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275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中华传统文化】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文/韩积蕊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冬至来了,我的祝福到了!
为什么冬至这天吃饺子呢?笔者集锦故事如下,请大家分享。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这天,皇帝要到天坛祭天,老百姓要回家祭祖,所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无论贫穷富贵,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节日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人。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出生于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为官多年。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自幼喜欢读书,笃实好学,博览群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从小立志学医,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他学习刻苦,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
后来,21岁的张仲景德才兼备,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委任为长沙太守(46岁)。相当于现代的市长一职。他坚持一边做官,一边为人治病,一边撰写医学著作。公事余暇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为了方便群众,他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坐大堂之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
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一直奉行每逢初一、十五给百姓治病,告老返乡之时,正是冬季,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岸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这天舍“祛寒矫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粉包成耳朵样的“矫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矫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矫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矫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矫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张仲景看到百姓对他非常信任,在医术上更加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他提倡"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整理古今药方,对前人“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伤寒论》也被称为"医方之祖"。
张仲景医德高尚,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还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伤寒杂病论》著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著作影响甚大。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在河南省南阳市还为他修建了"医圣祠"。并修建了"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家。
我在1988年曾经编写《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歌谣》出版发行。今摘录一段,请读者分享
东汉名医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医圣,
辨证施治他倡导,
中医理论它奠定!

公元219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约享年69岁。寿终那天正好是冬至。又是在冬至这天为百姓施舍“祛寒矫耳汤”的。大家为了纪念他的功德,都会在冬至这天吃一碗饺子来表达自己对医圣张仲景的感恩。并且吉言:“冬至这天吃了饺子,一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这就是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2023年12月22日冬至寒冰随笔

【拓展阅读】
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冬至之后阳光逐渐增长,这象征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带来了希望和繁荣。
俗话说: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书法篆刻,义务兼职婚庆主持。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