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老照片
【《不可战胜的力量》注释】这是一张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毛泽东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棉衣,在延安窑洞前给干部作报告的照片。八十多年前一个世纪老人,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就是穿着这样补丁摞补丁的衣衫,带领着一群积贫积弱的中华儿女,以共产党人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惊世壮举,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让饱尝了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毛泽东这张穿着打满补丁衣衫的照片,就是一部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史,就是一个苦难民族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见证。我们不愿意有苦难,更不想去歌颂苦难,但我们不能对在苦难中生长出的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视而不见。一个不问来路,不知走向何方的民族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牢记苦难深重的奋斗历史,以史为鉴,写下了《不可战胜的力量》,谨以此歌颂伟大的民族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张照片的随想
冯冠山
一张世纪老人的照片
摄于八十多年前
一身补丁满衣的棉服
一双露出脚趾的棉鞋
就是这样一身补丁摞补丁的衣衫
抵挡了冰雪风寒
就是这样一副坚毅的容颜
迈着艰难的步履
带着一群忠诚的追随者
怀揣着滚烫的信仰
以无此坚定的信念
聚集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战胜了饥寒交迫
躲过了围追堵截
翻过无数雪山
跋涉茫茫草地
从死亡中爬起
从死亡中再生
以无所畏惧的精神
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像一群虔诚的信徒
一路顶礼膜拜
直至趟过刺骨的延河
登上宝塔山
饮泪仰天长叹:
为了胜利
为了不再有苦难
为了崇高的信仰
为了心中那一抹彩虹
五万意志如钢的赤子
永远的留在了雪山草地
老人带着仅有的三万多仁人志士
如一息尚存的火种
燎原了中华大地
直到把天安门城楼上
那八个大红灯笼点燃
这个从雪山草地艰难跋涉的老人
来不及洗去征尘
用一捧从雪山上带下来的雪水
擦去双腿沾满草地的泥泞
撸下打满补丁的裤管
套上人民为他制作的盛装
把昨日打满补丁的衬衫
仍紧紧地裹在怀里面
如同揣着胜利的火种
如同当年爬雪山过草地
走过二万五千里征程
度过了中国最寒冷的冬天
用一个农民儿子特有的姿势
把手上的雪水在衣服上抹干
以当年从打谷场走出时的自信
迈着稳健步伐登上天安门
站在城楼上用浓重的湘音
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于是
一个古老落后的民族
一群饥寒交迫的儿女
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
一群勤劳勇敢的人民
挺直了自己的腰脊
八十多年过去了
一张八十多年前的老人照片
一个穿着打满补丁衣衫
带着一支向死而生的队伍
赴汤蹈火前仆后继
战胜了帝国列强
雪洗了百年耻辱
让屈辱了百年的民族站立起来
走上了世界之巅
向全世界昭示:
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2023年冬作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作者简介

冯冠山,男,笔名晨耕,作家。研究生文化,研究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协会天津分会名誉会长。1976年12月参军,服役期间曾在部队基层和军师团机关从事政治工作。1986年11月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荣获“老山前线作战模范政工干部”称号。经历了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非典”,以及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瘟疫等自然灾害,期间创作发表了大量反映部队在老山前线作战、抗洪抢险、战胜灾害、重温历史、歌颂祖国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摄影等文学作品。参加编著出版了反映老山前线作战英雄事迹的报告文学、作战中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及论文汇编等。从部队转业后曾在天津市委机关和报社从事宣传和新闻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歌颂凡人英雄和讴歌新时代文学作品,并有数十篇诗歌等文学作品荣获国家和省市奖项。著有《热血》(诗集)、《亲历》(战争纪实)、《闲聊》(生活记事),《视界》(欧洲见闻)以及《我的爸妈》等专著,分别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和中国老年杂志出版社出版。
主播简介

李焰,现为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文学院宣传部长,河北文学之声副主编,河北文学之声优秀主播,青年文学社朗诵团长,荣获河北省“朗读者”朗诵大赛第三名,曾经多次主持石家庄电视台百姓春晚和河北省中老年春晚。喜欢朗诵,唱歌,旅游最大的心愿是:用自己的声音诠释美好的生活,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