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话往事
文/张 勇
人生飞快,一晃将过知命的年纪。有时想来,一些门前往事趣话,虽够不上风雅,却有淡淡纯情、浅浅欢乐,值得一叙。
我第一次用铁皮小盒子存了13块5毛钱,是在上中学。我们家那时是吃“本本粮”的居民,每月做饭用的柴火都得逢集时上街去买,或让卖柴火的人定期担来。母亲常说,咱们一大家子,每月光柴火搭捡着烧就得7、8块钱呢!
那时,我们住的镇子上,除了一条沿河边绕过的公路和一大段青石板铺的弯曲不直街道,别处基本都是坡坡坎坎的,没有像样的好路走。传统生活里,当地家家户户烧饭取暖多以柴火为主。父亲一般不在他们单位灶上报伙,大多的时候,都是走上三里开外的路回母亲的单位这边和我们一起吃饭,有空了就劈劈柴担担水,做些家务。暑期一天,我和同学河里玩水回来,吃饭时,父亲说,你都十好几的小伙子了,假期有段时间,能不能学学你哪些同学,没事跟着一块去山里拾些柴火呢!这不温不火的话,有点像是命令。我赶紧去街上约拾柴火的同伴。就这样,每天早饭后,就一人拿把砍刀一条绳子,一起呦呵着戏闹着进了山。每次一个来回上山下坡过沟得走很长的路,能扛动拾到的柴火只有四、五十斤。现在想来,我那时的牛犊子劲还是挺不错的。断断续续了快一个月,家里放柴火的地方,我的劳动成果从开始的一小捆渐渐就摞成很大的一堆,都有了上千斤。父亲精神鼓励了我,母亲更心痛我拾柴火肩膀擦的红印子和手上摩的小水泡,悄悄奖励了10块钱让我零花。
我连同原先攒的3块5毛钱,一下子就有了13块5毛钱存款。我有些沉不住气,到底是未成年人的思维,成天念叨想买个什么。在开学前的一个多星期,我借估把单位给父亲配的二八型自行车骑回家,把座子拧放到最低,见空就蹬着练车。母亲得知我的想法后,支持了我。母亲说,你们几个去县城玩,骑个自行车能行吗?不如座班车去,安全些!还半认真地说,去了就用你跟前的钱!我说我一个同学哥哥在城里,他妈妈已给联系好了,我们一块骑车子,路又不远,玩上一天就回来,还锻炼自己,省钱!
那天早上,我从攒下的钱里取出12块装在贴身的裤兜里,心里美滋滋的和同学出发了。到县城时大概就中午,同学的哥哥接到了我们,还带我们去他的单位钭对面一家国营招待所食堂吃了顿肉丝哨子面,安顿好住宿登记后,让我们把车子都推到他的单位院子锁好再去玩。逛街玩耍时,见到了县城的热闹,几个同学看这看那,叽喳着买个啥好,而我心里早念想的是买双凉鞋。在几条街巷转了好几家商店,比来看去,最后看上了2块8毛钱一双的浅黑色塑料凉鞋。穿在脚上,那头次做主给自己买东西的感觉,简直是个爽!一块转到电影院的门口,大家又想看电影,我自告奋勇,花7毛5分钱买了五张电影票,过了把电影瘾。天黑后我们找到招待所,按登记时每人5毛钱住一晚开据的小票找睡觉的房间床位,进门后发现那是一大间十几个人一起住的两排硬板大通铺。睡前,我们见满屋子是生人,悄声嘀咕都把衣服啥的枕在头下,睡醒点。结果,逛荡一天都乏了,一觉起来,已是第二天的早上,房子里住的其他人早都没了踪影。同学的哥哥来叫我们吃饭时,我却找不见新买的那双睡前放在床沿下地上的凉鞋了。还糟糕的是,我来时穿的那双有些旧的黄胶鞋只顾高兴拉在买凉鞋的商店里。没了鞋光脚板咋弄呀,让人一下子懊恼极了。同学的哥哥安慰我说,鞋子让人顺手拿走就拿走了,生气也没用呀!过会儿商店开门再去买一双吧!
