?不了解。”
“拿我们孩子当小白鼠,免费做实验呢?”
“老师拿着工资不讲课,让学生讲?”
……
家长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给原学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课改能改变什么?原学军用体验式对比讲课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天我来当老师,全校200多名教师当学生”。上午,原学军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上课,3个多小时后对老师们进行了课后测试,“说实话,前20分钟还能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后面就有点听不进去了,学习比较被动。”

下午,原学军将同样的课程内容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授课,要求大家在规定时间内自学,分小组讨论,提炼重点,列出问题清单,选出代表上台分享。最后,原学军做归纳总结。“一个多小时,获取的知识点远比上午的多,注意力全程集中,接受更快。”这场体验式对比讲课获得了教师们的认可。
在大家的主动配合下,原学军又设计了导学卡,学生在导学卡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课堂彻底变了样。不仅学生学会了思考,老师们也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惊喜变化。
清晨的校园,郎朗书声。
凤鸣中学初118班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分小组讨论学习,老师则大胆放手,在一旁耐心引导,深入指点,直切要害,整个课堂在教师的合理设计中活而不乱。近年来,凤鸣中学积极开展课改探究,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教师敬业踏实,学生品正学芳。
凤鸣中学创建于2002年9月,是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7313平方米,建筑面积27600平方米,分初中8轨和高中8轨,48个教学班,200余名教职工,2400余名学生,是一所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学校。
2011年9月,原学军拉开了凤鸣中学课改的序幕,开展了《双单三卡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学校开展了“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构建了“双单三卡”教学模式、“121”团队管理模式和教科研两条线研究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呈现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乐起来”的可喜势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空前高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
2013年凤鸣中学确立了“三维一体”课改机制,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课改支持系统,课改的理念得到真正落实。
8年来,凤鸣中学课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特色到卓越,成为全省课改标杆。初中部中考成绩始终名列全市前茅,考入北大清华人数明显增多,高考成绩大幅度提升,成为全省低进高出的课改典范。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课改示范校、山西省课改名校等各级各类荣誉100余项。
2012年凤鸣中学高考成绩揭晓,学校二本B以上达线人数由43人增至96人,达线人数翻倍。中考成绩全区第一,各项指标名列前茅。
2013年,凤鸣中学高考达线人数由96人增至182人。
2017,凤鸣中学高考272人达二本线,连续五年飞速增长;中考81人考入重点高中,全市第一。
2018年,凤鸣中学407人参加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344人,达线率84.5%;其中一本达线127人。中考680分以上2人,650分以上23人,600分以上94人,通过晋城一中数理化竞赛自主招生6人。
2019年高考,凤鸣中学8个毕业班,二本B类以上达线350人,达线率84.7%,其中一本达线145人,达线率35.1%。学校二本达线人数、达线率,一本达线人数、达线率再创历史新高。中考成绩同样耀眼。据统计,学校670分以上10人,660分以上21人,650分以上43人,640分以上69人,630分以上90人,620分以上116人,600分以上156人。
在原学军校长的带领下,凤鸣中学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人数从211年的42人增长到2018年的344人,达线率从8.6%增至84.5%,成为全省低进高出课改典范。
此外,凤鸣学校初中部还设立周三“无作业日”。每周三晚上,七、八年级所有学科教师不准布置或者变换形式布置任何书面作业增加学生负担。
学校把每周三的课后时间还给学生,还给家长。既有亲情的交融,又有人格的塑造,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学会读书,学会健体,学会沟通,学会劳动,学会休息,形成健全完整人格。
2019年,原三中和实验中学高中部组建了新晋城三中。
新三中位于晋城市佑德路197号,是市委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20轨制高级中学,新三中整合了晋城三中与实验中学高中部的优质办学资源,联合北师大等名校师资,借鉴全国课改名校经验,由山西省课改名校长原学军同志担任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构建“二三六”新型教学模式,打造全国课改品牌学校。
重组伊始,百废待兴,教师队伍融合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新任校长原学军的面前,面对困境,原学军校长选择迎难而上。
原校长多次表示:“对我们实验划转教师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我们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他还为我们制定了专业能力发展和管理能力发展两条路径,引领我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原实验中学教师李婷贤说。
疫情期间,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毒战疫。6名在外市居住的三中教师在看到市教育局关于“要求教职工全部回到学校所在地”的通知后,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踏上返校之旅……
奈何非常时期,返校之路漫长艰辛。有的老师异地户籍,虽然下了高速,走出车站,却难以入城;有的老师由家人专程驾车来送,但车辆在市里不能通行,回归小区困难重重;有的老师从千里之外日夜兼程赶回晋城,到站时已经傍晚,风尘仆仆回到了家,却被拒之门外;还有的教师家在新绛,无奈城际公交停运,只能取道侯马北上太原,夜间无处投宿,就在候车大厅坐了整整一晚……
对此,原学军校长要求:“老师有困难,学校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帮助解决,我们三中的老师一个都不能少。”
办公室主任把提前准备好的“复工证明”和“监督隔离证明”送到了高速路口,并亲自把老师们送到小区门口,协调社区对老师放行;党员先锋岗同志协调车辆来接返校教师;坚守学校的教工抱着“不能让老师回不了家”的念头,深夜送老师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开健康证明……
短短的两年时间,原学军以他个人的胸怀、格局、智慧和人格魅力,让两校实现了深度融合,让教师凝聚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专业团队,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思想稳定后,原学军又开始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他开始结合之前经验,立足教学实际,大刀阔斧推行课改,先后构建了“236”课堂教学模式和“1266”项目化学习模式,打造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的新型课堂,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课改支撑体系。
2020年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272人,其中一本86人,二本186人,达线人数、达线率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大文大理达线人数、达线率增长3倍,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创造我校奇迹。
多年来,原学军确立了《十五分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出《六六六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型三卡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他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先后打造了五所课改特色学校。在王台小学,原学军校长确立了“15分钟教学模式”;在王台中学,开展了“六六六”教学模式;调任星河学校,他建立了“高效型三卡”改革模式。调任凤鸣中学,他构建了“双单三卡教学模式”。他坚信,课改是一条引领学校发展的阳光之路、希望之路、胜利之路。
在他的带领下,王台小学、王台中学、星河学校、凤鸣中学课改成功推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成绩大幅度提升。
课改是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