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据文史资料记载:清道光25年即1845年,张骞祠堂时称“汉博望侯张骞宗祠”。古祠原来面积含祭祀院场和古井在内约6亩多。宗座北朝南、方正端正、四周是土围院墙,草盖墙头,院内皆青砖铺地。院最南边有古建戏楼一座,挑檐斗拱、戏台高筑,院北靠西为张骞古词堂,全部是青砖砌墙、黛瓦飞檐、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土围墙外全是柏树。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2005年张骞后裔组建了恢复重建“张骞祠”筹备小组。走村访户将张骞原有面貌整理出来。并借原址四组仓房,恢复了“张骞祠”。2021年在张骞后裔们的努力下,多方筹资、收集原祠堂资料,现恢复了部分宗祠布局。张骞祠恢复重建,对弘扬张骞精神,传承张骞文化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12月22日的落成仪式由张骞纪念馆副馆长赵佳倪主持,参加落成仪式的有汉中市民协主 席王继胜,秘书长余永福;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文刚;县民协主 席叶甲文,秘书长龚民权;县张骞文化研究会主 席许黎明,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文/薛婷 编辑:刘波)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