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作方五经老汉快板集《我的一生》序

本网陕西讯(渭南调研中心)高塘塬位于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这个最为普通的乡村,在渭河南岸之南,紧邻秦岭之北的村落,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皇天后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由于再往南就是进山的缘故,交通不便,多年以前,用偏僻和贫穷来形容不足为过,偏僻成为这里特有的构架,祖祖辈辈的人们习以为常了这种在黄土地上劳作的日子,高塘塬上太美了,纯洁的空气.人们民风淳朴,厚实。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平凡的文化,越平凡,越有地气,庄户人家的情感在这秦韵秦声中发出,不管是婚丧嫁娶,喜怒哀乐,还是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都有着特有的表述方式,哭了,笑了,都在庄稼人脸上,死了活了,也都在这疙瘩土上,累了烦了,和黄土崖对喊,在对喊和笑声中,顺便就从嘴里冒出了一句又一句的顺口溜。
押韵,谐音,平平常常,暖暖的地气中带着灵性,调节着枯燥乏味的生活,抒发着欢愉喜悦的心情,讲述着普通俗气的大道理,淋漓尽致的彰显庄户人家的生活。方五经大叔就是这样的人!30多年前,在《桥峪水库》的工地舞台上就看见过方大叔和工地宣传队王京安给大家谝的快板《钢钎铁锤》,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暖暖地气中的灵性,在他编写的快板里,把人间百态用清脆的竹板敲打出来。
方大叔说他一直想把过去编写的快板出一本小册子,我听后很高兴也很支持,随即就给老人送去笔记本和10多本稿纸和笔,让老人坚持创作多思考对他身体有利; 为完成老人心愿,我积极联系印刷厂和亲自设计版式页面和拍摄照片是为感恩,自从在三迪公园认识后方叔和老伴后,二老对我工作和生活均关照有佳。方大叔在他创作特有的快板的故事里,有写他自己,有不是他自己,每一段都记录着几十年来他的亲闻亲见亲历,鲜为人知的地方语言,他不苛求人们能记住什么,只要求这里的人们知道发生过什么。
这本小册子不是绝品,也非绝唱,更非绝版,最普通的乡村,用最普通的语言,撞击出几千年来的风土人情,发出铃儿一般的响声,包含在竹板声中,永不停歇,犹如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一直向前!这本小册子里,方老把自己平生的经历和故事,用快板的形式,敲打着竹板唱出来,这不是他自己,而是他们这一代人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我的一生》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能用这种方式的人很少,这也是对艺术作品的一个创新,《五子葬父》用打竹板的形式批评了不仁不孝的假恶丑社会现实,《成年人》《老年人》《青年人》等唱出了人生各个阶段的辛酸和无奈,等等等等,所有的作品把高塘塬上人们的风土,人情,信仰,信念,感受,喜好,德行,憎恶,感叹都通过这种简单明了的说唱方式展示出来,通俗易懂,简练干脆,快板表面上是一种娱乐,但是方老的快板用娱乐的方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娱乐的过程中更具深刻的社会意义,说唱提升了的文化艺术高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程,道德伦理和艺术审美观念的进一步刻画。《新高塘塬》《说华州》《夸大明》等用更新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和社会进步,人民文明的历史见证。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塬还是那个塬,黄土地上的儿女情,在方老的竹板声中断断续续的敲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老今年八十多岁了,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能有一颗年轻人不敢想象的梦想,出书不是他的目的,这些快板朴实无华,情节风趣,带有很强的地方性,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知识,本真,趣味,通俗,伦理兼容,这就是方老的艺术风格。
回顾历史,梳理生活的本真,用最朴实的语言,暖暖地气中的灵性独显,本书凝聚了方老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家乡的语言,家乡的文化,家乡的故事,从许多作品中,足以见证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怀,通俗的语言是凝固起来的岁月,如同著名作家路遥老师那部《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和故事一般,平凡的人用平凡的语言和平凡的竹板,打出不平凡的声响,唱出不平凡的歌谣,用这种歌谣,不断地为乡村的芬芳而歌唱,用这种歌谣,直视裸露的困难和现实,体会着农村人丰富的精神思想,对话黄土地,让乡村通俗文化葆有旺盛的生命力,也算是对家乡特有的语言文化的一种无私奉献。黄土地是高塘塬上人的命根子,暖暖的地气是高塘塬人上的灵魂,为此,我把这篇《地气的灵性》写给辛勤笔耕的老前辈——方五经大叔。并衷心的祝愿方五经大叔老骥伏枥,康寿无疆。
孔绪牢(作者系中法新闻法制网编导,渭南市时代风采新闻传媒中心主任)
2023年12月20日于华隆国际
审核:孔绪牢
责编:雷世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