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下党,精准扶贫一追寻习近平福建足迹(四)
1988年5月,习近平调任宁德地委书记。宁德这个被称为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的地方,后来成为他带领闽东干部群众书写“摆脱贫困”浓墨重彩新篇章之地。三进寿宁下党扶贫就是其中感人一章。
1989年7月一天中午当空骄阳,
习近平头戴草帽汗流浃背来到下党。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五无”乡镇,(注)
贫困闭塞的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他是弃车步行二个多小时踏上此地,
进村后先是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
对该乡发展进行指导确定扶贫重点,
然后上户访贫问苦看望老乡。
第2天在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把下党的扶贫建设研究端详:
敲定支持其建设的投资金额,鼓励干群为改变落后面貌奋发图强。几天后闻讯该乡遭受严重洪灾,习近平又冒雨步行重返下党。
有一户村民在洪水中痛失家人,
他赶去慰向家属抚平悲伤。
不幸事件深深烙在群众心坎,
他们不怨天尤人与恶劣环境对抗。
习近平语重心长开导众位乡亲:
要以“弱鸟先飞”姿态变弱为强!
七年后一天习近平第三次来到下党,
这次他是在省委副书记的任上,
带领交通民政扶贫等部门负责人,
为该乡扶贫脱困注入有生力量!
他察看了灾后重建的新村面貌,
以及村后公路桥梁建没情况;
协调相关部门再拨扶贫资金,
将其与邻省对接公路建设立项......
对于下党的未来习近平嘱咐再三:
今后的发展主要抓“做功0”而不是“唱”,
要求干部继续披荆斩棘埋头实干,
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下党建设日益兴旺!
注:“五无”即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
(维我中华2023年12月19日命笔,教祈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