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25
散步的那些邻人
我所居住的院落,以安静为荣为傲。靠山邻水,绿树红花,邻居们脸上大都挂着几分安详。温和的天气里,邻居们多半出来散步,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他们当中,有快走的,有慢走的,有成群结队的,有跑单帮的,有遛狗的,有坐轮椅的,老少不拘,有说有笑……他们用脚步丈量着生命的长度,用积极心态亲吻着天地间的一草一木。
散步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一年四季服装统一,身着黑衣,头戴布帽,区别是春夏帽为浅色,秋冬为深色。她们边走边说边笑,不仔细看往往被人误认为是姊妹,甚至怀疑是同性恋者,后与相熟的邻居证实是娘俩。本人年愈花甲,也算阅人多矣,可从来没见过这么亲热的母女。一个个问号随她们的脚步延伸,好奇却找不出答案。她们沿院里的柏油路走着,有时候女儿在前母亲在后,有时母亲在前女儿在后,有时娘俩并肩而行,有时还一起舞动,娘的腿脚不利索,一拐一拐的,但她们却手牵手不分开。从背后看去,统一服装的娘俩,姑娘肩上多了一个粉黄色的包,鼓鼓囊囊,里面应该装着母亲所需之物吧?
有娘俩就有爷俩,爷俩都是胖子,他们的关系从未问过,是从长相和年龄落差上判断出来的,因为爷俩就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产品,让人感叹遗传基因的强大。他们个头差不多,只是父亲的背,历尽沧桑驼了,父亲大约六十冒头,儿子至少也得三十往上。他们散步也是紧握着手,是父亲牵着儿子,儿子从来不牵父亲的手。三十多岁的人,正是四海为家、放飞自我的年龄,为何时刻依附于父亲,各种因由不问也明。父亲脑后的头发脱了,头顶上像镶着一块鹅卵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爷俩沿路一圈圈地转着,父亲脸上的表情是那样的呆木,麻木得胜过院里的那几棵枯树。
“江主任!”每次看到那对老夫妻,我都会提高嗓门喊一声。三十多年前,就跟老先生打过交道,那时都干办公室,他五十多,我二十多,他总是面带笑容,不温不火地跟人说话。有一年去深圳我们还住在一个房间,晚上关了灯,面对悠悠长夜,他跟我说:“办公室是伺候人的活,没法干,好在再有几年就退休了。”他说这些话,正值血气方刚的我感觉很无聊,还有些蔑视他革命意志衰退。岁月匆匆,几十年转眼过去,如今自己退休了,才蓦然发现江主任已是耄耋老人。他牵着老伴的手走得拖沓,脚底与地面不时磨出沙沙的声响。他们都弓着腰,像两只被时光烤干的虾米,步子极慢,慢得令人着急。他们牵手而走,更准确地说,不是牵着是拽着走,有时老头拽着老婆,有时老婆拽着老头,跋涉着,艰难地走向岁月深处。其实心里明白,别管哪种方式,脚步是不能停的,一旦停下来,再抬步就难了。出不了门,就不能接受阳光的亲吻,就无法接受风的吹拂,就不能接受大自然的滋养,生命之舟就有可能停泊。
所有散步的老者中,属老王的步子矫健有力,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走路却如风似电。他散步不但快,且两只手不停地摆动,手指向外伸着,一扭一扭,在满头白发映衬下,就像一只骄傲的企鹅。有时他右手还拿着一个播放机,放的全是流行歌曲,邓丽君、那英、刀郎、许巍、降央卓玛……谁的流行听谁的,悦耳的歌声在整洁的院落里回荡。发现老王独特的样子,是我从家里后窗看到的。或许出于好奇,或许他那慈善的面目吸引着我,从心里想接近他。在一个阳光充沛的上午,我主动跟他搭讪,一聊很是投机,从此上午十点就成了我们一起散步的固定时间。人一熟,就无话不说,老王老家在沂蒙山区,小时候家里实在是穷。记得上初中时,老师煮水饺,他跟同学们排队等着盛锅里的饺子汤,是多么盼望汤里有煮破的水饺啊,那样就可以嗅到肉味菜味。可老师包的饺子很结实,一个破的也没有,心里那份焦虑随锅里的沸水蒸腾着,弥漫着,成了他少时挥之不去的愁绪和渴望。到了高中,他印象最深的是,攒一个月的细粮票,买几斤馒头,跑八十里路,与全家人分享。有一次周末,待他买好馒头,天下起大雪,困在宿舍里的他,又急,又冷,又饿,又馋,一个晚上竟把十几个馒头全吃了,也不知饭量怎么那么大?后来考上部队院校,亏欠肚子的问题彻底解决,后转业到地方,再走向领导岗位,最后退休养老。他写过一首打油诗“吃糠咽菜求学童,衣食无忧从军行。转业地方仕途路……一晃即老退三舍,安享晚年山林翁。”我用毛笔抄录,哈哈一笑,成了我们友情的物证。
院里一搞绿化的老头,长得又黑又瘦又矮,几年来就那一身衣服。这老头经常跟老王开玩笑:“还是你们好啊,除了吃,就是玩。”老王会用带有沂蒙腔调的话回他:“你光看到我们享福了,可没看到我们吃不上饭的时候啊。”然后是彼此地对笑,这笑是复杂的,里面包含着苦涩、仰视、俯视、羡慕、无奈。常练太极步的我,总是贴在老王的一侧,在不断讨论一个个话题的空当儿,品读着两位老者的互望对笑。老王还说,说归说,笑归笑,比比这些凭力气吃饭的老人,我们应该知足了。
散步人群中有一对年轻夫妇,都是细高挑,只要一出现,急匆匆的步伐像赶火车,所以说他们不是散步,是急如风火的走。独自转圈时,女的还小跑,仅靠走路,看来她是不过瘾的,是不满足的。小跑时,她满头的秀发一跳一蹿,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很多老者投去羡慕的眼光。
还有一对遛狗的中年夫妻,慈眉善目的。先前是牵着狗散步,前几天看到他们,却推着狗遛弯了。忙问怎么回事?他们答,狗得了椎间盘突出,不能走路了,夫妻二人就交替着用一个木盒做的小车推着狗走。狗很胖,端坐在车上,伸着长长的红舌头,眼睛里流露出幸福的光芒。当有人怀着惊诧的眼神看车看狗时,女主人就会说:“没办法,既然养了人家,就得负责到底。没事可不能养这玩意儿,一旦粘上就丢不掉。”不知狗懂不懂女主人的话,应该是懂的,你看它那一脸谄媚的样子,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
还有,那位坐轮椅的老者,脸上满是老年斑,头发却又黑又亮。只见他坐着电动轮椅转上两圈后,就会悄悄地躲到体育器械中锻炼,猛练自己的臂力,然后拼命地敲打自己的双腿,表现得比山坡上的爬山虎还顽强。
……
太阳月亮轮流上岗,散步遛弯的人天天登场。天热了,风凉了,花开花落,不知不觉间年复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济南日报》)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国家二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兼会长。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一眼望不到边》等九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2023年,散文《龙鼎滨水公园侧记》被镌刻于龙鼎滨水公园景区。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