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不遮东流水,浩荡华夏五千年》
—— 题记:中国石牌保卫战再考
作者:梦在远方 朗诵:凤凰传奇之歌
1940年6月17日至25日
武汉失守,宜昌沦陷
中日两军,隔长江西陵峡
军事对峙,前后三四年
国民革命军凭借山河天险
一寸山河一寸血
“拉锯式”拱卫重庆,悲壮抗战
1943年1月
日本关东军第4军中将司令“横山勇
接替那个“乘飞机去南京开会
被桂系传奇将领“莫德宏”
高炮部队”
击落在安徽省太湖县境的“冢田攻”
调往武汉,任第11军司令官
针对“第一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
惨败后的不利战况
横山勇“新官上任三把火”
急待扭转这样的局面
于1943年2月15日充分集结战力
继承前任“日本11军司令冢田攻”
由宜昌直接西攻四川的“遗愿”
采取用“牛刀杀鸡”的方式
使日本体验一下
“必胜的”作战实践
以此来振奋
当时日本军界
业已消沉下去的士气
遏止自“武汉会战”后厌战情缩
在日本“本土岛内”的恶性传染
横山勇在日本军界
是一个类似于“李云龙式”的将官
从1943年2月15日至3月31日间
动用日本11军5万兵力
在60架飞机掩护下
突然袭击
发起了“江北歼灭战”
直扑“沔阳、监利、沙市”
第六战区第十集团军118师
和“三个挺进纵队”的军事前沿
实施三光政策,清剿所有抗日据点
并且收买128师旅长古鼎新
充当汉奸,内应接援
将坚持抗日4年的
“鄂中独立王国”128师,集中围歼。
人称“老虎将军”的抗日悍将
王劲哉不幸兵败被俘
被日本宪兵
羁押至武汉、南京,严加看管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
王劲哉翻墙越狱,侥幸脱险
后来以“光杆司令”的身份
投奔延安
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欢迎
成为“中共特别党员”
王劲哉是游离在
国共两党之间的传奇人物
他军政皆能,曾经参与“西安事变”
是逮捕山东王韩复榘的执行人
嫉恶如仇,杀伐果断
在其军队辖区惩戒“顽劣之徒”
促进当地商业经营,农业生产
有开创乱世好风气“佳誉美谈”
王劲哉最恨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
也看不起蒋介石政府的消极避战
他从不接受国民政府调谴
在重庆报界被国民党描绘成
青面獠牙的“鄂中大怪物”
敢把日本鬼子绑在树上
让士兵进行刺刀训练
他那一句
“日本鬼子还能算人吗?”的问号
让日本人谈之色变
让中国人顿生尊严。
建国后,王劲哉调陕西省
人民政府参事室工作
曾任省一、二届政协常委,委员
1968年,72岁的王劲哉
病死于西安医院。
日军在完成“江北歼灭战”
消除宜昌侧翼威胁之后
不仅哄抢了128师的物质资源
而且直接挤压了国民政府
笫六战区的军事空间
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横山勇指使日本第三师团
步兵第六联队
选择第六战区长江以南
我10集团军,第87军之新编23师
所在的安乡县
主动出击,挑起战端
安乡县属于湖南省常德市
位于洞庭湖西北面
地处“湘鄂两省四市八县”
四面通达,交通方便
既可以南下常德哄抢国军的粮食
也可以杀个“回马枪”
扣打重庆的门户“石牌天险”
顺手牵羊,再把被吴奇伟江防军
拦载在宜昌的十多艘
装满货物的大船,开往武汉
