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开宗明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yu4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yv4)修厥(jue2)德。’”
第二章:天子之孝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wu4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蓋gai4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第三章:诸侯之孝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第四章:卿大夫之孝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蓋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第五章:士之孝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第六章:庶人之孝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盘古诗联学院国学讲堂第一课
《孝经》
学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学经典,咱们这个班级是新开的一个班。经验学识我虽然少,但是我非常愿意为大家服务。孔子有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咱们能在一起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应该是很快乐也很幸运的事,算得上是同道之人。在以后的相处中,希望咱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孝经》孝经顾名思义是谈“孝道”的一本书,《汉书•艺文志》:“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孝经注疏》有言:孝者,侍亲之名,经者,常行之典。

《孝经》是高度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可以说是儒家“六经”的纲领之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孝经》作者不详,有说是孔子所作,也有人说是曾子所作。还有人怀疑是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 “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书中描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比如说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 “志在春秋,行在孝经”说的就是孔子。所以我们也要从孝入手精修,达到修身齐家的目的。孔子也说过下行而上达,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小处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修行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五伦八德之中。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经全书共分为十八章,篇幅不长却微言大义,开篇首先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第一章:开宗明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yu4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yv4)修厥(jue2)德。’”

【解读】
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开示孝道的宗旨,阐述了孝的三个层次:开始于侍奉父母,扩大到为国为家,最终是成圣成贤,回归本善。

【注释】
开宗明义:开:开张;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这里是说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所以称开宗明义章第一。
(1)仲尼居:仲尼,孔子的字。居,闲居,无事闲坐着。
(2)曾子侍: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侍:卑者侍奉在尊者之侧。侍有坐有立,此处当为侍坐在侧。”
(3)子:本为古代男子的通用美称。这里指孔子。
(4)先王有至德要道:先王:指古代的圣德之王,如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上的圣德明君。至德:至美之德。要道:要约之道。郑玄注云:至德者,孝悌也;要道者,礼乐也。
(5)以:用。顺:顺理,治理。
(6)民用和睦:用,因而。和睦,和:和乐;睦:亲。意思是百姓相顺而亲,相悦而和。
(7)上下:指各种人之间。古代为等级社会,人与人之间有上下尊卑的等级区分。
(8)汝:你。此处指曾参。乎: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或反问。
(9)避席:离席而立。曾参本侍坐于侧,因孔子问话,曾参为表示对老师的恭敬,因而起身离开坐席,站立回答。
(10)不敏:敏:聪明、睿达、有智慧。不敏,为曾参自谦之词,犹言愚钝、鲁钝。
(11)何足以知之:足,够得上、配得上。此处为曾参自谦之词。
(12)夫:发语词。无义。
(13)德之本也:本,根本。邢《疏》言:“此依郑注,引其圣治章文也。言孝行最大,故为德之本也。德则至德也。”邢《疏》云:“《正义》云:‘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依王肃义,德以孝而至,道以孝而要,是道德不离于孝。殷仲文曰:“穷理之至,以一管众为要。”《后汉书•江革传》:“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14)教之所由生也:教,指教化。案《礼记•祭义》称曾子云‘众之本教曰孝’,又说:“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尚书》‘敬敷五教’,解者谓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举此,则其余顺人之教,皆可知也。”《大戴记•曾子•大孝篇》:“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
(15)复坐:复:重新
(16)身体发肤:身,头颈胸腹。体,四肢。发,身上的毛发。肤,皮肤。
(17)受之父母:受,接受。指子女的肉体是父母给予的。
(18)立身行道:立,树立、成就。立身:独立己身,指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成就功名与事业。行道:实行天下的大道。
(19)终:最后,老年时。或言指孝道的终极阶段、最高要求。
(20)大雅:引自《诗经•大雅•文王》。《文王》为大雅中的一首诗歌。
(21)无念尔祖:无,发声词,无义。念:想念。尔祖,你的先祖。
(22)聿修厥德:聿:语助词。厥,代词,其,指文王。

第二章:天子之孝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wu4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蓋gai4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解读】
这一章讲述天子的孝道,论说天子如何把爱敬双亲之心扩展至天下百姓,让人民受到感化,都能效法天子而去尽孝。

