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诗歌情结
文/孙开铭(武汉)
我的诗歌情结不知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朦胧中记得,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师》中引用了一首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那诗很美很美,短短的几句话,便勾勒了一幅寥廓的画,烘托出一个归乡的游子,天涯孤旅时落寞的情怀,让人心为之一沉。魏巍说,这诗对他的文学启蒙有很大的影响,我想也应该如此。以后又读到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是一首古体诗,受字数的限制,不可自由发挥,但寥寥数语,仍将一种恬淡的画意、浓浓的乡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滴水可反映太阳的光辉,戏曲舞台虽小,展尽万种风情。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或诗人就该有这种匠心。
就这样,读得多了,就感觉出诗的美来。开始是很模糊的,时间久了,就可说出个一二来,但多半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可能如古人说的“诗无达诂”的原因了。对诗的功用,也明白了许多,难怪在国外,比如意大利,有用诗歌治病的说法,他们常常将一些印刷精美的诗装在药盒中,上面写上可治什么什么的标识,当药品出售,配合药物治疗各类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陆游活了86岁,一生酷爱读诗写诗,至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他也有一个观点,就是好诗真可治病。他的“儿扶一老侯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汤,吾诗读罢自醒然。”就是明证。在他家境贫寒、年老多病时,仍坚持以诗“怡情养性”。他曾写道:“损食一年犹可健,无诗三日却堪忧”、“闲吟可是治愁药,一展素笺万事忘”、“酒挂驴鞍侧,诗投药囊中”。诗翁陆游的感悟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毛泽东主席也有这一嗜好,并且曾经录过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寄给病中的刘思齐,劝慰她多读点儿唐诗,可起“破愁解闷”的作用。
是的,读好诗的确有很多好处。但是,好诗犹如一顿精美的快餐,是需要高明的厨师掌勺操持的,本人虽对此仰慕不已,并且刻意模仿,但是笨头笨脑,做出来毕竟难以达到那种境地,满足读者的胃口。好在本人有一颗火热的心肠,并不断地在努力为此加温,想来该有少量的作品,像一盘热腾腾的佳肴,端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祛除冬夜的寒气,送去生活的温馨。这是我出这本集子的又一个原因了。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这句话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以上兼作后记。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哲理与抒情》一书写的后记,写于此,和大家交流)



作者简介:孙开铭,湖北襄阳人,现居武汉,国企员工。大学文化,工程师,高级技师。爱好文学,先后在中央、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作品百余首(篇),其中有部分作品获国家及地方文学大赛奖。出版有诗集《哲理与抒情》一书。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