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后勤主任的父亲(二)
作者:王子昆
研究5406菌肥
校办农场主要是种地,种地又分校园内和校园外。校园内虽然地少,可土地肥沃,又都是能浇上水的地,浇水一般是用新民渠的水,即使新民渠没水,学校有机井,也照样能浇水。校园内的地主要种一些蔬菜,分给老师们吃,另外还种有一些果树、梨树,这些树都是父亲由其他树嫁接而来的,三年后才能结上果实。校园外的地是生产队给学校的一些狼不吃的地即沙坡地。这些地离村有六里来地,在北山脚下的景家山村南面,都是浇不上水、靠老天浇灌的旱田,如果遇上旱年,颗粒无收;如果遇上涝年,还能有点收成。
校园外的地主要种一些谷子、黍子、黄豆、胡麻、菜籽等低矮、耐旱的农作物。春天来了,父亲和农场的一位工作人员,牵着学校养的一头驴去耕地,耕完地两人又去播种,父亲虽然没有干过多少农活,但摇耧播种却很在行,那籽种摇得不稠不稀很均勻。夏天活儿多,特别是锄地人少了不行,父亲就带领上学农的学生们去锄地。到了秋天也是如此,父亲和学生们把成熟的庄稼收回到校里。
头一年虽然不是旱年,收成却不太理想,因为缺少肥料,俗话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没粪就是不行。用农家肥吧,学校的那点师生粪便仅够校园内的土地用,用化肥吧,由于资金缺乏,根本买不起。要想让农作物或经济作物长得好,为学校增加较大的收入,那就只能另想办法了,父亲通过学习了许多资料后,做出了一个自制“5406菌”肥(跟大豆根瘤菌差不多)的决定,如果自制成功了,此肥对庄稼特别有好处。
父亲这样的小知识分子研究5406菌肥资料不成问题,关键是培养菌苗有技术难度。培养菌苗一是要在纯菌苗情况下接菌,如果有了杂菌苗就宣告失败。父亲事先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在酒精灯下把使用的器械消了毒、杀了菌,接菌苗就不成问题了。二是温度、湿度要适宜,特别是温度必须控制在零上摄氏19度,高了不行,低了不行。为了达到要求的温度,父亲搭起了塑料大棚,晚上温度低他就生着了炉子,温度计插在菌苗里,有专人看管24小时不间断,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父亲终于成功地培养出了有限的第一批菌苗。有了第一次试验,父亲的信心更足了,也为大批培养菌苗奠定了基础。更大的大棚搭起来了,更大的炉子生起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进去了。又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大批的菌苗培养出来了。把这些菌苗跟农家肥混合着使用,可以起到以一抵十的作用,效果非常好。
春耕到来了,父亲的5406菌肥投入使用了;夏季到来了,农作物长势很好,一片碧绿;秋季到来了,谷穗笑弯了腰,黄豆粒粒饱满,菜籽裂开了嘴……,一派丰收的景象。年底算账学校的勤工俭学收入上千元,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受到了上级的表扬。既让学生学了农又搞了勤工俭学,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嫁接果树梨树
我的父亲既管理工厂又管理农场,农场不仅种庄稼,还种树,从此他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嫁接树木成了他的癖好。
学校校园里有块比较大的地,父亲就用这块地种上了树,树底下空隙处种蔬菜。父亲种的树有山桃、海棠、野梨……,然后用这些树嫁接苹果、梨……。父亲当教师出身,不会嫁接,他就跟当地会嫁接的老农学,父亲心灵一学就会,学会后春秋两季进行嫁接。辟接法、插接法、腹接法、枝接法父亲都会,父亲一般采用的是插接法,即先把砧木用刀削除形成层,再把穗削成马蹄形,然后把之前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最后用塑料薄膜封严。经过父亲的嫁接和精心伺候,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这些成活了的嫁接树铆足了劲儿,像比赛似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的生长,没多少天的功夫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了。这枝繁叶茂、绿树成荫本是好事,可枝多了、叶多了,果树、梨树就不能达到通风透光、壮枝的结果,为了千方百计的调节果树、梨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关系,到了秋季的十月或冬季来临之前,父亲就开始了给树木剪枝。
父亲来到树底下,他先把那些细弱枝、杂乱枝和徒长枝剪掉,然后再把生长过于密集的枝剪疏,最后把树木生长过长的枝条剪短,这样一颗树就剪好了,一棵接一棵的剪,父亲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剪完,当然在这剪树的一个星期里还干了其他的工作。为了让树木更好的生长,父亲还追施了氮磷钾复合肥和农家肥。
在生长了两三年之后的春天,这些树木就炫耀似的开满了浪漫的花朵,到了夏天便结上了果实,而且果实累累。这果实也是没有不行,过多了也不好,因为果实多了一方面长不大,另一方面养分上不去,为了提高果实的质量,父亲就把那些生长过多(包括畸形)的果实摘掉。结果实时的树木需要的水分大,如果遇到干旱,几十天不下雨,父亲就每周浇水1至2次,保持水土湿润,如果是雨涝,父亲还要在树下挖排水沟。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红红的、圆圆的像柿子一样大小的苹果,黄澄澄的像一个个葫芦的梨,挂满了枝头。成熟后的果实父亲把其中的一小部分分给老师们享用,老师们吃了都赞不绝口,直夸父亲的好。其中的一大部分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为学校勤工俭学增加收入。我记得有一年水果丰收了,父亲硬是为学校增加了3000多元的收入,为学校翻新了一排教室还有剩余。
父亲六十岁那年从后勤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回家了,上了年纪的父亲仍然不闲着,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栽上了树,干起了他熟悉的嫁接活儿。父亲除了嫁接苹果、梨还嫁接了李子、桃。父亲用海棠树作为砧木嫁接的苹果十分香甜,颜色红彤彤的很好看,用杏树嫁接的李子结的果实被称为李子杏,李子与杏的味道兼有,酸甜可口,非常好吃。
父亲嫁接的树虽然不多,只有有限的几株,但结的果实却不少,自家根本吃不了,每有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来串门,父亲都要热情的说:"果子在树上,你们尽管随便摘,想啥时吃就啥时摘",他们有时不好意思摘,父亲就摘下来让他们走的时候带上。
父亲爱劳动,酷爱嫁接,对嫁接树木有了情感,至死都不曾放弃,父亲对嫁接树木成了扯不断、解不开的一种情结。
作者介绍:
王子昆,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二中语文退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写作,作品集有《散文》、《小小说》、《当年往事》、《参悟文》、《游记》、《征稿文》、《日记》、为父亲撰稿文。曾在《快乐老人报》、《张家口悦读》、《七十年师范,育桃李满天》(柴师七十年征文)、“纸刊《白鹭文刊》[名家精选特刊号]散文专栏、小说港”、《现代作家》等发表过数十篇,偶有得奖。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