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乡的那片海
文/李庆明
我的故乡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沿海小镇。过去,那里没有树林,也没有沙滩和游艇,那里除了广袤的淤泥海滩,就是低矮盐蒿丛生的海堤堆。
我时常想起那片海,它仿佛是一个无尽的梦境,每一次回忆都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向往。那片海,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它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海浪的声音,只有海风的吹拂。我常常坐在海边,听着海风轻轻的吹过我的耳边。那种宁静,那种安详,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安慰。
生长在海边的我,喝着咸咸井水长大的我,年轻时,对家乡的大海并没有深厚的情感。
那時常年看着那浊浪翻滚的黄色海面,让人望而生畏。面对泥沙沉积的那片浅海,我曾有过很多伤感,总让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感慨。它包含着我多年对那片海的沉思,它的变迁,又包容改变了我多年的对它认识情感。
记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一个盛夏的夜里,狂风大作,浪借风势,雨借风威,那汹涌澎湃的海面上,小山似的浪头像饿虎般扑向岸边,一个大浪打来,即刻吞噬了我家建在海堤外的高坡上仅有的那间小草屋,眨眼之间,屋顶被卷入大海,在海上随着波浪一起一伏的漂流,不一会,小屋的土墙就被几个浪头掏得无影无踪,在漆黑的夜里,在那浊浪滔滔的海面上,只有几根隐隐约现的桁条木棍,在海面上起伏漂浮着,不久又被海浪推向岸边,看着那无助的场面,我们只能是唉声叹气,一家五口人,头上顶着抢出来唯一的家产、那条破旧棉被絮,全家人流下了辛酸的眼泪,默默无奈的离开了海边,离开了连墙壁都没有的家。
我曾亲眼看到,在那生产工具落后的年代,渔民们驾驶着带帆的小木船,艰难的颠簸在海上捕捞养家糊口。每到农历七月半前后,海面上常常突如其来刮起台风,这风暴,这龙卷风,它撕裂着人们的心,它破碎了多少幸福家庭。每遇到这样天气,海堤上挤满了担惊受怕的人群,大家祈祷着、盼望着捕鱼的亲人能平安归来,可是,目视久等渔民回归的人们,等来的是一片呼天唤地的哀嚎声,大人们哭着、孩子们呼喊着。哪些年,年年都有渔船被狂风暴雨掀翻在茫茫的大海里,多少个辛劳的渔民,葬身大海。
好多好多年过去了,只要有人-提到家乡的那片海,就让我心有余悸,那种无尽的阴冷与孤独让人惊恐,好像大海每一寸领域都充满着悚然的气息。
我也曾亲目所睹的看到,泥沙在海浪的推助下,形成了阻碍港口发展的拦门沙,多年沉淀的港口,泥淤堵塞了的航道,逼使仅有三千吨排水量的海轮,也只好逐年减少装载能力,每个航次仅能勉强装半载货物再到其他港口配载,就这样还要在引水员的领航下,才能小心翼翼离开海港。那些年,常有海轮搁浅在海滩上,无可奈何的等待大潮汛到来,那些海鸥围绕在浅搁轮船周围,发出淒凌的嘎嘎叫声,搁浅严重的轮船,只有求援大批码头工人前往事故海域,帮助卸载转驳,让轮船尽快的离开险区锚地。
曾几何時,故乡的那片海水、那片淤滩受到严重的污染,浪头上翻卷着白沬,拌着混浊的腥臭味。魚虾的体内,均含有各种化学成份和浓浓的汽柴油味,海滩荒蕪,曾一度名扬大江南北的泥螺、海蟹、牡砺、蛤蜊等贝类海产品基本绝迹,滩涂上,更是常年不见赶海人的身影。
我离开家乡几十年,生活在新的城市里,经常去附近的郊区踏青游玩,面对眼前一望无际绿浪滚滚的稻田或麦地時,往事如烟,故乡那片海的苍桑历史,长期在我心头縈绕着。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家乡港镇落实以来,那片海域彻底改变了模样。
那低矮的海堤堆,已被坚如磐石洗衣板式的海堤取代,那石砌的堤坝就像坚固的城墙宛然曲折,放眼眺望,是那么的蔚然壮观。 抛石堆积在海里的十几公里长的两段大石坝,如同两条巨龙,卧伏在海水里,与附近的开山岛遥呼相应。它拦住了汹涌的泥沙,它挡住了狂潚的波涛,夕阳下,港口一片金黄,与碧蓝的海水交相辉映,仿佛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航道经过几年的挖深挖宽,让人望洋叹兴的拦门沙已经得到彻底根治,那些万吨货轮,无论大潮小汐,还是潮涨潮落,都能畅通无阻的在新疏竣的又宽又深的航道里自由驶进驶出,一艘艘滿载各种货物的巨轮,再也无需领航员引水,都能顺利进出港口,它们迎朝霞送夕阳,驶向祖国各地。渔民们驾驶着千百艘配有先进导航设备及网具的现代化渔轮,像一只只色彩斑斓的海燕,在碧蓝的海洋上翱翔,有的在近海捕捞,有的远航深蓝,每到春捕秋获季节,响亮的汽笛伴随着声声渔歌,带着满舱的收获,缓缓的驶进渔港,天南海北的商人,喜笑颜开的将鲜活的海产品运往祖国各地。
再看脚下,那是一条蜿蜒的海堤,它既是挡潮堤,又是高等级的沥青临海公路,林荫大道将海与天连接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那长城似的海堤两旁,佈满了整齐划一的风力发电塔架,延绵几十公里,一直伸向远方,它转动着的风叶,像威武的战士守卫瞭望着家乡的那片海疆。
如今的海面,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从制度上层层落实责任,关闭了一些排放超标的化工企业,在措施上,地企结合,花重金更新了先进科学的环保设备,严肃了废水、废气排放标准和奖惩制度,从源头抓起,根治环境,净化了空气和海水,人们增强了环保意识,天蓝了,水净了,富饶肥沃的滩涂上,泥螺贝蟹鱼等丰富鲜活的海产品,又现勃勃生机,重返了人们的歺桌。在柔和的晨光中,海边赶海的人们犹如精灵一般,舞动在浩渺的海岸线上,与大海共同谱写一曲和蔼的乐章。
每当我故地重游時,我都要站在高高的海堤上远远的望去,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海天一色,一望无际,景色极为壮观,阳光洒在海面上,像撒了一层金子,波光粼粼。望着远方含黛的开山岛,总是感慨万千,远处云雾缭绕,小岛在海浪的衬托下缥缈隐现,烟岚如画,平静的海面上,海鸥在空中盘旋着,舞动着美柔的身姿,轻盈飘逸,仔细聆听,海水拍打在石堤上,会听到天籁般的清音,悠扬婉转如美妙的和弦,那载着游客,穿梭如箭,来往于海岛之间的被命名为“开山岛号”和“王继才号”的两艘游艇,犁开两条白色的水道,由近及远,乘风破浪的飞驰在蓝色的海洋上,让人赞叹不已、让人心旷神怡。
家乡那片海的变迁,让我改变和更新了对故乡海的认识。过去探望故乡是犹豫不决,现在只要有人相约回故乡看看,我总是那么筹著滿志,那么的自信坚决。
如今故乡的那片海,是我心中取之不尽的宝藏。那片海,也定会给她沿岸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
每当我从海面上看到日出日落,就可以从海边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和微风。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和幸福!
2023年12月21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