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鹰
生命有多少精彩,人生就有多少关爱;岁月有多少冷暖,人文就有多少关怀……

在“送兔迎龙”的年终岁尾,省城济南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山东省第十五届摄影艺术展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摄影家张建中创作的《诗意儒乡》(组照)获“创意和商业类”金奖,并将在今年的丽水国际摄影节展出。

获奖,对于一位长期置身于摄影事业的摄影家来说,也许并不希奇,张建中也以他敢于拼命的勤奋与烂熟于心的敏锐与技巧,在迎来送往的流年岁月中屡有斩获……但此次《诗意儒乡》(组照)的获奖,却显示了一位摄影家对“故国家园”的深情迷恋与深切关怀……

《诗意儒乡》(组照)由六幅图片组成,名字分别为:《太白湖雨霁》,《儒韵绕宫墙》,《峄山起烟云》,《迈步洙水桥》,《神圣王母阁》,《悠悠太白湖》。

《诗意儒乡》(组图)有这样一段文字说明:
在山东省济宁市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和“三孔”,这里处处感受到山水的诗情画意和浓浓的儒家文化气息,并在这表象后面蕴藏着“道”和“礼”。空蒙的烟雨,宁静的小桥,让人们处处感受到诗意儒乡的深邃与魅力。

这六幅收入他镜头的摄影作品,无一不是济宁这个文化大市的“文化地标建筑”,加之“雨霁”、“儒韵”、“烟云”、“迈步”、“神圣”、“悠悠”……此类唯有特殊时节、特殊天气、特殊心绪、特殊人文思考所赋与的特殊人文景象与现实景观的碰撞暗合,才出现了他收入手中镜头,其实是回荡在他心灵镜头之中的绝美图景。
据摄影家张建中个人表述,为了抓拍雨天、雾天或雪天的特殊天气瞬间,他不得不“闻鸡起舞”,为的是赶一个大早;不得不“蓑衣笠帽人独行,烟雨江南披绿青”,为的是能够深入景观最前沿……怀里总也不忘带上塑料兜之类可以遮湿挡雨的东西,免得损伤到他视作生命的爱物——镜头……那个时刻,他就常常想起苏轼《定风波》中所体验过的场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抓拍之苦正是创作之乐!——这是张建中大半生摄影创作生涯的高度浓缩与高度概括,虽令他万千感慨,又终让他万千不舍……也正是在这交替轮回着的“感慨”与“不舍”中,张建中收获着“苦乐”,也收获着成果……在张建中的个人简历中有这样的表述:
本人酷爱摄影艺术,从事业余摄影创作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全国、省、市摄影大赛中获奖、入选作品188幅。

其中,作品《未来的栋梁》在第四届省艺术节摄影展获得二等奖,在国家档案局举办的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比翼》于1994年8月获《中国摄影》“乐凯天地”优秀奖;《渔家孩子迎回归》获文化部“97年香港回归日”优秀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及香港展出;《我们队的棒小伙》2011年12月获中国摄协举办的第五届金色建材大赛优秀奖;《冒雨朝拜的人们》于2005年9月获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举办的2005国际孔子文化节摄影大赛银奖;2010年12月荣获山东省摄影家协会2010年度“德艺双馨”优秀会员;《云台归来》、《光映秀峰》、《共享春色》等获2012年4月中摄协举办的云台山国际摄影大赛“云台秋音”入选奖;《孪生姐妹奥运梦》获得山东省第十一届摄影艺术作品展艺术类铜奖、济宁市第四届乔羽文艺奖二等奖;《扮装》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纪念奖;《秀美古南池》获中国山东网《飞越济宁》航拍摄影大赛一等奖;《高铁建设者》入选第二届齐鲁当代摄影艺术展;《夕阳下的孔庙十三碑亭》入选中国文联等联合举办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理想》入选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首届纪实摄影大赛并获《山东商报》社专业组一等奖; 《孔庙十三碑亭》发表于2019年《求是》杂志第11期,为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文章配图;《坚强的母亲》入选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时代光影·致敬母亲”影像巡展;《诗意儒乡》(组照)获得山东省第十五届摄影艺术展创意和商业类金奖,并在今年丽水国际摄影节展出等。

对一位摄影家而言,获奖也许只是一种形式,而恰恰是这种“形式”,代表着一个勤于耕耘的摄影家,在万千的量变星空中提炼出了自身摄影方向的“北斗”……那光耀在星空中的“北斗”,就是作为摄影家的张建中对点点滴滴生活的热爱,并把这种“热爱”化成了他献身摄影事业的无悔与力量……

是的,心中有多少“热爱”,张建中紧握着的“镜头”就有多少“抓拍”,此次《诗意儒乡》(组照)再次获“省展金奖”,足以证明了这样八个大字:“镜头”之爱,感动“儒乡”。
2023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