回到家后,母亲说我买的凉鞋合脚好看,还晓得给弟弟妹妹稍个小礼物。我见母亲心晴好,便悄声说了刚买的鞋子让人拿走,又多花了2块8毛冤枉钱的事,差点还把原穿的鞋子弄丢了,母亲不仅没责怪,还宽慰我说,人在外,都不容易,你们几个高兴去,平安回,比啥都好。你还小,社会上的一些事,等大了就慢慢懂了。
我攒的第二笔钱就多了,270块。那时我已有了工作,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是45块半。需说明的是,刚到单位入职,偌大的一个机关,前中后大院有十几个大大小小单位,上百号的人,那时院子所有人每个月的工资没有按单位分开,统一由机关财务室负责,以单位造表签字领取,几块几毛几分,都是直接发现钱,一发就是好几天的忙活。不像现在,有专门的机构和经办人员每月往你卡里打个数字这么简单。更有意思的是,不管你每月是否急着要用钱,往财务室跑几次都没用,啥时看见财务室的铁门边墙上那块黑板出了通知,就赶紧去。财务室出纳年长,我很尊重他。他动员我勤俭过日子,让每月从工资里存20块钱,存折他去银行时给稍着办理。我没多想就同意了。这样,每月剩下的20多块钱保障着我有点偏紧的开销。到了年底,快过春节时,我从出纳哪儿拿回他帮我扣钱存的活期折子,好家伙一共有240多块,直觉得像发了大财。我到银行取回钱,趁着还有兴奋点,关上房门把平时丢在抽屉里的块块毛毛分分钱做了盘点,还行,有30来块,一下子我就有270块。我拿着钱,去商店转了多次,用216块给父亲买了件藏蓝呢子中山装,给母亲买了件浅灰色呢子大衣。又通过关系整到几张内供票票,花了24块在食品公司弄到两瓶名酒两条好烟。万事俱备后,心踏实地等着放假过年了。
还有一段时间,我和两位同事干的差事,一年中上边至少安排在春季或是秋季去集中轮训,提升技能水平。每期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一次,轮到我去参加培训,时间安排的是半年。走时,我打了借条经审批预借了200块钱生活费,和出纳商量继续按老办法帮我存钱。培训期间,应酬多,开销大,不够花,手头一紧就赶忙打电话请出纳给汇钱。半年折腾下来,仔细一算,花了500多块,大大超出了我的工资预期。结束那天,我去公共汽车站买了返回车票后,手头只剩下4块5毛钱了。晚上我睡不踏实,想着这存大钱的计划因一次难得的培训给泡汤了。
我拿到的第一笔稿费,确切些说是奖金,整整100块。当时,股份制这种经济形式还是很敏感的词语。这笔钱的起因是安排对一地乡办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进行实地调研撰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经审核县里内刊上报后,陆续被地区、省上相关权威刊物加按语转载推广,并获得全省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而来。这是我头次以作者身份拿到的比月工资都多的钱,属“意外之财”,况且这文章是团队参与合作指导的小成果。拿到奖金后,我思来想去,提议拿出50块与大伙分享喜悦,在国营食堂美美解了一顿馋。后又在新华书店花了29块8毛钱买了一本精装缩印版《辞海》,满足了我一直想有这本工具书的愿望,余下的就随便买了几盒烟和水果糖什么的,与大伙共产了。
后来,我坚持学着黄花鱼那样溜边儿寻找投稿“增长点”来的稿费,也开始一月月、一年年地多了起来。有时个把月就能收到上千元的汇款单。机关热心好事的报刊信件投递管理员就说了,你这稿件投递和汇来的单单每次都是我送来送去,你得有个意思,每月请一回客表示表示。我说,这有啥问题,反正都是业余拾来的。这种找个理由、寻点开心的安排持续了好长时间,直到我离开到了其他的单位。
像这样的趣事,还能例举出许多来。
直到现在,我都没体会出自己花大钱是啥滋味。尽管手边曾经过过很多的项目和资金,但那都是替人家负责做事。所谓的一掷千金,所谓的挥金如土,所谓的花钱如流水,到底是咋个样子地感觉呢?我没法体验。我也有几个有钱的朋友,偶尔见时开着豪车,穿着品牌,拿着名包,抽着高档香烟,进进出出奢华酒店,一整就花去好多的钱……从他们作欢的表情看,他们是自得的,但他们老说请多关照、有事你说话,却很少说到真悠闲、好快乐这些词。这是不是有些“很痛快,痛,并快乐着”。坦率地说,我是不想体会那种感觉,我估计会受不了的。
【作者简介】张勇,笔名訥言,1964年生人,热爱生活,喜欢悦读写作,陕西商州人,大学文化,政工师、经济师。文化自媒体学人。《灞柳文苑》顾问。已有50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在《陕西日报》《当代陕西》等数十家报刊平台发表。有2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及获奖作品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三卷)》《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有个人文集《案牍笔谈》。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