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残忍的是放弃

算了吧
文/李威
最残忍的不是暴行
而是放弃
昨晚经过一个倒闭的茶坊
东西装车完毕
启程,就不再回来了
面对带不带喂了三年的花猫
男人想了一阵
当着脚下孩子一样望着他的猫
对女人说:
算了吧
神青赶读诗:
爱如此简短,似乎是生命的终结
——读李威《算了吧》
我忍不住要写个读后感。
茶坊倒闭了,茶坊主带走了很多东西,但关于一只喂了三年的花猫,茶坊主想了想,最后说:算了吧。
一个充满期盼的生命就此被遗弃了。
以前难道没有付出过爱,只付出过饲养?
难道生命只是累赘,而不是坚持与负责?
当自私与利益占据了一个人,他的温柔与教养就被格式化了,他的爱成为权衡,而不是自然流露。
此生,他不再拥有这只猫,这只猫也不再拥有它。天地这么大,而人心遥远。
此生,他还会放弃很多重要的东西,而因此拥有很多不重要的东西。
此生,他会越来越轻,对沉重的东西感到茫然。
那只猫也会失望而去。爱如此简短,似乎是生命的终结。
好人多罪人少
文/李威
这两条流浪狗在这条小街上
以街为家活三年了
街上住的,路过的
给它们个笑脸,甚至偶尔施个食的
不在少数
给了,喂了,心满意足
带着做了善事的心情走了
他们都是好人
三年来风雨无阻
早晚给它们喂食
因故缺一次就良心不安
天天担心它们遭不测
如果它们真的遭不测
就好像因自己什么地方不尽责
给它们招来的
因而有罪感的人
只有两个
这两个是罪人
神青赶读诗:
读到这首,就读到了心灵。
越读书多的人,越感到自己无知。越行善的人,越感到自己有罪。
善是有等级的。善是牺牲。善不会给人带来福相。每天处在忧惴不安中,怎么会有福相呢?
善大于道德。道德是束范,善是自发。
善是在积累中减损,恶是在减损中积累。比如巨额财富就是个积累的过程,但这个积累过程中的减损同样有个罪恶计量。
善在当下愈来愈被理解为负能量,而岁月安好者被理解为正能量。何以安好?只是因为对周围痛苦缺乏感知能力,自己乐自己的。因为爱自己,所以安好。
李威的善在于坚持,他把卑微的被人类圈子排除的生命也看作平等生命的一部分。圈子概念只是对等意识而不是平等意识。圣贤只能从具有平等意识里的人中产生。古代的很多圣贤其实不是圣贤,因为他们是以对等方式考虑问题的。
为何会有大爱?因为大爱者潜意识里已经有了肉体与精神置换,他以它者的生命为生命,他有巨大的辐射力。自私者的辐射力非常微弱。
利它者恒艰,因为利它者选择了悲苦并迎向不公和残忍。
李威愿做一个罪人,在罪中安置自己。李威诗中还提到了一个罪人,他也愿意领受一份罪并以罪温暖流浪无依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