自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战船和粮食对于日本岛国来讲
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横山勇这样一石几鸟,老谋深算
即可以做到战术主动
也可以做到战略回旋
1943年5月4日晚8时
“鄂西会战”就这样在湘鄂边界的
“张家祠、高河场”拉开序幕
兵峰所指,雷鸣电闪,战火点燃。
横山勇纠集第3、第13、第39师团
独立混成第17旅团
以及野沟支队,野地支队
小柴支队、户田支队,针谷支队
军直属部队,飞行44战队
战机100余架,总兵力约10余万
先做出进攻澧县、常德虚假态势
用“声南击西”的诡计
将蒋介石,孙连仲,王耀武,吴奇伟
等众将官欺满哄骗,
使国民政府在
湖南常德,湖北石牌之间
举棋不定,双向兼顾,左右为难
中国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
孙连仲“曾一度仓促”电令
“石牌江防军”抽调出
第86军的第67师
以及第18军的两个团
南下常德,配合作战
1943年5月6日
蒋介石下达一道命令叫停了
孙连仲忽略“石牌危机”的军事调谴:
“江防军不得向宜都下游使用”
宜昌石牌要塞不可“视之等闲”
安乡县附近的87军之新编23师
无力遏止日本发起的强大攻势
一手难抵百拳
6战区陷入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
1943年5月18日
洞庭湖附近的
安乡,南县,枝江,公安,松滋
相继失陷
至此,宜都以东长江沿岸各地
均落入日寇之手
第六战区第10集团军
参与河防的各师损失已近3/4
风声紧,军情急,刻不容缓
1943年5月19日
蒋介石急调第6战区司令长官陈诚
从云南中缅边境直抵
湖北宜昌石牌前线
解鄂西会战危局,控制事态发展
同时派第9战区头号主力
王耀武的第74军
和土木系精锐第79军,将常德驰援
1943年5月21
日本13师团在飞机掩护下直扑军事要塞“渔洋关”
渔洋关位于宜昌石牌的西南面!
同时也是六战区军事司令部恩施
外围门户,屏障前沿
日本人志在必得
6占区官兵誓死坚守“清江一线”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正当中日双方军队在渔洋关
清江流域鏖战之际
日军第三十九师团1万余人
在长江北岸古老背集结动员:
向我江南江防军正面强渡开战
在第86军第13师
茶店子、红花套及沙套子
海军第一直属炮台阵地猛投炸弹
至此鄂西会战的“动态战局"
才逐渐明朗,不再首鼠两端
横山勇采取大兵团迂回包围侧后
加正面强攻的方式
先从东南出击,再向西北方向逆转
然后由日本39师团
突然在宜昌过江穿插平善坝
最后集中于石牌要塞
实施“牛刀杀鸡”计划
将水,陆,空三军,合兵力于一点
1943年5月11日一24日
石牌保卫战在鄂西会战中
终于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根据蒋介石命令:
宜昌石牌要塞须独力固守十天
希望成为我国之“斯大林格勒”
如无命令撤退即实行“连坐法”
扬刀立威,军令如山
负责重庆卫戍司令的陈诚
急令驰援常德的第74军
第32军、第79军立即北上回援
并给石牌驻军,发来急电:
“十八军奉命担任石牌守备
务以最大决心
誓死固守每一寸河山
发扬我十八军以往之光荣历史
是所切望
希告诫全体官兵,均明此义为盼:
“石牌要塞之防守,关系江防全局
领袖关心、全国瞩目,岂同等闲?
责任重大,只能死战,不容生还!
