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黄与平)
(十三)
“ 一个人不故弄玄虚,就易成为别人的奴隶。”花满说道。这时花满、吴究、明媚、花利、李元、林志、李凭在殷文开的串串香店里吃饭。
“对,要隐藏,不隐藏,就会累死自己。”林志说道。
“如果在人类丛林时代,动物在求食,人必须要隐。”李元说道。
“隐还存在于艺术中,真正的艺术,就隐藏在非真正艺术中,所以许多人不能识。”花利说道。
“多半是隐秘方式,不然易中连环计。分为对外和对内,对外要虚虚实实,甚至空城计,对内要客观实在。”明媚说道。
“有意义就必须要有记忆过滤,大约就是牛顿和林语堂,所看见的无穷无尽的资源。”临桌有一个中年女人说道。
“问题的关键就在人的遗忘性,”另一张桌旁一个青年男子说道。“记忆力总是与自己开玩笑,”那桌旁一个青年女子说道。“人总是处在干得不好的阶段,人的遗忘性推波助澜,”那一桌的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所做的一切,不可避免的成为过去。”明媚说道。
“从过去中回想,什么人是什么状态,在交往一定时间后,就比较明朗了。”花利说道。
“古人的理论,经过了千百年的检验,也上升为真理了,而新的理论,就像是真理,也需要千百年的检验。”吴究说道。
“回忆的事,很有意义,常常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李元说道。
“每个人的过往,已经进行了非常大量的总结,哪些正确,哪些错误,就很明确了。”林志说道。
“我们看古人的作品,多是回忆录,我们现在写的,对于后人就是历史。成了历史的,时间越久,就越有非常庞大的工程队进行了分析,归类,甚至做了非常正确的结论。从历史中去寻求,哪些人是好人,哪些人是坏人,好到怎样程度,坏到怎样程度,就非常明确了。”李元说道。
“虽然古代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现代、当代思想也完全不容忽视。”明媚说道。
“可古代对于我们来说就好似人的幼年时代。”花利说道。
“像对于强国,我们固然需要重视,对于弱国,我们也不容忽视。关键要看怎样的思想,幼年时候的思想并不就不如成年时候的思想,比如,我在初中就认识到,我们的行为是几千年发展的结果,当时有许多同学笑话我。”花满说道。
“孔子时代,好比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活动,作为童年时代的活动,许多思想并不是不正确。”吴究说道。
“通过记忆进行过滤确实很重要。”李元说道。
“历史上的推责任,害了好多人。”临桌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通过记忆来矫正自己的行为。”花利说道。
“没有几千年人们的沉淀,现代人是走不远的。我们应该特别感激古人才对。”林志说道。
“有空的时候,可以把记忆中的事写下来,因为,人类写下来的,主要的,就是对昨天的回忆。”李元说道。
“对昨天的评论。一个思想沉淀得越久,就越明白。就是当时写的人,他也往往只是把现象记录了下来,并不一定有精确的分析。所以,一个思想,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分析、沉淀是极为重要的。”花满说道。
“并不是一行一动都进入作品,而要通过记忆过滤,是这样么?”花利问道。
“现在的思想,需要许多年的沉淀,评论,才能明确的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就是记录下来的人,他们也未必完全的清楚。通过记忆过滤了,就分辨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花满说道。
“失去了时间,就不可能再回来。”临桌一个老者说道。
“哪些资源怎样用,在记忆中就分辨明白。”明媚说道。
“你是说,最正确也就越接近古代,现代的观点需要考察?”花利问道。
“对,开起记忆过滤功能,什么是有意义,什么是重要的,就很清楚了。”花满说道。
“生命的短暂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培养得那么乖。”临桌一个中年女人说道。
“我们也该撤了。”李元站起来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