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二零二三年
●游雪莲(四川)

时光清浅,往事如烟,岁暮天寒年已终。
《摆渡人》中那句不断吟唱的歌词:“最渺小的我,有大大的梦!”一直在耳边萦绕。
几十年的生活并没彻底磨砺我的触角。新旧交替之际,与其磨砺自己的触角,不如磨砺自己的内心。
我不言不语安静了两天,静静回想这一年的自己,感慨涌上心头。
一年初始,亲启四季,就像新到账一大笔款项,觉得莫名的富足;岁末年尾,难免添了惆怅:时间都去哪儿了?来不及回味,又被汹涌而来的岁月裹挟着向前。
一

阳台上天竺葵花开了好几个月,一朵朵昂扬的红艳艳花朵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让寒冷的冬天有了暖意。今年第一次栽了条椒,长势也好得出奇,几株苗子结了几十上百只辣椒,长长的枝干向下弯曲,参差不齐的辣椒红彤彤如耳坠一般,流瀑的壮观让人喜不自胜;更不必说那一株三角梅,置身墙角如坠花海;那盆麻叶海棠花,硬是红得耀眼。
坚持晚饭后走一走,运动量不大,大约三十来分钟,消食而已。能够把简单的事,持续一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我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字——健康。
周末郊游,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只要能让脚步慢下来,给眼睛一片天空就好。偶尔也躲进古镇的老街小巷,一路逶迤着,看天看树,看人家窗口热腾腾的烟火气。这样的漫步只身一人最好,不说话,只应酬自己。
二

春天,新湾村的油菜花、沱江边的日出、三台村的梨花、尖山的桃花,一如既往地丰富。
五一,仙市古镇,没避开熙攘人群,但闹中取静,也算逍遥了一日,好过人间三月。
端午,走进艾叶古镇,欣赏民俗传统文化,热闹非凡,感受古镇热闹烟火气。
国庆,美食之旅,用舌尖记住了沿途的风景和味道。
七月,一次说走就走的成都之行。当我背上简单的行囊,坐在列车上眺望窗外,找回了那个沉默已久的自己。
锦里古街走一走,感受成都慢生活。古朴的建筑折射出历史的光影,历史的味道从古街的气息里传来。飞檐翘角,亭台楼阁,老街巷里,藏着许多旧时光,浓缩了成都的精华:茶楼、客栈、酒楼、戏台、风味小吃、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俗的独特魅力。
累了,池塘边长椅小憩。小桥流水通幽处,夏夜荷香沁心房,别有一番清幽意蕴。
入夜,华灯初上,点亮一城璀璨。东安湖体育公园,各种颜色的灯光交替闪耀;一池东安湖水,流光溢彩。往日树影婆娑的公园,在夜里仿佛披上一件五彩霓裳,灯火蜿蜒处,满目璀璨。地灯、球灯、流星灯别致亮丽,盏盏动人,在风中轻摇。
成都之行,意外与失联三十多年的高中同学重逢。有些记忆若再不重温就真的忘了。感谢同学记得,三十多年时间距离,虽走不回从前,但能走近彼此。
回家发现儿子没有因我离家一周不能照顾自己,老公也没因我离开七天就失去自理能力。看到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内心欣慰。
暗自许诺,从现在起要留给自己一段孤独的时光,独自上路。
人,只有脚步慢下来,灵魂才能跟上。慢下来吧,其实生活没有那么着急。
三

钟情文学,尽管琐事繁多,但我利用碎片时间阅读,走出去,拓宽视野,放飞心情。文学渗透到了生活,生活就会充满诗意。
这一年,写的文字很随性。若刻意就会累,就失去写作的意义。
有感时间还是很多的,但常累于琐事;有感恰遇有闲,才能发之于情、落之于笔。
每当文章发表,看着文友们阅读,点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两篇征文获奖,一篇省二等奖,一篇县三等奖;数篇文章纸刊发表,数十篇文章平台上推送,这足以聊慰一个文字爱好者。
开拓生命外延,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获得三个结业证书。虽不代表这方面能力,但我充盈了自己。
坚持每天公益答题助力免费午餐,参与“99公益日”网络募捐,参加春苗公益助学活动。
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坚持就是最好的。寻找心意相投的朋友,让自己的所思所想得到共鸣。
人到中年,读书、听曲、旅游,重操被生活挤压不得不丢开的热爱,不为外物所累,不为他事所扰,随心不拘。
四

忙碌一年,奖励自己一件湖蓝色的新衣。说是流行色,喜欢不因流行,而是契合自己的心境。低调、温和又不失个性,是自己努力想活成的样子。
自己挣钱,自己花钱,为自己购得些许快乐。
回放二零二三,我本凡人,难有壮举;只有小事,价值何在,我自心明。
五

辞旧迎新,于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找一处静谧的窗口,跳出生活,静看熙攘人群,倾听内心声音。
无论何时都要有好的心态,凡事做最坏的打算、从好处着手,那么一丁点的成功都能让自己欢欣鼓舞。
岁末已至,是结束也是开始。过去的既不能改变,也不能抹去。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二零二三,再见!二零二四,你好!

作者简介:

游雪莲,四川自贡人,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荣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四川农村日报》《自贡日报》《四川关爱明天》《分忧》《蜀南文学》《盐都艺术》《自贡作家》《自贡三农》《自贡社会扶贫》等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