(1)子曰:本章承接上章之文,还是孔子对曾参的讲话。自此及以下四章,皆为孔子一次所讲的话。故正文不再出现“子曰”。
(2)不敢恶于人:恶,厌恶、憎恨。天子要不憎恶别人,要爱人。
(3)不敢慢于人:慢,轻侮、怠慢。此句言天子要敬重他人。尽:竭尽。
(4)形:通“型”。法式,典范。
(5)蓋:语气词。多用于句首。
(6)甫刑:即《尚书》中的《吕刑》篇。
(7)一人有庆:一人,指天子。庆,善。
(8)兆民赖之:兆民:万民,指天下的所有人。古人所说的“兆”,即指一百万,也指十亿,后指一万亿。此处泛言极多,非实数。赖:依靠、凭借、仰赖。

第三章:诸侯之孝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解读】
这一章是讲述诸侯的孝道。诸侯应以谦逊谨慎、不骄不奢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节约生活费用,这样才能够长守富贵,保全自己的国家,使官员百姓和睦安乐。

【注释】
(1)在上不骄:在上:诸侯为列国之君,贵在一国臣民之上,故言“在上”,即处于高位的意思。骄:自高自大,无礼为骄,骄慢。
(2)高而不危:高即上,言诸侯居于一国最高之位,所处甚高。危:危殆、危害。此接上句,意为诸侯居于万人之上的高位,仍能不自高自大,则不会发生危殆。
(3)制节谨度:制节:有节制,节约。谨度:指言行谨慎而合乎法度。
(4)满而不溢:满,充实,溢:过分。
(5)社稷:社是祭祀土神的场所,亦代指土神;稷为五谷之长,是谷神。
(6)和其民人:民人,即人民、百姓。
(7)诗:引自《诗经•小雅•小旻》。

第四章:卿大夫之孝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蓋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解读】
这一章是讲述卿大夫的孝道。卿大夫从服饰、言论、行动等方面都必须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保全宗庙及祭祀,以事奉国君、服务百姓。

【注释】
(1)先王之法服:先王制定的各种等级的人所穿的规定服饰。服:服饰。
(2)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语,即《诗》《书》等中的言论。
(3)德行:合乎礼乐的道德行为。
(4)择言:择通“殬”〔dù〕,败坏,败言或不合法度的议论。
(5)择行:败坏的德行或不合法度的行为。
(6)言满天下无口过:言满天下,言语传遍天下。口过,口中有失。
(7)怨恶:怨恨厌恶。
(8)三者:指上文之合于先王的服饰、言语和德行。
(9)宗庙:古代祭祀先人的场所。
(10)诗:引自《诗经•大雅•烝民》。
(11)夙夜匪懈:夙,早晨。夜,晚间。匪,同“非”,不。 懈,怠惰、松懈。

第五章:士之孝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解读】
这一章讲述士的孝道。士要移孝作忠,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侍奉国君、长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尽忠职守,完成自己肩负的重任。

(1)资:取,拿。
(2)守其祭祀:祭,际也,神人相接为祭。祀,似也,言祀者似将见先人也。祭祀,指备供祭品以祭神供祖的活动。
(3)诗:引自《诗经•小雅•小宛》。
(4)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夙,早、早上。兴,起、起床做事。寐,睡觉。无,别、不要。忝,辱、羞辱。尔所生,生养你的人,即你的生身父母。

第六章:庶人之孝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解读】
这一章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孝的最后一条,讲述普通百姓的孝道,就是掌握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收获粮食,供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违礼法,恭谨做人,节约用度,以更好地奉养父母,让父母能够安安乐乐地终其天年。
本章也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作总结,说明人虽有尊卑贵贱的不同,但事亲尽孝的心是没有分别、没有终始的。如果有人担心能力不够,无法尽孝,那是没有道理的。

1)用天之道:用:顺应、利用。顺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
(2)分地之利:分,区别、分别。利,利益、好处。指分辨土地的特性和优势,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等。
(3)谨身节用:谨,恭敬、谨慎。节用:节约俭省,不奢侈浪费。
(4)以养父母:以,拿来、用来。养,赡养,供养。
(5)自天子至于庶人:指上从天子,下至诸侯、卿大夫、士,直至庶人都要实行孝道。本章自此开始总论五孝。
(6)孝无终始:实行孝道,没有开始与终结的区别。
(7)而患不及者:患,忧虑、担心。也有人解释为祸患。
好,今天的课件就发到这里,同学们可以自行讨论。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中华楹联协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 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审稿:马书靖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杨秀红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祝红生 李晓华
田卫 野鹤
收稿:刘建萍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俞子兰
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