陈诚“土木系”之精锐
第18军军长“方天”,受领任务后
排兵布阵,良将精选
确定了以胡琏第11师
为石牌要塞“核心固守力量”
以“扇形之柄”威震狂风恶澜
18军笫5师第18师和第118师
在外围策应
布下天罗地网以确保重庆之安全
18军11师师长胡琏
是黄埔四期毕业生,骁勇善战
是蒋介石陈诚最宠爱的将领之一,
毛泽东曾评论其“狡如狐,猛如虎”
决非“浪得虚传”
胡琏是善于山地作战的专家
他的目光“不受一个小小石牌”局限
临危受命之后
他频繁地在附近“玩水游山”
仔细观察地形
几乎将所有洞穴,峡谷,河流
乃至“鄂西悬棺石缝”
都做到胸中有数,彻底勘探
胡琏亲自进行兵力布暑
将“石牌防卫”划为三道防线:
第三线在石牌要塞附近
为11师师部指挥机关及配属的33团
第二线在朱家坪,韩家坪山一线
位于石牌前端三、四公里
由第32团防守安全
第一线布置在
杨家埫、镇灵坡、平善坝
天王寺、南亭坡、八斗方、樑木棚
由31团固点防守,正面迎战。
1943年5月24日
隶属第五战区第86军第13师
由于日本39集团军
一万多人在宜昌的突袭,席卷
加上右翼和身后日军的多路包抄
13师及要塞官兵建制己被打乱
13师师长曹金轮由于连日苦战
此时对部队已失去掌控
根本无法指挥调谴
1943年5月25日“偏岩失守”
部队向“三斗坪方面”撤退
己力不能支,气吁喘喘,步履艰难
当曹金轮通过吴奇伟
得知蒋介石命令13师死守偏岩时
直接在电话中对吴奇伟责骂抱怨:
你们看着地图说话
都是纸上谈兵,务虚空谈
“我们13师走都走不动了,还打?
再让我们打
13师就得让寡妇出征抗战
1943年7月,13师师长曹金轮
因在鄂西会战中
“偏岩要点,过早失陷”
被国民政府撤职查办
然而有幸的是
在这紧要关头
18军邱行湘第五师之14团
已占领“馒头咀阵地”
馒头咀阵地
在13师丟失偏岩阵地后
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18军军长方天手下的第五师
是一支善于打攻守战的部队
曾参加过
桂南战役和反攻宜昌之战。
师长刘云翰带兵严格
他时时告诫属下:
“幸生不生,必死不死”
“宁为玉碎,不求瓦全”
因此五师官兵都能做到
信心坚定,沉着应战
他们独挡日军主力的进攻
在偏岩至馒头咀28华里的山冲里,与敌进行多次激烈的交锋
一寸山河不容失
丹心碧血护河山
1943年,11师偏岩阵地的丟失
给横山勇一个
“集中兵力,军事腾挪”的有利空间
日军第3、第39师团以及野地支队潮水般的向偏岩一带聚集
日本集中所有能调动的飞机
对我雨台山阵地守军,
疯狂倾泻炸弹
战至1943年5月26日下午
雨台山阵地终于被敌攻破
战争事态进一步恶化凶险
为了稳定军心
1943年5月27日和29日
胡琏分别举行祭天仪式
和升旗仪式进行誓师动员
更和官兵写下遗嘱:
“守不住石牌,今生永不生还”
胡琏师长还命令守军让国旗
在石牌最高的山峰上,迎风招展
散布在石牌要塞外围山岳上
的中国军队面对国旗
共同升起了中华民族庄严的
历史使命感
胡琏立意裸身殉国的消息
瞬间传遍太史桥阵地阻击战的前岩
散布在太史桥、木桥溪、香花岭
高家堰、馒头咀官兵们
个个同仇敌忾(Kai),气贯云天
从丹水上游的太史桥
到丹水东头的偏岩
全长约18公里(国道)
在当年这里没有公路
只有人行山间小道
那个年代距离会更远
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共坚守七天
毙伤日军3000多人
我军阵亡将士508名,伤300余人。
战后担任石牌要塞守备任务的
胡琏师长也称:
“太史桥之役
是保卫石牌要塞之重要关键”
1943年5月30日前后
当日军渗透攻破
第五师副师长邱行湘的防线
18军罗广文的十八师
也相继投入到激烈的阻击战
这两个师也挡不住
潮水般涌来的日军
横山勇用“牛刀杀鸡”的战法
孤注一掷不停的补充兵源
开动“所有能开动的飞机”
在石牌要塞低空盘旋
疯风识劲草
狭路需亮剑
鄂西会战主角36岁的胡琏
一身戎装,眉宇坚定而又威严
这是最后的斗争......
