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司马庄
作者:许庆西
龙门山下伊水湾,司马温公独乐园,《 资治通鉴》成书地,司马名村不虚传。2007年,司马村荣膺“中国名园名村”称号,独乐园遗址入选洛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司马街。司马社区现有8000多口人,四十多个姓氏,古往今来,村里没有一户司马姓的村民。千百年来,司马人敬仰司马光,竭力传承司马光文化,弘扬司马光精神。说起千年古村司马庄,有这样一首歌谣给予了高度概括:“司马庄三里长,一园二寺五祠堂,四家大姓六条街,七道寨门八庙堂。古建民宅十八家(含常家大院和许家大院),家家房舍人赞扬。”
一园:司马光独乐园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李昌宪先生,于1998年著《司马光评传》,2023年著《司马光传》,他在这两部书中均记载:“司马光最喜爱的还是位于洛阳城南30里远的伊阙和距洛阳西南70里之遥的寿安县(今河南宜阳县),龙门石窟驰名天下,寿安县名气不如伊阙大,但也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后来他终于在这两处买下了山庄…范祖禹在《春日有怀仆射相公洛阳园》里写道:阙塞当门外,伊流绕舍西。松筠不改色,桃李自成蹊。稚笋穿阶迸,珍禽拂面栖。公归卧林壑,好作钓璜溪。至于后者,司马光径命之为叠石溪庄。1086年10月11日,北宋名相司马光因编纂光耀千秋的《资治通鉴》积劳成疾,又在担任宰相期间操劳过度,不幸在任上病逝。司马光忧乐系于万民,深受百姓爱戴。史载:“及薨,京师之民,罢市往吊,鬻衣以祭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都中及四方皆画像以祀,饮食必祝”。司马光去世的消息传到洛阳,司马光故居“独乐园”附近的古建 村 人 在“独乐园”旁边修建了“洪恩寺”,为司马光超度。为纪念司马光,又修建了“司马爷庙”即温公祠,并将古建村改名为司马庄。明代,1504年,县下设保,以保统里,里下设甲,改名温公里。清代1785年,废除里甲制,改名司马街。1955年,撤销洛阳县,司马街划归偃师县管辖,人民公社时期,改名司马大队。1984年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改名司马村。 2008年,司马村回到洛阳市,改名司马社区。民国时期,温公乡政府设在司马街。独乐园遗址在偃师诸葛镇司马村。光绪帝认定独乐园在司马街。

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王公大臣,由西安返回北京,路经洛阳留宿十日,光绪帝赐给司马街温公祠匾额曰:“宏篇资治”。清嘉庆《洛阳县志》二十三卷载:“宋司马庄县东南二十里,或云即独乐园故地。”《洛阳古今谈》载:今之司马庄即温公独乐园故址,庄在城东南二十里,内有司马温公祠。”司马光后裔认定独乐园在司马街 。伊川县司马沟《司马温公宗谱》谱序曰:“始祖司马讳光字君实,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夏县籍,因论新法忤时,迁洛居住十五载……府南独乐园所自记也……一生诗蹟著作指不胜屈,纂修资治纲鉴其万一之明证也。后,独乐园改司马庄,建有专祠,春秋祭配。” 关林王圪垱村司马光后裔认定独乐园遗址在司马街。明末清初,司马国栋等从夏县来到洛阳讨要祖业独乐园,定居在司马街西十五里的王圪垱村,每年,司马族人到司马街温公祠祭祖。司马街司马光故居出土宋代钱币。上一世纪八十年代,祖居司马光花园的常转运盖房子挖地基土,挖出一个瓷罐,内装两枚铜币,其中一枚为宋天圣元宝,一枚为元佑通宝,该瓷罐和光山县的宋瓷罐一模一样。
二寺:洪恩寺和佛爷堂
1、洪恩寺“明弘治《河南郡志》、清康熙《河南府志》、乾隆《洛阳县志》、嘉庆《洛阳县志》均有记载:“宋元祐三年创建洪恩寺,在县东南二十里司马庄。清雍正五年,《洪恩寺重修大佛殿六组殿碑》载“洛邑午方伊阙山色层峦叠翠,佛光万千,真中州之胜概也!迤东温公故墟有兜率宫殿。”
2、佛爷堂重修佛堂碑记,万善同归,洛阳县东南路司马庄西街旧有佛堂一痤,庙貌之巍然足以壮观瞻焉,历年久远,殿视昔减色,神象亦已颓败,居斯地者靡不目击而心伤矣!幸本村乐善士女勃然有感,慕化四方众善赀财,画饰庙宇,金粧神象,瞻观者不几,然美新乎!功成告竣,爰列贞珉,以誌不忘云。…
三里长:司马街三里长,西至二广高速路,东到道湛街(原名司马街)出了个县长许振黄。许振黄乳名兴旺(1888-1969),谱名昭堂,字毅苍,号振黄,许衡二十二世孙。《河南省文史资料》、《楊勉斋先生纪念文集》均载:“楊勉斋任河南府中堂(即解放前的洛阳第八中学)监督,利用职权之便,在师生中散播革命思想,不管教师或学生,凡志同道合,有革命决心者,都分别给以重任,进行活动。……学生许振黄、王书馨、姚北辰等,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四家大姓:常、许、董、王
五祠堂:司马街从西到东依次为司马温公祠、董家祠堂、王家祠堂、常家祠堂和许文正公祠。2017年,许文正公祠入选洛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六条街:司马 街由南到北依次为:南街 、 南二街 丶官街(学前街) 、楼院街 、莲花街 、寺前街
七道寨门:同治元年(1861年),为了防止匪患,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在村子周围打成梯形的司马庄寨。寨上宽丈余,中有一条小路贯通全寨,下宽二丈五,高三,寨墙用粘土夯实。大寨居东,小寨居西,两寨相连,共建成七道砖石结构的寨门,
东西南北四道寨门上各有一座两层炮楼作为瞭望台,七道寨门上有六块石匾额。
八庙堂:1、关王庙2、白龙王庙:3、孤魂堂:4、瘟神庙 5、药王庙 6、二郎庙 7、火神庙 8、阎王庙
(节选)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赞赏,分享产生价值,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