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之年
王艳军
当年,孔夫子对于自己在三十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有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古人还把知天命又称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知非之年的说法出自于《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叫伯玉的人,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后知道了前四十九年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余岁。
尺壁寸阴,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从鲜衣怒马,到银碗盛雪,从青葱岁月到鬓染白发,不知不觉间知非之年也已近半程。忽然想起,匆匆忙忙走进了知非的年轮里,有些伤感、有些惆怅、也有些许的无奈。释然后宽慰自己,男人过了五十,就算到六十了也别怕。如果有年轻人嘲讽我们的年龄,用王朔同志的一句话回击最淋漓尽致:你们牛B什么,不就年轻么?老子也年轻过,可你们老过么?于是,又似乎找到了一些心理慰藉和过来人的那种成就感。
到了知非的年龄,喜欢怀旧了。很多的往事涌上心头,关于故乡,关于老宅,关于童年的记忆……都会湿了眼眸,暖了心情,醉了曾经。那些斑斓的梦想,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都像一个个遥远美丽的梦。虽然梦已远,可是那些美好的往日情怀却藏在心里清晰如昨。心也逐渐慢慢沉淀,重新审视人生,认识自己。我们不再有少年的轻狂,青春的浪漫,更多的是成熟和对生活的理解、感悟。我们知道现实中已经不再拥有童真的笑脸和青春的芳华,却常常在午夜中梦回。我们也懂得,人生一世无论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盛衰与荣辱,都如自然流水,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一些人,一些事,一抹光阴,一束流年,心心念念,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已不再重要,在平淡的一粥一饭里,暖了岁月,添了情长。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在乎什么,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闲暇的时候,抒发一下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让那份优雅在文字和调色板里低吟浅唱,如诗如画。
到了知非的年龄,学会遗忘了。遗忘那些伤痛与遗憾,只留住曾经的美好与怀念。遗忘那些轻薄与伤害,看淡了是非得失、品尝了酸甜苦辣、习惯了人来人往。曾经的艰辛、曾经的波澜、曾经的悲伤、曾经的轻狂,都已经变成了遥远的过去,学会遗忘才是最神奇的疗伤药方。我们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平凡,感受到并非事事都能尽随人愿,只要自己奋斗过,追求过,失败又有何妨。我们方才明白,东奔西走竭力想去改变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开始领悟,什么叫百川归海,什么叫万物归一。我们开始懂得,成熟自有成熟的风景,青春虽然靓丽,也会随着时间悄悄流逝和褪色,而不老的心境才是生命中唯一不变的一道风景。我们看人看事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简单,世事也并非黑白分明,在黑白之间往往还会有一系列的中间色。走过了漫漫岁月,经历了挫折和磨砺之后,意外换来的是一份宽恕和从容,坦然和淡定的心态。只要我们曾经执著地追求过,认真地生活过,辛勤地耕耘过,真诚地付出过,即使是漫漫人生,也愿一路平平淡淡,不惊飞鸿、不扰止水,只看一路风景、只念一世情缘。时光的沙漏任凭光阴点点流逝,岁月的转轮悄然轮回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风雨兼程,滑落与铭留的都已成为生命中不朽的风景,习惯了早赏朝阳晚看霞的平淡日子。
到了知非的年龄,已经释然了。对人生有了许多感悟,漫漫长河中,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明白了无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与无奈。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随遇而安,把所有的人和事都了然于心,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顺其自然,即便错过了落日余晖,一定还会有漫天星辰。以一种微笑向暖的生活态度,以一种阅过世情的安恬心境,以一种懂得珍惜的知足心态,以一种云闲水柔的晴朗心情,以一种疏风斜雨的淡然,收藏着岁月的芬芳记忆,让生活在宁馨中温暖慢行,让每天的心情清新舒展,任窗外桃红柳绿,凭世外烟云如梦,却只想厮守着一份纯真到老。终于明白,当用心触摸真实生活的平淡之时,才感觉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岁月深重,总有些沧桑过往;人间烟火,总有些浮华得失。于是即使世世纷纭,心情依旧阳光明媚,即使岁月霜染,秋月依然静好如初,即使世味沧凉,心境依旧晴暖向阳,即使淡若云水,生活依然笑靥盈怀。就这样,在似水流年里,把每次的风霜历程积累成人生的底蕴,在云淡风轻里,把每天的阳光心情抒写成清浅的文字,在栉风沐雨里,把那些带着芬芳飘渺的文字沉淀和过滤成自己的思绪。让流年沉淀成文字从指尖滑过,让心情明媚,让岁月静好。用文字精心腌制时光,给心情找一个搁浅的码头,给情绪找一个渲泄的出口,给生命找一个绽放的沃土,给记忆找一个承载的空间,给岁月找一个停泊的港湾。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途,在漫漫旅途中,有时会感到疲惫,但只要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就会觉得欣慰,就会充满自信,虽然辛苦,也会咀嚼出生活的甘甜与芬芳。就这样,静静地守望着岁月给予的点滴幸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自己还能够拥有一颗晶莹剔透的纯美心灵,待到秋风细雨时,还能够拥有一份伤春悲秋的闲情,还能够有着别样的风情和感动。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扬手是春,落手是秋。人生,就是一场义无反顾的前行,春听鸟鸣,夏闻蝉声,秋赏红叶,冬看落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韵味。在若有若失、若即若离的不经意间,年轮已悄悄地为自己的脸上抹上了深深的岁月印迹,不管你愿不愿意,每个春夏秋冬就这样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如期而至。光阴辗转,似水流年,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

作者 王艳军 1969年生于大连瓦房店市,1989年入伍,毕业于大连陆军学院,留校后从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教学工作,主讲军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及军营文化课,曾担任军校军事杂志美术编辑和军营文化教材副主编,撰写的多篇学术文章在国家级报纸和军事刊物上发表,所写散文、杂文刊载在部分报纸和网络平台上,被某网刊编辑部特聘为签约作家,部分作品被《阑珊处》、《千百度》、《雨又潇潇》、《绿肥红瘦》等散文集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