咬紧牙关到明天
日军在炮火及空军掩护之下
先以密集队形冲锋后
作锥形深入试探
再凭借地形险要
见缝实袭扩散
中国守军遵照胡琏师长的指示:
以山岩为天然掩蔽所
伏地不动,静待“有利战机”出现
甚至侧背发现敌情时
仍需要屏心静气,置之不理不管
必俟日军爬进至有效射程内
才将迫击炮、机关枪步枪、手榴弹,一齐使用,布成炽烈火网
有效将日军围歼
在曹家棕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
曾有三小时听不见枪声
这不是双方停战了
而是敌我缠做一团
进行近身肉搏战
在四方湾附近
日军曾一度释放催泪毒气弹
将《国际公约》弃之一边
八斗坊附近的激战也异常激烈
硝烟弥漫,天昏地暗
1943年5月30日中午
胡琏的上司
十八军军长方天给胡琏打电话
询问战况进展
手握电话的胡琏“拍”的一个
立正动作
大声对电话说: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念
5月31日,11师官兵损失严重
石牌最后一道防线上
33团游国桢营长
九连连长赵玉成
排长尹卓生、刘顺才,非死即残
士兵则全部战死!
在这紧张的状态下
胡琏作为师长如定海神针一般
气宇轩昂,临危不乱
这是心气和意志的交量
这是咬紧牙关的强掰手腕
“有时候胜利就是差一点失败
有时候失败就是差一点过关”
这是十四年抗战血与泪的透彻领悟
这是十四年抗战胜与败的至理名言
1943年6月1日
陈诚打电话给胡琏:
“委座己调14航空队助战
第七十九军已经收复渔洋关
委座陆续调来大批兵力
马上就要与日军决战!”
电话放下,胡琏稍微松口气
晓得日本人已经是强弩之末
迅速组织士兵,跳出战壕
国旗招展,追击呐喊
横山勇在巍巍石牌面前
再也无法“横勇”野蛮
他们在国军“撵山打击”下乱了阵脚
惊慌失措,作鸟兽散
这时14航空队也开始“趁火打劫”,在飞机的连番轰炸下
骄横的日军放弃了
所有的“武士道”的狰狞虚伪
只有一个姿势“抱头鼠窜”!
从1943年6月2号至17号
74军等部队全面收复失地
鄂西会战
从此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峰火硝烟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波澜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至今仍在“三峡人家”
余韵袅袅,广泛流传
若云,若雾,如烟…………
如水,如树,如山……
行在宜昌山水间
龙腾虎跃忆抗战
怪石嶙峋崎岖路
峡江石牌昆仑连
上拱陪都朝天阙
下通武汉云水宽
老谋深算横山勇
一石多鸟挑战端
安乡施展障眼法
主力回扑渔洋关
抢渡宜昌平善坝
江防溃退丢偏岩
五师死守馒头咀
丹水流域敌凶顽
青史高标太史桥
碧血丹心化杜鹃
有名英雄身何在?
无名英灵绕江天
胡琏英雄真本色
高插国旗非等闲
网传“最大白刃战”
实地考察是误传
青山不遮东流水
浩荡华夏五千年
铜墙铁壁遏倭旅
祭天文字入史篇
歌曰:
胡琏将军在石牌保卫战中的祭天词: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
谨以至诚照告山川神灵,
我今率堂堂之师
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
遗留吾人之土地,
名正言顺,鬼伏神钦,
决心至坚,誓死不渝。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
华夷须严辩,春秋存义。
身为军人,死为军魂,
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
吾何惴焉!
今贼来犯,决予痛歼
力尽,以身殉之。
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
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此誓。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胡琏家书
一. 致父亲
父亲大人:
儿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防守
孤军奋斗,前途莫测
然成功成仁之外
当无他途
而成仁之公算较多
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
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
菽水之欢,久亏此职
今兹殊戚戚也
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
即所以操拔顽儿灵魂也。
敬叩金安。
二. 致妻子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
原属本分
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
“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勿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诸子长大成人
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
为国尽忠为宜……”

梦在远方: 中学教师,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