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吉:陶山唐仲冕的故事

陶山唐仲冕的故事
王庆吉
我和湖屯镇史志办闫正新主任贤弟、张钦元贤弟(五中同学)是很好的朋友。交好十几年,对两镇里工作促进不小,遇大事协商,多次互访。负责史志的领导人对老闫贤弟说,您干的较晚,您要经常去石横镇找王老师,指导一下。老闫贤弟来了,问我,我湖屯写志哪里是重点?我说湖屯重点就是陶山景点系列文化,历史人物重点是唐仲冕、唐鉴(辞源有载)。陶山文化写好了,前景广阔无垠,大有作为,您最好想法找到唐仲冕的《岱览》最后一章是《陶山篇》。之后他在泰安找到唐仲冕著的《岱览》,他影印了,还有我的一本。有陶山专章,陶山所有名胜古迹,山洞齐全,为写《镇志》奠定了基础。在《湖屯镇志》上,老闫还写上我为“特邀编审”。
有一次,他俩带我专门到陶山旅游,首先游览“唐仲冕母墓”,在陶山前胸半山间,墓前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等,威武庄严,令人肃然起敬。游完唐墓,又游了山后“观音洞”,开阔了眼界,大多享受。

关于唐仲冕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唐仲冕(1753——1827)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原籍湖南善化(今长沙),后客居湖屯涧北村,是著名的泰山和陶山学者。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仲冕之父唐焕出任平阴知县,仲冕随父至此,两年后,生母谭氏病卒,仲冕葬母于陶山之阳,自此,结庐守孝。
1771年,仲冕在陶山东麓修道书院读书,寄情山水,遍游陶山,穷72洞之幽,且东游牛山揽胜,并吟诗绘画。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他应邀泰安主持泰山书院,遍览历代典籍,对泰安史地进行研究,仿照《史记》《汉书》笔法,经十余年,完成《岱览》巨著。此外,尚有《陶心文录》10卷,《陶山诗录》24卷。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唐仲冕中进士,历任荆溪(今江苏宜兴)、吴江知县,后升任海州(今江苏东海县)知州,后调任通州、苏州知府,1805年(嘉庆十年),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多有惠政,辞官迁居金陵(南京)。1823年(道光三年),返陶山祭扫母墓,写下著名的《扫墓》诗。
道光皇帝为表彰他的政绩,特赠其母为夫人,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马及华表等,并刻立神道碑。
其妻逝世后,葬于其母墓东南不远处,示伺候其母。1827年(道光七年),唐仲冕病卒金陵(南京),享年74岁。下人根据遗嘱,将他葬于陶山西牻牛山前半山腰,以示为母站岗放哨,保护母亲安全。
以后,其子唐鉴守墓三年,留下永久的纪念。
要知唐鉴贡献,且看下回分解。
2023.12.16

附:唐仲冕《陶山展墓》诗:
纳稼前村语渐哗,板桥流水见人家。
荳花小圃经秋雨,柿叶深林带晚霞。
为护障泥迟渡马,无多髡柳乱栖鸭。
养鱼池沼依稀在,欲倚朱公学富夸。

(皇清诰授通奉大夫护理陕西巡抚陕西布政使司布政使陶山唐公墓志铭)
注:图片来源于王庆吉老师

作者简介:王庆吉,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1945年生,曾就读山师大、中国书画大学,泰安作家协会会员,小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市级模范教师三次,泰安市党史先进工作者两次,省委党史荣誉证书一次。书法多次获全国及省市县奖多次。编著《山水诗韵》《石横镇志》《左丘明文化研究》《史祖故里诗文选》《文化肥城左丘明卷》《肥城王氏族谱》《孙氏族谱》参编《肥城文化通览》《泰安文化通览(肥城卷)》《山东省强镇名村志》,《深圳市南山区志》及山东省地市史志等,退休后任肥城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为肥城市君子诗社终身荣誉社长。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